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小麦新品种联合选育及产业化开发合作协议及“济儒麦25” 生产经营权转让签约协议成功签订
2024年3月12日,小麦新品种联合选育及产业化开发合作协议暨“济儒麦25”生产经营权转让签约仪式在济宁市农科院成功举行。院长闫璐、副院长翟红梅、李继存及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小麦研究所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 为进一步促进我院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我院与济宁乐土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于3月12日上午在我院实验楼会议室举行了签约仪式。李继存副院长主持会议,翟红梅副院长介绍了我院学科布局、科研现状等基本情况,小麦研究所王霖所长详细介绍了小麦创新团队建设、育种基础及品种选育情况,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韩团结主任介绍了我院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及“济儒麦25”转化前期工作。济宁乐土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公司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规划,双方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合作、提高育种水平、加快优良品种推广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双方签订了小麦新品种联合选育及产业化开发合作协议。协议围绕如何进一步选育出高产优质广适性强小麦新品种及如何快速高效的推广新品种,实现科研单位与企业共赢,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良小麦用种,为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等内容进行了精细谋划。 闫璐院长强调,我们科研单位培育新品种的目的是在生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农民真正受益,让社会收益。一个品种的好坏,关键要看社会的认可、生产的认可。企业在科研和生产之间搭起了桥梁,对品种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小麦所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获得了一批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品种,需要加强与种子企业的合作,促进新品种尽快应用于生产,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最后,双方签订了“济儒麦25”生产经营权转让合同,双方就如何加强该品种的繁育、生产、销售以及市场开发进行了深入沟通。 这次科企合作联合育种及品种产业化开发协议的签约成功,增强了小麦团队继续加强科技创新的信心和决心。今后,小麦创新团队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以产业化需求为导向,依托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分子育种实验室等研究平台,把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探索现代高效小麦育种体系,培育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小麦新品种。
[2024-03-15]
驻村帮扶暖人心 真诚致谢送锦旗 ——嘉祥县金屯镇潘庄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来我院交流洽谈工作
3月13日,嘉祥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金屯镇潘庄村工作队队长刘训杰一行5人来济宁市农科院座谈交流,对我院的驻村帮扶工作表示感谢,并赠送锦旗。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闫璐,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加坤参加座谈。院派驻嘉祥县金屯镇潘庄村工作队队员江金春及相关部室负责人陪同。 座谈中,刘训杰表示,感谢济宁市农科院对基层党组织建设驻村帮扶工作给予的大力支持,农科院委派的工作队队员,作风扎实,积极融入帮扶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破解乡村治理发展难题、夯实农村基层党建根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帮扶村实实在在办了一批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扎根基层、苦干实干、勇于担当的良好形象。闫璐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驻村期间,镇、村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是党中央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济宁市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单位,将不负重托、践行使命,为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一面锦旗,见证了浓浓帮扶之情,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下一步,济宁市农科院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做好驻村帮扶工作,把群众的感谢和期盼转化为工作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农科力量。 (办公室、离退休人员管理处、组织人事处 供稿)
[2024-03-15]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济宁大蒜产业服务团、国家特色蔬菜体系济宁试验站走进微山、金乡开展大蒜春季生产指导服务活动
去年冬季以来,我市连续发生降雪和大幅降温天气,对大蒜正常生长造成一定影响,进入3月份,大蒜生长进入关键时期,为加强田间管理,保障大蒜产量品质,3月13日至14日,山东省科技特派员济宁大蒜产业服务团、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技术人员赴微山县、金乡县等地开展大蒜苗情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培训活动。 在微山县两城镇、金乡县鸡黍镇,服务团实地查看调研了大蒜生长发育情况,总体苗情较好,个别地块发生冻害,表现为叶片冻伤和苗龄偏低,针对以上情况,服务团就大蒜低温冻害修复、病虫害绿色安全防控、水肥运筹等方面对蒜农进行了讲解介绍,并对生产上由于春季气候异常、肥水管理不当造成抽薹不良,出现马尾蒜、面包蒜等生产问题进行了指导。 在金乡县大蒜春季高产高效栽培专题培训班上,市农科院技术骨干就优良大蒜品种选择、水肥高效管理、生物调剂剂应用、机械化生产等对110余位种植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进行了专题报告,与培训人员进行了互动交流,为大蒜今年丰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4-03-15]
