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我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援疆工作
2月18日,我院召开援疆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安排今年援助英吉沙县重点工作。院党委书记任艳云,院长闫璐,市派驻英吉沙县援疆干部、小麦所副所长孙雷明等有关人员参加。与会人员充分讨论了前期的工作进展和下步工作计划。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农业科院的技术优势,结合英吉沙县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作物新品种、适用栽培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实用农技人员的培训教育,助推英吉沙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任书记要求,援疆工作要抓实、抓细,制定工作配档表,高标准完成各项目标和任务,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力量。 (办公室、蔬菜所、小麦所 供稿)
[2022-02-18]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对2021年度新闻宣传工作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上级宣传部门和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院新闻宣传工作以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市农科院工作大局,挖掘潜力,凝聚力量,为市农科院发展营造了团结奋进、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浓厚舆论氛围,提升了市农科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2021年,市农科院在《中国妇女》官方网站、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山东广播电视台、济宁广播电视台、《济宁日报》、济宁新闻网等新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80余篇,在市农业农村局网站、市农科院网站和公众号采编信息210余篇,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实现新突破。 根据《关于印发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的办法的通知》(济农科字〔2021〕7号)要求,经院属各单位申报、综合评选,评选出院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党群工作处)、科研管理处、经济作物研究所(大豆研究中心)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四个;李印峰、杜亚君、谭贺、赵云、郑鹏、王秋云、刘晓强、乔冰洁、张玉丹、吴秋平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十人。现予以通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集体与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院新闻宣传工作作出更大的成绩。同时,号召全院干部职工,以受表彰的先进为榜样,充分运用各级各类农业信息网站、济宁日报、济宁广播电视台、济宁新闻网、济宁农科院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加大我院重大科技成果、先进代表人物和典型经验做法的宣传力度,鼓励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发声,提升我院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过硬的作风,勇担使命、干出新业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院办公室 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2-02-18]
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技术服务对接活动
2022年2月16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到汶上县开展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技术服务对接活动。此次活动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问题和下一步试验示范工作展开讨论和交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共14名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并考察了汶上县棉花原种场试验地。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素真研究员介绍了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建设情况,表示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将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从试验地、人员和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合作。与会人员就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关品种筛选、除草剂使用、收获机械应用、用工及成本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相伟感谢多年来济宁农科院对汶上县农业发展给予的充分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符合国家战略要求,汶上县棉花原种繁育场应全力配合好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的试验示范工作,共同解决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力争大面积推广,做到增产增效。 此次活动目的是为了顺利、规范开展适合本地生态区的耐荫抗倒大豆品种筛选试验,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科技支撑,并进一步促进高质量落实“大豆科技自强行动”方案。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2-02-17]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全体人员贯彻学习全院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
2月11日上午,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传达学习“济宁市2022年工作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和“济宁市农科院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研究安排我所2022年干部作风建设有关工作。 我所全体人员对照“十要十不准”、“七个必须、七个破除”的干部作风建设要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结合工作中的不足,深入查摆问题,认真剖析原因,制定具体整改措施。 干部队伍的作风,对外关系到吸引力,对内关系到凝聚力,对上关系到执行力,对下关系到号召力,是影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学习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不抱怨、不计较,团结奋进、严于律己、坚守岗位、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以钉钉子的精神专注于科研,为全市“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发展总目标添砖加瓦。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2-02-11]
市农科院召开干部作风建设总结大会
2月8日上午,市农科院组织收看了济宁市2022年工作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并制定了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交流研讨方案。2月9日上午,院领导带领分管科室、单位针对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大学习、大查摆、大讨论”,剖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下步工作目标和整改措施 在2月10日下午的全院干部作风建设总结大会上,院党委书记任艳云指出:召开这次全院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主要任务是按照市委、市政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目标要求,结合科研单位实际,客观分析存在问题,对照“七个必须、七个破除”,部署安排今年市农科院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振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劲头,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任艳云强调,要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做到对标对表,做到有求必应,做到真心真情,做到求真务实,做到知敬畏、守底线。 任艳云要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院党委要切实把主体责任扛起来、严起来、实起来、细起来,确保责任上肩、任务落地。院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围绕从严正风肃纪,驰而不息地纠正“四风”,加大对干部纪律作风督导检查力度。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过硬的作风,勇担使命、干出新业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会上,八名同志根据岗位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合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做了表态发言。 市农科院班子成员、院属各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市农科院院长闫璐同志主持。 (办公室、组织人事处、信息所 供稿)
