您的位置:首页 > 农科动态
2021年下半年以来,北方降雨量明显多于往年,金乡县、嘉祥县等大蒜主产区7月至9月均遭遇连续暴雨或大雨天气。由于连续降雨,地下水位抬高,田间积水严重,导致大蒜播期推迟,普遍迟播10天左右,严重的迟播达20多天,12月24-25日低温降雪寒潮,最低温度达-9℃,部分田块冻害较重,针对以上情况,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蒜创新团队分别2021年12月24日、2022年1月17日至18日到金乡、嘉祥、微山等大蒜主产区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及应对措施汇报如下:
一、2021年播种及当前大蒜田间生长发育情况
1.播种期普遍推迟,种植周期拉长
金乡、嘉祥县、微山县等大蒜播种日期从10月8日左右开始持续到11月10日左右,金乡南部鸡黍镇及周边乡镇等地势较高田块播种相对较早,一般10月8日至10月18日左右,从金乡南部向北至嘉祥县播期逐渐延迟,周期达30天以上,微山县播种期集中在10月15日至20日,以上主产区10月15日前播种面积占比约25%左右,10月15日至20日播种占比约50%左右,10月21日至31日播种占比约20%左右,11月上旬播种约5%左右。播期持续时间之长,不同播期苗情差异之大,这在往年是十分罕见的。
2.苗情差异较大,大蒜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播期的严重推迟造成主产区大蒜一类苗、二类苗和三类苗叶龄差别较大,部分蒜田苗弱、苗小,据1月17日至18日调查,10月20日前播种的地块叶龄多为9叶1心,个别地块为8叶1心至9叶1心,10月25日播种地块为7叶1心,11月4日播种地块为6叶1心,10月份播种的地块12月份已完成“退母”,而11月份播种的地块至1月中下旬仍处于“退母”期。10月20日前播种的地块株高为15-20cm,株幅为45-60cm,假茎高为3.4-3.6cm,假茎粗为1.1-1.3cm。10月20日后播种的地块株高为13-15cm,株幅为25-40cm,假茎高为3.1-3.3cm,假茎粗为0.8-0.9cm。以上农艺性状数据表明,播期延迟至10月20日后,苗龄、株高、株幅、假茎粗等生长发育指标下降显著,尤其11月份播种的地块生长发育严重推迟,影响较大。
3.不同播期冬季苗情生长差异较大,低温寒潮对晚播地块影响较大
1月份与上年12月份苗情对比,11月份播种田块叶龄没有变化,11月份前播种的地块多增加1-2片叶,不同田块株高变化较小,株幅对比,10月20日前播种田块株幅增加15-20cm,10月20日后播种田块株幅增加5-10cm,表明进入冬季后,不同播期蒜田纵向生长较小,横向生长播期较早田块较大,播期较晚田块较小,12月下旬低温冻害对10月20日前播种田块影响较小,对10月20日后播种田块影响较大。
二、针对田间生产管理措施
1. 分类管理,根据苗情制定管理措施
10月20日前播种的蒜田对比正常10月初播种的蒜田,由于播期推迟对大蒜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10月20日以后播种会随着播期推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类蒜田要根据实际苗情,待气温回升至10℃以上时及早给大蒜喷施提高抗逆抗冻和促进生长发育的营养剂和生长调节剂。可喷施0.5%尿素稀释液+0.3%磷酸二氢钾稀释液+氨基酸水溶肥(600倍液)+0.01%芸苔素内酯(1200倍液),可间隔7天,再次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迅速吸收形成物质积累,促进大蒜生根,增加叶片叶绿素积累。
2.科学运筹肥水,促进大蒜生长发育
增加有机肥、磷钾肥的投入比例,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建议使用腐殖酸、海藻酸肥料结合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适当添加微量元素肥料,采用水肥一体化或喷灌措施,尽量避免大水漫灌,减少水温过低对大蒜根系的影响,促进营养元素的迅速吸收,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强大蒜的综合抗病虫害能力。
3.及时防控病虫害,做到早预防、早防治
由于雨水频繁、土壤湿度大,造成土壤病原菌积累较多,基数较大,应注意根腐病等病害的防控。针对根腐病等地下病害,于3月底至4月初,选择枯草芽孢杆菌100~200克/亩和宁南霉素60~80克/亩等生防剂,同时配合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30毫升/亩或30%精甲霜灵·恶霉灵水剂20~30毫升/亩或10%咯菌腈悬浮剂20~30毫升/亩灌根,间隔7~10 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叶枯病、锈病发病较重地块,于4月中下旬至5月初,选择高效低毒杀菌剂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36~45毫升/亩或50%氟啶胺悬浮剂30~40毫升/亩均匀喷雾,间隔7~10 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蒜蛆、韭蛆发生较重的地块,于4月初选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60克/亩或5%氟铃脲乳油900克/亩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灌根,将喷雾器喷头调成水柱状喷淋植株根部,喷淋结束后立即浇水。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
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蒜创新团队
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