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对接外部资源,助力大豆育种——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就实验开展计划进行对接
8月26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素真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到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济宁国家科技园区(嘉祥县园区)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参观交流。 李素真研究员一行4人首先参观了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立足大豆种业产业优势,大力开发绿色高效、优质专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目前,园区内大豆正值结荚鼓粒期,各项管理措施到位,品种表现优异。双方就大豆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交流。 后参观了济宁国家科技园区(嘉祥县园区)建设发展服务中心。中心采用种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物联网+智慧农业科技服务,在产业园农田布置物联网感知设备44套,通过大数据系统平台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决策,直接管控园区5000亩核心育种田。通过设备可以实时了解土壤养分含量、墒情等,精准指导生产。同时中心具有完备的实验设施,能够开展纯度测定、品质检测等。 李素真研究员与济宁国家科技园区(嘉祥县园区)建设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陈莉就开展大豆异地鉴定和实验室方面的工作达成一致,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促进农科院大豆育种进程。 (经作所 供稿)
[2022-08-30]
花生创新团队邹城市百亩高产示范方测产验收
2022年8月24日,花生团队邀请有关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对山东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济宁市综合试验站在邹城市香城镇杨桃村实施的103亩“济花系列花生高产高效轻简化栽培技术”核心示范田和20亩“高甜优质食用型花生新品种济花501高产示范田”进行了实地测产验收。 验收专家组首先听取了课题组项目实施情况汇报,该示范方品种为我院育成的油食兼用型花生新品种济花1209和食用型花生新品种济花501,集成应用了花生小麦压青、单粒精播、机械覆膜、膜下滴灌、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绿色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在初测产量结果的基础上,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花生高产田测产验收办法”,进行抽查复测,济花1209复测结果为384公斤/亩,济花501复测结果为301公斤/亩。 综合田间长势及验收结果,济花1209和济花501具有生育期适中、品质优、综合抗性好、产量高的特点,应进一步加大推广种植。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 供稿)
[2022-08-29]
深入一线技术指导,助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丰产丰收
2022年8月10-11日,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继存研究员和济宁市农科院科研处高园园高级农艺师、基地办任兰柱副主任先后赴嘉祥、梁山两县进行技术指导和科技培训,深入到田间地头、生产一线,认真调研、察看农情,切实解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技术到位,助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丰产丰收。 10日,李继存研究员一行先后考察了嘉祥欣丰种业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嘉祥园区)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生长情况,看到的地块两极分化,大多地块技术到位率高,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差的地块,播期较晚,地势低洼、积水严重,大豆出苗情况不佳、长势稍差,且田间杂草难以防控,生产形式不容乐观。针对当前这一现状,李继存研究员提出了相应的补救措施和当前的田间管理要点。 11日上午,李继存研究员一行参加观摩了梁山馆驿镇佳和农场、大路口乡孔那里村、黑虎庙镇西小吴村等三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高产示范田,并现场解答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针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从品种选择、适期播种、病虫草害防治、田间化控、机械化收获等方面提出合理性科学化的建议。下午,在全市2022年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会上李继存研究员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报告,从当前国家政策、种植模式、生产技术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参会的基层农技人员、种植大户产生了共鸣,培训效果良好。 (科研处、经作所 供稿)
[2022-08-15]
携手体系专家,协力减灾保丰产
2022年8月6日,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岗位专家赵海朋副教授到邹城市香城镇开展科技服务,我院花生创新团队技术人员一同参加活动。 省、市专家前往邹城市香城基地对实施的“花生水肥一体化管理示范方”和“新型复合免疫诱抗剂防病虫增产应用示范方”进行田间观察,并调研了周边地块花生田间生长情况。通过田间取样以及与当地农技人员、种植户的交流,专家团队对当前花生田出现的叶斑病、褐斑病、根腐病以及地下害虫的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不同地块生长情况提出相关解决措施。对于农户在生产中担心的问题,专家团队都给予耐心讲解,受到了农户的一致好评。 邹城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和香城镇农技站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考察指导活动。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 供稿)
[2022-08-10]
“双花”团队携手服务,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2022年8月8日,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向东教授率花生体系部分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联合省体系大田作物栽培和土肥共性研究室主任、棉花体系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孙学振教授赴济宁金乡鸡黍镇开展科技帮扶,为当地农业企业和种植大户“传经送宝”,切实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大力推动乡村振兴。 专家团队首先考察了金乡贵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短季棉蒜后直播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田,该示范技术采用精量播种、合理密植、简化整枝、脱叶催熟等轻简化栽培技术,与传统的蒜套春棉模式相比,具有轻简栽培,节工节力,更加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 随后专家团队参观了省农科院花生栽培生理创新团队、省花生体系济宁试验站、济宁市花生创新团队联合实施的“蒜茬花生高产攻关项目”建设情况,该示范方应用成熟的单粒精播高产攻关技术模式,集成推广花生抢墒早播、机械覆膜、膜下滴灌、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绿色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专家们分别从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田间化控及示范推广等方面对蒜茬夏花生高产创建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建议。 金乡县作为全国著名的大蒜之乡,多年来沿用大蒜-辣椒和大蒜-玉米连作种植模式。通过调研,部分地块辣椒受降雨偏多等极端气候影响,减产严重。蒜茬花生和棉花长势较好,受涝害影响较小,结合种植实际适度推广能够有效提高当地轮作换茬效率并保护耕地质量,应用前景广阔。 省花生体系育种岗位专家李文金研究员、植保岗位专家赵海朋副教授,综合试验站站长马登超研究员和省棉花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谢志华研究员参加了考察指导活动。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 供稿)