[2022-02-11]
“科技壮苗”行动 助力夏粮丰收
为积极响应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济宁市农业农村局的部署要求,我院小麦所应邀参加于2月10日在汶上县康驿镇举办的“汶上县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助力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确保夏粮稳产增收。 针对去年罕见秋汛造成冬小麦晚播面积大、苗情类型多、弱苗比例高甚至是出现“一根针”、“土里捂”等问题,结合当地小麦生产实际情况,作为济宁市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闫璐院长对我市麦田当前生长状况和春季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闫院长强调,当前生产管理要坚持“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技术路线,以生育进程为主线,对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不同苗情进行针对性的肥水管理、化学除草及病害综合防治,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 王霖所长及小麦所成员实地调查当地小麦苗情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了解前期的播种情况,施肥浇水等管理情况,提出了当前麦田管理意见,并与当地农技推广人员及种粮大户开展了热切的交流,对种植大户提出的生产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并给出解决方案。 下一步,我院小麦所将全力配合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深入全市各地开展冬小麦田间管理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弱苗转壮,做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为我市小麦稳产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2-02-10]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院干部作风建设交流研讨会
根据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交流研讨方案要求,结合学习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2月9日上午,李素真副院长带领经济作物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三个科室的负责人针对干部作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了交流研讨。 李院长首先强调了这次干部作风建设交流研讨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并详细传达了2月8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局干部作风建设会议精神,她要求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切实对照“十要十不准”、“七个必须、七个破除”,查找问题,正视不足,发扬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随后楚惠民同志宣读了“中共济宁市委关于成立市干部队伍建设指挥部的通知”、李继存同志带领大家一同学习了“济宁市转变干部作风´十要十不准”要求、韩团结同志对“全市干部作风建设正面典型和突出问题案例”进行了传达和分析。参会同志对科室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了内部交流研讨,剖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下步工作目标和整改措施。 李院长要求大家把会议精神传达给本科室的每位同志,要传达好、学习好、执行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严于律己、坚守岗位、早谋划、早行动、早进入角色,团结奋进,争先进位,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争取做出更加优秀的成绩。 (经济作物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 供稿)
[2022-02-10]
南繁育种数十载,逐梦永远在路上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如约而至的新老南繁人在2022年的春天再次开启新的“追光”旅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自1986年,济宁农科院为加快育种速度,提高育(繁)种速度与效率,促进产量提高和科技转化,玉米、大豆、花生和水稻等科研工作者们先后开展南繁加代育种工作,三十多年如一日,在每年11月初,像候鸟一样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带着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海南“南繁硅谷”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南繁的科研工作者们,一边当农民,负责管理好田间浇水施肥除草打药等工作,一边当科研工作者,每天早晨7点,背上水壶,穿戴好草帽和专业工作服,便开始了一天单调重复却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为每株玉米完成一次套袋—取粉—自交—授粉—标记—挂牌等标准化科学化的流程操作,以确保每个雌穗授粉充足且均匀一致,不能受外源花粉的影响。在这里,每年要完成大概10万株自交杂交果穗,由于玉米开花散粉时间集中,花期持续时间仅有15-20天左右,育种者们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完成每一份材料的繁殖任务。晚上回到驻地后,要及时记录和处理数据,梳理工作进度。 皮肤被晒得又黑又涩,汗水泥巴湿透了脊背和双脚,蚊虫叮咬的无暇顾……年轻的工作者有时坚持不下去了,但看到一辈接一辈育种者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挑战自我的背影,心里就多了一份担当和责任。为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不负韶华,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创新实践中,用汗水与智慧浇灌出优异新品种,有力保证粮食安全,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 (玉米所 供稿)
[2022-02-01]
述职评议晒“答卷” 科技创新再启程
1月28日,我院召开2021年度考评工作会议,院领导和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同志主持。 会上,我院19个院属单位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单位2021年度工作情况及2022年工作计划。行政管理单位负责人分别从各自职责分工就办公条件改善、科研条件改善、党风廉政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人事工作、科研项目管理、老干部工作、财务工作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汇报;业务单位负责人围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成果转化及试验项目、协同合作与科技服务等方面对上全年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总结和分析。述职结束后,与会同志还根据述职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 任艳云书记对各单位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这与全体工作人员履职尽责、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并进一步强调,新的一年,全院要聚焦产业需求,提升科研创新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加快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闫璐院长对全院春节假日期间值班值守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进一步部署。 会后,我院对科级以下业务单位和行政管理单位的同志进行了综合考评。 (组织人事处、办公室 供稿)
[2022-01-30]
市农科院领导走访慰问市派第一书记村困难户
1月29日上午,市农科院闫璐院长带领生物技术研究所黄成星所长一行到梁山县寿张集镇郭楼村看望市派第一书记郑鹏同志,并到郭楼村走访慰问生活较困难的老党员、残疾人,给他们送去了米、油、面等生活物资,本次慰问,让他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政府关怀。在与寿张集镇领导及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交谈的过程中,闫璐院长表示:济宁市农科院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寿张集镇的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闫璐院长一行结合市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对郭楼村及寿张集镇的麦田进行了考察调研,根据当前小麦弱苗、壮苗、“一根针”、“土里捂”等多种情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意见。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2-01-29]
页次:44/77页 共 767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