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开展服务区域大豆生产情况问卷调研
为全面掌握服务区域大豆生产现状,精准破解产业难题,2025年3月4-6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深入任城区、汶上县、梁山县、巨野县、滕州市等5个示范县,开展大豆生产情况专项问卷调研。 本次调研面向农技人员、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发放问卷100余份,重点围绕种植模式、技术应用、成本收益、技术需求、种植意愿和政策需求六大板块展开。问卷设计紧扣生产实际,包含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精准化控防倒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20余项关键指标,力求全方位反映种植户的迫切需求与技术短板,为下步有的放矢开展技术攻关、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过程中,试验站团队成员同步开展技术培训指导,针对问卷中高频提及的大豆精播保苗、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等问题,现场为农户讲解。 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素真研究员强调:“大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但当前生产仍面临单产不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只有摸清‘田间账本’,才能有的放矢推动良种良法落地。后续将依托试验站技术优势,构建“问题导向-技术集成-示范引领-服务落地-效果追踪”一体化服务体系,为服务区域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5-03-09]
科技破寒潮,济宁农科院专家一线送“科技处方”
3月1日至2日,济宁市遭遇持续性强降雨天气过程,截至2日17时,全市平均降水量达49.9毫米,创历史同期新高。在冷空气持续影响下,3月4日凌晨全市迎来今春首场降雪,气温骤降形成倒春寒天气。为及时摸清雨雪寒潮天气对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影响情况,3月3—4日,由院党委书记任艳云研究员带队,组织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的相关专家,赴金乡、巨野、任城、汶上等蔬菜主产区开展调研与技术指导。 金乡县及周边地区是我市大蒜主产区,这场降水一定程度上缓解大蒜春季旱情,为大蒜稳产提供了保障;露地辣椒正在育苗,大多采用地头小拱棚育苗的方式,目前尚未出苗。由于春季气候多变,建议农户随时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气温及时做好辣椒育苗棚的管理措施,确保幼苗整齐健壮。金乡县胡集镇的白梨瓜已经开始陆续采收,棚室普遍采用外覆二道幕+内扣小拱棚的多层覆盖方式保温增温,效果较好。 专家团队又到金春雨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陶庙镇轩阳种植专业合作社查看了辣椒小拱棚育苗及工厂化育苗情况,并现场部署了加工辣椒新品种试验示范工作。 任城区蔬果采摘园常年种植草莓、火龙果等特色果菜,保温、增温、补光等标准化栽培措施到位,此次寒潮雨雪天气未对其生产造成明显影响。专家仔细察看了作物生长情况,建议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草莓灰霉病。 下一步,济宁农科院会持续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向农户传达天气预警信息,紧盯蔬菜产地技术需求,借助国家和省产业技术平台力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为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蔬菜花卉研究所、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5-03-06]
院甘薯创新团队到泗水县、邹城市开展应对极端寒潮天气应急技术指导服务
3月1-2日,我市迎来一轮大风降温和强降雨天气,为应对此次极端寒潮天气对服务区甘薯大棚育苗及大拱棚大田苗扩繁的影响,3月4日,我院甘薯创新团队到泗水县圣水峪镇、邹城市香城镇开展灾情调研和技术服务。 团队先后实地调研了本次极端寒潮天气对泗水海波种植专业合作社、邹城灵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种薯种苗企业甘薯种苗繁育的影响,并进行了针对性技术指导。调研发现,由于3日凌晨,泗水、邹城丘陵山区最低温度降到-7℃,泗水海波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大拱棚种植的大田苗叶片及茎尖生长点出现了不同程度冻害现象;在邹城灵丰薯业在香城镇种植的400余亩大田苗繁育基地,有30多个大拱棚被强风刮倒,棚内种植的甘薯苗出现了较严重的冻害现象,其余棚内薯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 针对以上不同情况,甘薯创新团队提出了指导建议:对受损严重的大拱棚要尽快修复棚架并坚固棚体,更换或修补棚膜;对薯苗冻害较轻的大拱棚及时补苗,并加强管理促进薯苗生长;对部分薯苗冻害较重的区域应重新补栽;冬暖式大棚脱毒种苗注意通风炼苗,以防薯苗旺长。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5-03-06]
