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根据十四届市委第七轮巡察工作安排,市委第五巡察组对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开展常规巡察。 一、巡察时间 2025年3月31日—2025年6月30日 二、巡察内容 本轮巡察紧盯被巡察党组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情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围绕“四个聚焦”开展政治监督。 (一)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情况加强监督,督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了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政治建设情况。是否旗帜鲜明讲政治,党组是否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职能责任全面学习宣传把握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及时传达、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存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建设等贯彻落实不到位,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是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增强制度意识,强化制度执行;学习贯彻落实中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强化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了解党组发挥领导作用,履行本部门本单位核心职能情况。“一把手”是否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点工作亲自抓,作为事业抓;是否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机制,准确把握所肩负的职能责任特别是核心职能;是否在抓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有没有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时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是否存在部门保护主义,政策落实“一刀切”“中梗阻”等问题。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情况。党组是否强化改革的政治担当,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对本单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研究部署,有力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是否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职责边界,推进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做好对本系统本领域的指导和监督;是否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横向协调,与地方的纵向联动,形成政策合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情况。党组是否自觉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早发现、早报告,加强信息搜集研判,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是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所属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是否把落实保密工作政治责任作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内容;是否落实统战工作主体责任,抓好统一战线各领域相关工作。 (二)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加强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一把手”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情况。“一把手”对本部门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是否清醒、判断是否准确,有没有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等错误思想;政治建设意识强不强,是否把政治建设贯穿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建设各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抓的实不实,是否认真履行对同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责任,有没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具体制度机制和务实举措;“一把手”是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没有“老好人”思想和行为;是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严自我要求,带头落实党章党规党纪;是否旗帜鲜明同违纪违法和不良风气作斗争,敢于监督、敢于管理、敢于批评,是不是支持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职责;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从严自我要求,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家人亲属经商办企业、家风家教建设、接受社会兼职、身边人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突出问题。