[2022-08-10]
山西农业大学有关专家到我院开展甘薯产业调研
8月5-6日,我院韩加坤副院长、生物技术研究所黄成星所长陪同原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所长、原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站长武宗信研究员,山西春耕秋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杨洪峰总经理,到济宁开展甘薯产业调研活动。 8月5日下午,到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交流,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原料基地负责人石循生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等情况,然后到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及包装车间、甘薯种苗繁育基地进行了参观调研。 8月6日上午,到我院进行了座谈和参观交流,首先韩加坤副院长对我院的总体情况作了简要介绍,接着黄成星所长介绍了济宁市的甘薯产业发展现状,武宗信研究员介绍了山西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杨洪峰总经理介绍了山西春耕秋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情况,然后专家们对甘薯育种、种质资源创新及甘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刻交流。随后参观了我院的种质资源库、生物技术实验室、甘薯贮藏窖和甘薯育种试验田。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2-08-10]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开展大豆科技自强县现场指导
当前,正值大豆开花期,是大豆实现高产的关键时期。针对近期频繁降雨,高温高湿天气对大豆生长带来的不利影响。8月3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素真研究员率领试验站团队成员赵云、黄新阳等2名同志来到汶上县,对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建设进行现场调研和技术指导。汶上县农业农村局荣维淼副局长及有关同志陪同考察。 试验站团队一行先后深入到汶上县棉花原种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品种筛选试验基地、次丘镇曹场村、苑庄镇演马村、郭仓镇郭仓村等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示范基地,对示范区大豆生长情况进行现场考察和综合评估,对大豆播种时间、大豆品种、施肥量、密度行距、田间长势、天气对大豆生长影响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为下一步大豆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实现科学种植,提高单产、提升品质的种植目标,确保大豆种植增产增收。 李素真站长对汶上县大豆科技自强县示范基地建设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建议汶上县利用好国家及省大豆发展各项政策,积极落实“大豆科技自强行动”,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相关专家对接,引进大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统筹设计建设大豆科技示范田,为创建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提供必要的条件,用3到5年时间打造汶上县大豆制种特色产业。 (经作所 供稿)
[2022-08-05]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开展豆田积水排涝调研指导
针对近日连续强降雨对大豆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深入任城区唐口镇、喻屯镇、安居街道等地势低洼地块实地查看农田积水排涝情况,适时开展农技指导服务活动。 在任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李红丽站长的陪同下,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素真研究员、黄新阳高级农艺师实地查看了农田积水和排涝情况,详细了解了沟渠使用情况等。同时查看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苗情长势。 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大豆生长期间汛期早、降雨量大,部分低洼地块由于短时集中强降雨,田间积水严重,造成芽涝,豆苗大面积死亡。为指导各地落实好大豆灾后田间管理措施,减灾保产,李素真研究员建议把农田排涝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因地制宜确定应急措施。全面排查沟渠容易淤堵点,迅速组织人力、机械,第一时间打通竹节沟、清除沟渠内散落的秸秆、垃圾、淤泥等,快速排除农田积水,切实把强降雨对大豆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排水后及时中耕散墒、补施叶面肥、防治病害草害等。调查组一行还对梁种世家种业公司良种选育示范基地进行了技术指导。 (经作所 供稿)
[2022-08-03]
“走进农科院大课堂”之中小学生科普活动
7月30日,济宁慈善义工六团的学生及家长约70人来我院参加”走进农科院大课堂”中小学生科普实践活动。 科普志愿者带领学生来到实验楼参观了作物品质分析、分子遗传育种、组织培养等实验室,详细讲解了各种实验室的功能作用,并耐心回答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随后带领同学们参观农科院试验基地,现场讲解玉米、大豆、甘薯、辣椒等不同农作物种植、功效及如何识别等科普知识。 (科研处、妇委会 供稿)
[2022-08-02]
甘薯创新团队到泗水县金庄镇市派第一书记帮扶村进行甘薯田间管理技术指导
近期我市连续发生强降雨,光照不足,土壤含水量过高,导致部分春薯田地上部生长过旺、夏薯田长势较差,为加强甘薯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服务我市甘薯产业科学进行防灾减灾,7月26日,甘薯创新团队到泗水县金庄镇市派第一书记帮扶村开展甘薯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服务活动。 在市派泗水县金庄镇第一书记工作队张连秋队长陪同下,甘薯创新团队实地考察了金庄镇马头山村、金戈村等村的甘薯田生长情况,并针对不同地块的生长情况分别提出了下一步田间管理技术措施 。 1.针对部分已发生旺长地块,要在正常化控的基础上,再进行垄底断蔓或提蔓断根进行控旺; 2.针对丘陵薄地生长势较差的地块,可采用液态氮肥+甲维盐等喷施1-2遍,促进薯苗生长,同时防治食叶害虫; 3.针对部分夏薯田因采用无人机喷施除草剂发生除草剂药害地块,可采用芸苔素内酯+液体氮肥喷施一遍,及时进行缓解,并促进薯苗生长。 4.针对食叶虫害发生较重地块,要注意防虫治虫,可喷施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等药剂防治。 张连秋队长要求各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向薯农宣传甘薯田下一步管理技术措施,力保甘薯丰产丰收。 甘薯创新团队 供稿 (甘薯创新团队 供稿)
[2022-08-01]
页次:38/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