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鲁长到济宁开展食用菌产业调研和技术指导
2024年3月13日,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鲁长与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张连秋及团队成员先后到济宁忠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宁远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金太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汶上县试验基地等地开展食用菌产业调研和技术指导工作。 在济宁市农科院,万首席听取了济宁综合试验站近期工作进展及下步打算等情况汇报。济宁综合试验站将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系统收集和种质利用工作,做好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推广,积极开展院企合作,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万首席对济宁综合试验站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济宁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县域食用菌产业特色明显,济宁综合试验站的科研、示范推广等工作要紧密与当地产业结合起来,做好区域性食用菌产业服务。 在济宁忠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万首席指出企业草菇生产车间的升级改造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思路,在控温、控湿、通风等方面要满足最佳的草菇工厂化生产,在保障草菇产量的同时,大力提升草菇的品质和营养。在济宁远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玉木耳生产车间,万首席与企业负责人探讨了玉木耳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方向,并对企业开展玉木耳周年工厂生产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在山东金太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汶上县试验基地,现场考察了羊肚菌出菇情况,万首席对基地光伏板下种植羊肚菌模式给予肯定,重点针对羊肚菌重茬问题提出了倒茬轮作、土壤消毒、菌种轮换等解决技术方案。 通过这次调研,万首席针对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对济宁市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4-03-15]
济宁农科院“智汇春耕”行动唱响助农歌
勤春来早,田间备耕忙。为落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在全市开展“智汇春耕”行动决定。3月13日,济宁市农科院副院长李继存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到微山县开展“智汇春耕”行动,针对农民在冬春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现场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活动,智赋春耕,惠农助农。 在微山县马坡镇,小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陈贵菊走进田间地头,对当地农业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当地的村民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小麦春季的田间管理技术。针对小麦起身期、拔节期等中后期如何施肥、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在微山县两城镇,济宁市大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高级农艺师刘国伟对大蒜春季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进行了培训。针对2023年底至2024年遭遇的多次雨雪天气,大蒜冻害修复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针对技术措施。同时对现场咨询的种植户一一做出解答。 此次活动,济宁市农科院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指导农民做好催苗早发、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春耕生产各项工作,推广使用新成果、新技术,促进了当地的春耕生产水平。 (组织人事处、小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4-03-15]
江苏省、辽宁省农科院甘薯创新团队专家来我院考察交流
3月9日,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副所长、甘薯创新团队负责人边小峰研究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站长贾赵东研究员、辽宁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薯类研究室主任于涛研究员一行三人来我院考察交流。翟红梅副院长及院甘薯创新团队成员参加此次座谈。 座谈会上,翟红梅副院长首先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就我院基本情况及近几年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科技服务等方面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成星研究员就我院甘薯创新研究情况进行了重点介绍。边小峰副所长介绍了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甘薯科研创新和新品种推广情况,并提出了与我院在新品种推广应用和脱毒苗快繁开展合作研究的建议;于涛研究员介绍了辽宁省甘薯生产情况及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甘薯科研研究概况,提出了引进我院甘薯种质资源的意向。考察专家一行观摩了我院成果展示,参观了我院生物技术实验室,并在黄成星研究员陪同下,到泗水县国家甘薯高科技产业园及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泗水华运鲁源食品有限公司等甘薯加工企业进行了参观调研。 通过此次交流,加强了我院与国内高水平甘薯研究单位的合作交流,对我院甘薯创新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4-03-11]