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是否深刻认识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否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推动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层层落实责任,合理分解、科学配置权力;是否切实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加强理论武装,落实“清廉济宁”建设工作要求,将廉洁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日常生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是否主动接受监督,支持配合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执纪工作,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是否存在信访量居高不下、顶风违纪时有发生、重点领域问题反映强烈等问题;是否存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利益输送、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等问题,在审批监管、资源交易、大宗采购等环节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索贿受贿等问题;是否重点关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领域的廉政风险;是否对下属企事业单位监管到位,有没有廉洁风险、有没有违规问题;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甘于被“围猎”,靠山吃山、损公肥私等问题;是否“前门当官、后门开店”,通过“影子公司”贪腐牟利;是否自觉净化社交圈和朋友圈,从严管理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经常监督、提醒、警示;是否存在“裙带腐败”“衙内腐败”,有没有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家属亲友谋求不当利益等问题,或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人事安排等问题;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是否存在以本人或借用他人名义租赁、购买、占用农村宅基地、耕地等建豪宅问题;是否坚持亲清政商关系,有没有政商勾结,亲清不分等问题;是否存在党员干部违规吃喝、违规收礼、公车私用等“四风”问题。作风建设特别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情况。是否存在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否存在对政策举措和工作部署片面理解、机械操作,不担当不用力、只表态不落实或者简单化、层层加码问题;是否存在“衙门习气”,工作作风不严不细,对下属单位的请示报告无故拖延、压件不批,对基层呼声和群众利益视而不见问题;开会发文是否求真务实;是否调研不深不实;检查督查考核是否不注重实际效果,交叉重复,过度关注留痕,导致基层反复报材料等;是否存在公款吃喝、“不吃公款吃老板”、变着法子“吃空函”;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兼职取酬。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情况。是否高度重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否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惠民富民、防止规模性返贫等方面政策措施,严惩贪污侵占、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是否存在系统性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紧盯集中整治发现的顽瘴痼疾,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方面突出问题。 (三)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加强监督,促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领导班子建设情况。是否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强化政治担当,形成“头雁效应”;是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是否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制度。选人用人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是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规定;是否完善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是否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重视本单位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机关党建和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是否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是否注重抓基层、打基础,认真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是否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是否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按照“十个严禁”要求,严明换届纪律。干部担当作为情况。领导班子成员是否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其位谋其政,推动本单位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是否高点站位、事争一流,有没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明哲保身、装聋作哑的“老好人”,有没有推诿扯皮、上推下卸的“圆滑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太平官”;是否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开展为受到诬告错告干部澄清正名工作,制定的政策是否可操作、可落地。 (四)聚焦巡察整改落实情况加强监督,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落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巡察整改工作机制,党组织书记是否履行巡察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是否履行“一岗双责”推动职责范围内巡察整改任务落到实处;是否建立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对长期整改的任务,分阶段明确目标;是否真改实改,把问题整改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标本兼治结合起来,强化对巡察成果的运用,完善制度机制,按时反馈办理进展情况。 三、反映渠道 巡察组在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巡察期间,通过接访电话、邮政信箱、意见箱、电子信箱等方式接受信访举报,电话接听时间为工作日8:30-12:00、13:30-17:30。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巡察组联系电话:16688070216 巡察组邮政信箱:济宁市第217号邮政信箱 意见箱设置位置:省运会指挥中心A0570室西侧茶水间、F0302室南茶水间、E区五楼东侧19-20电梯旁茶水间、D区三楼西侧17号电梯旁茶水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办公楼1楼至2楼楼梯间;琵琶山路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2楼西侧茶水间;洸河路鲁南质检中心东附楼1楼南门入口处;同济路125号市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中心大楼东南门1楼过道内。 巡察组电子邮箱:jnswxcz140705@ji.shandong.cn 根据规定,巡察组主要受理反映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市委管理干部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欢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巡察受理范围,直接向巡察组反映有关情况和问题,鼓励实名举报。巡察组不接受任何个人查询,不负责向反映人反馈有关情况。 特此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 2025年3月31日