济宁市农科院科技支农助力春耕生产,携手农技协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春耕正当时,科技助农忙。3月4日,小麦研究所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响应市农技协号召,联合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组建科技专家服务队,深入汶上县开展3·5学雷锋助春耕志愿服务活动。我院正高级农艺师孙雷明与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正高级讲师高晓蓉、姚凤娟等老师带领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大户送去科技及时雨。 在汶上县邵利宁家庭农场和坷欣家庭农场,专家团深入田间开展把脉问诊。通过实地测量分蘖数等生长指标,结合土壤墒情,针对小麦返青期管理要点开展精准指导。“这块田群体密度适宜,茎蘖粗壮,属于一类麦田,建议采用水肥耦合技术在保证足够亩穗数的前提下夺取大穗。孙雷明副所长俯身查看麦苗长势后提出建议。专家团还围绕种植户关切的因苗分类水肥管理、茎基腐病防治、倒春寒防御等关键技术,采取现场诊断与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理论依据和技术难点,确保种植户能够真正掌握。 专家不仅教我们看苗情定措施,还根据农场机械配置情况优化作业方案。邵利宁家庭农场负责人表示,这种面对面量身定制的指导让技术落地更高效,解决了在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了我们科学种田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全市农业科技主力军,我院小麦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服务小麦生产管理,加强技术指导活动,以防灾减灾、高产稳产为指导思想,在不同时期根据苗情提出技术管理意见,开展精准科技服务,确保我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夏粮丰收筑牢科技支撑。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5-03-06]
玫瑰书香满庭院,巾帼建功新征程 ——市农科院女职工“三八”妇女节读书活动
春风拂面催人进,巾帼花开别样红。在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院妇委会、院工会共同组织举办了“玫瑰书香满庭院,巾帼建功新征程”女职工阅读茶话会,本活动旨在以阅读为纽带,紧密联系女职工以书为友,交流工作和生活。 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支持,鼓励女职工多读书、勤思考,建功立业的同时照顾好家庭,并叮嘱相关部门关注女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生活情况,不断增强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2位女职工通过诵读的方式分享了各自的典藏内容,涵盖绘本、散文、诗歌等体裁,涉及治愈、回忆、和解、感悟、赞美、饮食文化等层面,引起所有人的共鸣。之后大家畅谈了“阅读”对家庭、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及深刻影响,并推荐了《明朝那些事》《曾国藩》《丰子恺漫画集》等书籍。 此次阅读活动既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又是一种思想的碰撞。院女职工通过思想和生活的交流,展示了新时代女职工勇担当、敢作为的巾帼风采,对于促进农科文化建设,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让大家感受到阅读的力量和女性成长的无限可能。 【妇委会、工会 供稿】
[2025-03-06]
院食用菌创新团队开展开展防寒潮应急技术服务
近期,山东气温起伏较大,在经过前段时间20℃左右的高温天气后,又迎来一波寒潮天气。目前正值羊肚菌出菇的关键时期,低温天气可能对羊肚菌种植带来较大影响。3月1-2日,院食用菌创新团队开展羊肚菌种植防寒潮应急技术服务工作。 团队一行先后赴任城区二十里铺、远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兖州区恒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汶上郭楼镇等多个羊肚菌种植基地,实地查看了羊肚菌保温设施及出菇情况,并与当地种植户深入交流。由于不同的播种期和栽培模式差异,目前济宁市大部分羊肚菌正处于原基形成和幼菇分化阶段,如管理不善则严重影响产量。 为了有效避免寒潮带来的不良影响,针对目前生产现状,团队建议种植户:一是加固大棚设施,以免大风降雪天气将大棚吹翻压塌,对生产造成毁灭性伤害;二是闭棚覆膜保温,在关闭菇棚门窗的基础上,可在棚内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也可在菌床上覆盖一层地膜,以保证土壤表面温度,减小原基和子实体受到低温危害;三是科学水分管理,寒潮来临,针对个别出菇区畦面缺水情况,可在温度相对较高时用微喷带适当补水,保持棚内空气湿度。低温期间严禁喷重水,避免造成菇体感病和幼菇死亡;四是减少通风换气,宜选择白天温度高的时段进行棚内短时通风换气,以防止因通风换气而造成棚内环境条件波动过大。 通过现场指导确保了羊肚菌棚内最低温度保持6℃以上,有效避免了此次寒潮对羊肚菌生长的影响,后续将根据天气变化持续为基地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资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供稿】
[2025-03-05]
院甘薯创新团队到邹城 开展甘薯健康薯苗培育技术指导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下正是甘薯育苗的最佳时节。在甘薯种苗生产关键时期,院甘薯创新团队于2025年2月24日,到邹城市开展甘薯健康薯苗培育技术指导工作。 甘薯创新团队与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专家一行先后到邹城灵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邹城矬草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甘薯育苗企业和育苗大户的种苗繁育基地进行调研,实地了解当前甘薯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甘薯品种选择、脱毒种薯优点与种薯的杀菌消毒、种薯排种方法、种薯覆土厚度、苗床管理技术要点、壮苗培育技术、采苗方法(高剪苗)等问题,对有关种薯种苗公司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现场指导。 下一步,济宁市农科院甘薯创新团队计划与邹城市甘薯育苗企业和育苗大户之间建立常态化技术服务合作机制,提供技术指导,为我市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5-02-27]