山东农学会来我院开展农业科技调研走访
2024年3月7日,山东农学会秘书长张希军一行4人来我院开展农业科技调研走访并受邀做“农科讲坛”专题报告。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党委副书记张连秋、市农学会理事长周延争和部分科研人员代表参加活动。 座谈会上,任艳云书记首先介绍了我院基本情况和“十三五”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效,周延争理事长汇报了市农学会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张希军秘书长对我院取得的成绩和市农学会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介绍了山东农学会的发展历史、业务范围、机构设置、职能优势等基本情况。 张希军秘书长受邀做客“农科讲坛”,就农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做专题报告,并就齐鲁农业科技奖申报注意事项和齐鲁农业科技奖管理平台使用进行了培训。与会人员围绕科研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交流。张秘书长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深入了解济宁市农科院科研和发展需求,进一步加深与市农科院的合作,为推进全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办公室 科研管理处 农学会 供稿)
[2024-03-11]
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来我院调研 农业科普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普及工作,3月7日下午,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副处长王慧玲一行人来我院考察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市农科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闫璐和相关科普工作志愿者参加会议。 会上,院农业科普活动负责人高园园从科普服务平台、农业科普工作推进情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难点、下一步农业科普工作重点、目标方向等方面对我院农业科普工作进行介绍。闫璐对我院专家课堂等科普活动进行详细介绍。王慧玲对我院农业科普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就建立科普工作激励机制、细化措施、进行市场化运作等给出建议。我院与会人员表示,将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交流合作,再接再厉,发挥自身优势,打通农业科普“最后一公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会后,在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等人的带领下,一行人参观了济宁市农科院科普走廊。 (办公室 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4-03-11]
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韩金龙到济宁调研指导基地建设
2024年3月7日,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韩金龙研究员带领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开展丹参、酸枣等中药材产业调研和基地建设指导。 在邹城市湫水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种植基地,韩金龙研究员实地查看了基地土质、水源、前茬种植等情况,详细听取了基地负责人今年的种植计划和种苗、肥料物资准备情况。韩金龙研究员介绍去年以来多个中药材市场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扬、行情利好,今年中药材市场前景也非常乐观,基地条件适合丹参种植。并对基地种植布局、酸枣品种改良、苗木繁育、示范带动等方面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在现场讲解了丹参育苗、移栽、管理、丹参大垄双行覆膜技术要点,就提高丹参出苗率、杂草防控、连作重茬等具体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在丹参育苗时,要保证播种量,提高出苗密度,做好苗床覆秸保墒措施,出苗后可喷施水溶肥,培育壮苗。在大田移栽时,应选取无病壮苗,起垄双行交叉栽植,弱苗可一穴双棵,同时注意地下害虫的防治,覆盖薄膜达到保墒、防草效果。中药材种植应尽量避免连年同地块种植,可轮作甘薯、玉米等作物消除重茬连作障碍。韩金龙指出丹参和谷子间作种植可达到丹参谷子双收的效果,基地应加强示范种植,带动周边群众增加种植效益。 (林果与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4-03-11]
我院“三八红旗集体”小麦创新团队开展春季麦田 管理技术服务活动
当下,我市小麦已经进入返青起身期,正是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关键时期,为夯实夏粮稳产丰产基础,充分发挥我院科研人员的技术优势,在“三八”节来临前期,3月6日至7日,我院 “济宁市三八红旗集体”小麦创新团队成员在翟红梅副院长的带领下,先后到汶上县、邹城市、泗水县、曲阜市调查苗情长势,根据不同地块的不同苗情现场指导农户做好麦田管理。 在汶上县道立农民合作示范社种植基地,团队现场查看了苗情长势,发现总体表现较好,平均3-4个大蘖,只有个别地块由于播种晚,分蘖少。团队成员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以下管理措施:对于弱苗以促为主,促根增蘖、保蘖成穗,主要措施就是借墒追肥,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或者喷施氨基酸叶面肥;对于苗量较大的麦田以控为主,及时进行镇压,延迟浇水施肥时间,可以到3月底4月初浇水施肥;三是由于土壤湿度较大,加上秸秆还田质量差,冬前降温早,大部分地块没有进行化学除草,病虫害较重,要抓住目前窗口期及时防治田间杂草和病虫害,将病虫草害造成的产量损失降到最低。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4-03-11]
页次:20/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