[2025-04-16]
我院组织退休老同志到泗水县党史纪念馆及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参观考察
为让我院老同志亲身了解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显著成效,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干劲,我院组织退休老同志开展了“党建引领聚合力 赋能乡村振兴路”党史教育暨乡村振兴发展成果观摩活动。10月16日上午,院党委副书记张连秋同志带领组织人事处、离退休人员管理处负责同志组织40余名退休老同志走进泗水县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实地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的乡村新貌与发展活力。 在示范基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老同志们先后走进特色民宿集群、生态农业产业园和乡村文化驿站。他们认真听取基地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模式的介绍,详细了解“生态+文旅+农业”融合发展如何带动村民增收、改善乡村环境。看到昔日普通村落变身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人居环境优美的示范样板,老同志们不时驻足拍照,与村民、经营者亲切交流,询问生产生活情况。老同志们对龙湾湖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他们表示,将继续发挥经验优势,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助力泗水乡村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道路上持续走深走实。 下午,老同志们怀着崇敬之心前往泗水县党史纪念馆,开展主题参观活动,重温红色历史,感悟初心使命。 活动中,老同志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有序参观纪念馆各个展区。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记忆的实物展品、一段段生动的文字介绍,清晰再现了泗水县党组织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以及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的卓越贡献。老同志们不时驻足凝视,认真聆听讲解,并不时交流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共同追忆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 参观结束后,老同志们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在今后的生活中,将继续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发挥自身优势,为济宁乡村振兴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组织人事处 离退休人员管理处 供稿)
[2025-10-17]
应急指导 | 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开展连续阴雨天气薯类生产调研指导
为准确掌握连续阴雨天气对薯类生长的影响,10月14日,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赴邹城市薯类主产区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发现,张庄镇、香城镇和峄山镇等甘薯产区,因持续降雨,土壤水分饱和,机械收获困难,人工收获成本增加;甘薯薯块裂口严重,商品率大幅下降。针对以上问题,团队成员建议: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块,可适当延期收获;湿度较小的地块,停雨间隙及时抢收;按商品规格分级销售,即收即卖,减少仓储。 看庄镇和石墙镇的秋马铃薯已进入块茎膨大期,长期阴雨寡照导致部分植株茎叶徒长,光合效率降低,影响块茎膨大速度,对产量构成潜在威胁。团队成员建议:雨停后适时喷施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代森锰锌、甲霜灵锰锌等药剂,补肥促根壮棵的同时,预防晚疫病的发生;晴天根据土壤墒情及时中耕培土,提高土壤透气性,防止块茎腐烂;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低温来临前加盖拱棚,做到有效防寒保温,延长生育期,最大限度地保障马铃薯产量。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5-10-17]
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联合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赴济宁开展持续阴雨天气对丹参生长危害专题调研
10月15日,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作物一部中药材科科长窦家聪、省农科院中草药体系研究员朱彦威等专家一行深入济宁市丹参核心产区,开展持续阴雨天气对丹参生长受危害情况的专题调研与技术指导,省中草药体系济宁试验站成员参加活动。 在曲阜市西陬镇三张曲村,调研指导组现场查看了丹参长势、种植地块的土壤湿度,详细了解了丹参的种植品种、种植时间及水肥管理措施等,发现地块虽未见明水积存但土壤呈泥状,不具有正常的土壤状态和透气功能,而且不同品种之间的抗性差异较大。对于邹城市峄山镇丘陵地区的丹参地块,由于在苗期和花期长期干旱导致植株生长迟缓、茎叶徒长细弱,进入膨大期后又遭遇持续阴雨天气,根茎膨大受助,对本年度的产量有不利影响。泗水县星村镇、高峪镇丹参种植基地,不少地块已经出现明水,由于土壤含水量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丹参根部呼吸受阻,部分低洼地块丹参根茎出现根茎褪色、腐烂现象,将直接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劣变。 针对以上现象,专家组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排涝是当前第一要务”。