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科动态
一粒玉米种子,从北方飘雪的冬季长途跋涉来到了温暖如春的海南岛上,这是自20世纪60年代响应“玉米异地培育理论”建立农作物南繁育种基地,登上这片土地的快五十个年头。为何而来,又能为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喜光,不耐阴,是一年生短日照植物。经过世世代代驯化和改良产生了很多种类,比如普通玉米、鲜食甜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等。玉米用途也越来越广泛,59%用作饲料及损耗,31%工业消费、9%食用消费、1%种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消费饮食结构的改变也对玉米产量、品质、用途、安全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目前,玉米种植面积达6.40亿亩,总产量2.72亿吨,已经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比美国、巴西等发达国家,我国玉米在产量、生产成本投入、工业出粉率、收获期含水量、籽粒收获损失及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国内育种家们为了缩短差距,尽快创新优良种质实现玉米大面积高产高效生产一直在加快科技研发。玉米从最初1949年单产64.1kg/亩提高到2021年平均419kg/亩,单产贡献率高达68.4%,玉米正在朝着高产潜力“实现亩产3000斤不是梦”目标而努力。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玉米育种具有其特殊性。一是玉米为常异花授粉植物,雄穗长在植株顶端,雌穗在植株中部,雄穗开花散粉后落到雌穗的花丝上完成籽粒发育到成熟,玉米高产理论就是充分利用和挖掘其杂交优势,寻找高配合力父本和母本自交系进行杂交,才能产生高产多抗广适的杂交种,常规育种至少需要8-10年时间;二是玉米从一粒种子播种到土壤中,对于环境光温热有着特殊要求,玉米一生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夏播生长期在100-110天左右,要求最低温度10℃以上积温不低于2000℃才能正常生长结实,因此,在北方寒冷冬季不能继续生长的环境下,育种家们开展在海南岛的南繁加代育种行动,玉米选育进程大大加快,为种业振兴提供强大保障。
在南繁育种基地上,济宁农科院育种者们常年种植加代育种材料16亩近8万余株,从基础材料扩繁、组配杂交组合、群体改良到隔离区小制种,每个育种环节都要严肃认真对待、观察性状长势、科学分析和记录数据,团队成员坚持每天从上午7点半伴着朝霞下地,中午忍受着火热太阳和全身花粉的刺痒,下午6点半伴着余晖走出地头,每一株玉米都要经过套羊皮纸袋、自交授粉、挂牌标记、杂交组配和田间调查、收获鉴定等环节,中间还必须要保障好肥水药管理,而南繁基地因山地沙土比重高,需要投入更多水、肥和植保管理,才能确保植株生长旺盛,发挥品种特征特性!正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淡而辛酸、坚持不懈、追求创新的努力和付出下,玉米所团队依托国家玉米产业技术试验站平台和省良种工程、济宁市农业重点研发计划等支持,近三年来审定国审玉米品种儒研818、山东省审定玉米品种鲁宁738、济糯23等7个,在提高产量同时,克服高温不结实、抗倒伏稳产丰产等挑战,先后获省部级和市级科研奖励20余项次,为济宁市及周边区域玉米生产发展提供新品种和新技术保障。
玉米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