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科动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近日,走进山东省嘉祥县梁宝寺镇三合村,块块稻田蓄水充盈、波光粼粼,田中稻秧苍翠,绿意盎然。看着眼前美丽的夏日田园,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块荒芜多年的塌陷地。“过去这里由于采煤,土地塌陷、常年积水杂草丛生,令人心痛惋惜。经过咱们市农科院专家指导,看着如今成片的水稻,我们充满希望。”三合村村民王利华说。
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是国内外面临的大难题,济宁市农科院和嘉祥县政府就如何有效改良利用嘉祥县采煤塌陷地开展了多层次合作和调研。今年2月,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带领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专家到嘉祥县开展“科技助农,振兴乡村”党建联建活动,并与嘉祥县政府签署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就采煤塌陷地治理问题确定了发展稻米产业的方向。3月1日,受济宁农科院院党委委托和省派嘉祥县工作队邀请,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继存、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黄信诚等一行,赴嘉祥县就采煤塌陷地水稻种植项目开展深入调研,经过实地勘察和技术论证,最终确定采取“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水稻种植。院水稻创新团队积极制定了土地翻耕、肥水管理、水田建设等田间作业标准,并积极联系稻种、肥料、水稻插秧等相关工作,经过多方努力,顺利完成优质水稻新品种的种植工作,目前长势良好,成效初显。院水稻团队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稻田+养鱼+养鸭+养蟹”综合种养模式,一水两用、一田两收,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
科技引领,院地合作,是对‘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最直接的践行。近年来济宁市农科院探索了“创新团队+”的科技服务、技术推广、成果转化模式,将科研工作前置于生产一线,在实践中蹚出了一条科技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办公室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