要紧急疏通沟渠,加深围沟,利用降雨间歇尽可能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为丹参根系创造恢复环境。其次,在天晴后,立即对植株喷施广谱性杀菌剂进行保护,对于已发病田块,要精准用药,对症治疗。同时,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叶,并带出田外销毁,减少传染源。最后,各种植基地根据本次受灾情况,重新评估本年度的产量预期,并提前规划采收和产后初加工方案。对于受灾严重的地块,应考虑后续补种或轮作计划,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此次专题调研,是山东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服务产业一线、应对极端气候挑战的生动实践。通过实地走访,体系专家不仅精准掌握了济宁地区丹参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更将最急需的技术与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增强了种植户的抗灾信心。 窦科长表示,本次调研能精准评估灾害影响,摸清症结所在,为丹参产业防灾减损、稳产保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下一步,省厅将密切跟踪天气变化与丹参生长情况,持续发布技术指导意见,并汇总分析本次调研数据,形成专题报告,为政府决策和全省中药材产业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全力护航我省中草药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5-10-17]
棉花创新团队一线指导棉花采收期如何应对阴雨天气
入秋以来我省持续降雨,9月1日至10月12日,全省平均降水量250毫米之多,较常年同期(67.2毫米)偏多268%,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持续阴雨对棉花吐絮收获造成很大影响。 为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保障棉农收益,2025年10月12日,省棉花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联合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二部部长魏学文研究员、徐勤青研究员等省综合试验站团队,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宋宪亮教授、毛丽丽教授等育种岗位团队,到金乡棉花主产区,深入蒜棉两熟棉田,查看灾情,提出应对措施。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蔡文良主任、吴玉川部长、金乡县棉花技术负责人申海防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专家组走进棉田,仔细查看棉株生长状态、观测棉花吐絮、棉铃成熟度及田间墒情情况,并向植棉户详细了解当前棉花收获进度、晾晒难题及受灾损失。总体来看,目前,大部分棉田土壤水分饱和、但积水不重;花烂铃显著增多,纤维颜色级和强力降低;套春棉已基本采收完成,因涝预计减产5%~10%;蒜(麦)后直播短季棉,因成熟期偏晚,阴雨降温造成棉铃发育受租、无法正常开裂吐絮,烂铃加重,预计减产10%~15%,损失较大。 针对当前情况,专家组建议:一是要尽快抢排散墒,沥水排湿,减轻渍涝影响。二是晴天及时采收,正常吐絮的棉花要及时晾晒,未完全吐絮的棉铃与黄熟棉铃可在晴天中午(气温23度以上),采用40%乙烯利喷洒处理,进行晾晒,以减少僵瓣花。三是对蒜(麦)后直播晚熟棉田,要抢抓停雨晴天时间,每亩喷施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40克~60克和40%乙烯利水剂150毫升~200毫升,促进脱叶催熟,同时添加杀菌剂防止烂铃。四是对已经采收完成的棉田要及时拔柴腾茬散墒,创造条件及时种植下茬作物。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5-10-16]
棉花创新团队一线指导棉花采收期如何应对阴雨天气
入秋以来我省持续降雨,9月1日至10月12日,全省平均降水量250毫米之多,较常年同期(67.2毫米)偏多268%,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值,持续阴雨对棉花吐絮收获造成很大影响。 为最大程度降低灾害损失,保障棉农收益,2025年10月12日,省棉花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联合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物二部部长魏学文研究员、徐勤青研究员等省综合试验站团队,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宋宪亮教授、毛丽丽教授等育种岗位团队,到金乡棉花主产区,深入蒜棉两熟棉田,查看灾情,提出应对措施。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蔡文良主任、吴玉川部长、金乡县棉花技术负责人申海防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专家组走进棉田,仔细查看棉株生长状态、观测棉花吐絮、棉铃成熟度及田间墒情情况,并向植棉户详细了解当前棉花收获进度、晾晒难题及受灾损失。总体来看,目前,大部分棉田土壤水分饱和、但积水不重;花烂铃显著增多,纤维颜色级和强力降低;套春棉已基本采收完成,因涝预计减产5%~10%;蒜(麦)后直播短季棉,因成熟期偏晚,阴雨降温造成棉铃发育受租、无法正常开裂吐絮,烂铃加重,预计减产10%~15%,损失较大。 针对当前情况,专家组建议:一是要尽快抢排散墒,沥水排湿,减轻渍涝影响。二是晴天及时采收,正常吐絮的棉花要及时晾晒,未完全吐絮的棉铃与黄熟棉铃可在晴天中午(气温23度以上),采用40%乙烯利喷洒处理,进行晾晒,以减少僵瓣花。三是对蒜(麦)后直播晚熟棉田,要抢抓停雨晴天时间,每亩喷施 50%噻苯隆可湿性粉剂40克~60克和40%乙烯利水剂150毫升~200毫升,促进脱叶催熟,同时添加杀菌剂防止烂铃。四是对已经采收完成的棉田要及时拔柴腾茬散墒,创造条件及时种植下茬作物。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5-10-16]
食用菌创新团队开展连续阴雨天气防灾减灾技术指导
近日,山东省遭遇长时间大范围连续阴雨天气,给正处于出菇关键期的平菇等食用菌生产带来菌棒污染、病害高发、鲜菇滞销等多重风险。食用菌创新团队快速响应,深入兖州区、梁山县、金乡县、鱼台县等食用菌主产基地,开展专项调研与技术指导,帮助菇农减少损失,保障产业稳产和市场供应。 专家团队奔赴生产一线,走访兖州菲阳食用菌合作社、山东昇润禾、山东远洋及茸丽菌业合作社等代表性基地,实地察看了菌丝生长、原基分化和出菇状况。与菇农、技术人员深入交流,重点核查连续阴雨引发的菌棒杂菌污染、子实体生长不良、黄菇病发病率等指标,同步记录菇棚内温湿度梯度变化,精准锁定“高湿致杂菌滋生、低温阻出菇进程、采后保鲜难”等生产痛点。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专家团队现场制定以下技术方案:1、强化通风降湿:在雨停间隙务必抢抓时机进行强制通风,有条件的基地应启用风扇等机械辅助,降低棚内湿度。2、做好温度调控:通过夜间覆盖保温、白天通风等方式,将棚温维持在食用菌适宜的生长区间。3、科学防治病害:一旦发现病菇,立即摘除并带出棚外深埋;及时清理料面残菇,阻断病源传播并对菇棚环境进行消毒。在病虫害防治上,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必要时科学、安全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4、调整出菇管理:适当疏蕾,保障养分集中供应;对于已达采收标准的鲜菇,建议适时抢收。采收后的鲜菇需进行摊晾,去除表面多余水分,有条件的应立即进入冷库预冷。5、保障生产安全:重点检查加固老旧菇棚钢架、棚膜,疏通棚周排水沟,防止雨水倒灌和积水压塌风险。同时注意用电安全,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食用菌创新团队将持续跟踪效果,通过线上平台、发放明白纸等方式提供不间断支持,做到“天气异常,服务不停”,全力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守好群众“菜篮子”和菇农“钱袋子”。 (农业资环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5-10-16]
应对秋汛 护航小麦生产--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赴汶上、兖州等地开展技术指导
近期,黄淮海地区出现持续多雨天气,极端气候给农业生产带来多重挑战:一方面,长期降雨导致田间土壤含水量饱和,收割机进地作业困难,玉米收割进度严重滞后;另一方面,秋收受阻引发小麦播种期推迟,晚播、迟播问题突显,给农户、种粮大户及种子企业的生产安排带来巨大压力。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积极应对,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上茬作物收获进度,查看土壤墒情,为广大农户和种粮大户小麦秋季播种提供技术指导。 10 月 10 日,济宁综合试验站小麦创新团队赴济宁市汶上县、兖州区、任城区等地开展秋汛后小麦备播技术指导。 团队成员首先到汶上县农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100亩玉米良种展示田进行了调查,发现田间积水严重,但由于试验田采用了肥水一体化管理模式,密度适中,并没有出现倒伏现象。整块试验田玉米长势良好,且结实性高,穗大粒多,但不同品种之间表现也有差异,有的品种顶部结实性好,籽粒排列紧密,籽粒颜色鲜亮,无霉变发芽现象,但有的品种顶部苞叶较松,顶部结实性不好,籽粒颜色暗淡,有霉变发芽现象,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双方针对玉米、小麦生产中品种选择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团队就该公司生产经营和科研工作提出了建议,建议该公司面对播种量因播期推迟加大,适当增加良种储备量,同时建议多选择耐晚播的多穗型小麦品种。 随后,创新团队到兖州区东方家庭农场,任城区二十里铺镇后屯村查看了田间玉米收获及田间水分状况,并给种植户提出了小麦播种建议。 针对当前玉米收获及田间墒情状况,今年我市小麦播期会推迟到10月底,创新团队建议小麦采用“四补一促”管理措施:“一是以种补晚,选择分蘖力强,抗冻性好的中早熟品种。二是以肥补晚,增加底肥用量,底肥比例应提高至60%~70%。三是以好补晚,播种质量要好,不要因为抢种降低播种质量。四是以密补晚,增加播量,小麦正常播种量为每亩16-18斤,10月25号以后播种的小麦,每晚播1天,亩用种量增加1斤,一般不要超过40斤。小麦播种后在管理上要一促到底”。 下一步小麦创新团队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深入田间一线,勘查评估秋汛后前茬收获进度、土壤墒情、排灌及耕作条件等,为后续小麦播种和管理提出针对性建议,切实将科技服务落到生产一线,为保障济宁市小麦明年丰收打好基础。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5-10-14]
积极响应战秋雨 技术指导解农愁
入秋后,山东遭遇1951年以来创纪录“超量”降水,除对玉米、大豆等粮油作物的收获产生不利影响外,也对大蒜、辣椒等特色蔬菜的秋播、秋收产生较大影响。 为准确掌握生产实际,应对不良天气影响,济宁农科院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专家团队及时响应,在试验站站长、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带领下,近期冒雨深入产区开展实地调研和技术指导。 专家团队先后深入济宁金乡县、嘉祥县和菏泽巨野县等地田间地头,与当地农户和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交流。调研中发现,为追赶农时,部分土壤湿度低的棉茬地、砂性土壤地,农户陆续开始进行大蒜抢播。 对于具备一定抢播条件的地块,专家团队向农户提出注意提高整地质量,防止肥料不均造成的烧苗或缺苗情况,后续田间管理注意预防冻害。对于目前尚不具备播种条件的地块,专家团队建议及时进行田间排水,紧密关注天气变化,注意种瓣保存,置于通风条件好的环境,播种时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 本轮秋季降雨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下一步,济宁综合试验站将持续关注气候状况对大蒜、辣椒等特色蔬菜的影响,联合基层农业主管部门开展技术服务,提供合理化建议,努力将本轮秋雨的影响降至最小。 (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5-10-14]
积极应对持续阴雨天气,扎实开展中药材管理技术指导
近期,山东省出现持续阴雨天气,对中药材生长管理带来一定挑战。为最大限度降低不利天气影响,稳定中药材生产,10月11日,中药材团队分别到任城区二十里铺街道、长沟镇多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在长沟镇杨胡李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团队成员现场查看了种植地块土壤湿度、排水设施状况,详细了解了各品种的种植时期、水肥管理措施,发现虽未见明水积存但土壤呈泥状,不具有正常的土壤状态和透气功能,部分黄芩植株根系已缺氧腐烂、丹参根系明显呈现涝害症状。针对目前状况,团队建议抢抓雨歇间隙,深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同时,要做好病害监测,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并带出田外处理。此外,要谨慎评估,必要时适当推迟追肥,避免肥效流失和加重土壤板结。 在二十里铺郗庄中药材种植基地,专家们发现丹参种植地块土壤同样呈泥状,根系呈现明显涝害症状,部分菊花品种因阴雨天气未能采摘已过最佳收获时期,未来几天若遭遇霜冻天气,容易受到冻害,损失商品性。团队专家强调:“当前首要任务是疏通沟渠,防止根系因长时间浸水缺氧而腐烂。对于已出现轻微渍害的田块,待天气转晴后,需及时中耕松土,散墒增温,并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磷钾肥,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恢复。”对于菊花地块,要利用降雨间隙,组织人员抢摘,也可整株采下,先挂至避雨通风处阴晾再摘花处理。 为有效提升产区应对不利天气的能力,筑牢中药材安全生产防线,下一步,中药材团队将持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跟踪监测各主栽药材的生长情况,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继续为全市中药材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力我市中草药产业稳健发展。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5-10-13]
页次:1/80页 共 796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