市农科院专家赴经开区调研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2月26日,市农科院副院长李继存率小麦研究所、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等一行赴经开区济宁市长城挂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禾念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积极与企业对接交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济宁经开区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挂面和面包生产原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类型、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着重就原材料选择、新产品研发、线上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李继存表示,市农科院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农业科技研发、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与企业建立紧密的技术服务机制,针对企业在产品加工工艺优化、新产品研发、线上销售、质量检验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将组织院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团队,通过联合研发、项目合作、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随后,参观了禾念面包加工、包装车间。 双方负责人希望以此次座谈交流为契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和实践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在联合开展农产品加工方面推动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5-02-27]
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开展春季农业生产调研与技术指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对济宁提出的“走在前、勇争先”总定位、新要求,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积极行动,深入基层,开展春季农业生产调研与技术指导工作。2月25日,山东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联合特色蔬菜岗位专家孔素萍研究员、刘泽州博士,济宁市农技推广中心崔艳秋部长等,赴金乡县、任城区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服务活动。 科技赋能,助力大蒜产业提质增效。专家团队首先来到金乡县,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了大蒜返青期的苗情。金乡县作为全国重要的大蒜生产基地,其大蒜产业的发展对全市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春季气候特点,专家们就大蒜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提出了指导意见。孔素萍研究员指出,春季是大蒜生长的关键时期,农户应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大蒜健康生长,为丰产打下坚实基础。专家团队还现场部署了大蒜品种筛选及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工作,旨在通过品种优化和栽培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调研工厂化育苗,推动农业现代化。专家团队赴金春雨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调研了工厂化辣椒育苗及集约化生产情况。工厂化育苗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能够有效提高种苗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专家们对该公司在工厂化育苗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优化品种结构提出了建议,为全市蔬菜产业的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多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此外,专家团队还前往金乡县花雨镇、胡集镇调研温室甜椒及甜瓜生产情况,并赴任城区蔬菜大棚考察西红柿、草莓等采摘作物的生产情况。甜瓜、西红柿、草莓等特色果蔬产业是济宁市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家们针对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提出了科学的管理建议,帮助农户提高产量和品质。刘艳芝研究员表示,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将继续发挥科技优势,加强与基层农户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全市蔬菜产业的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未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将继续秉持“科技兴农、服务三农”的宗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助力济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5-02-27]
加强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服务,助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
2月24日上午,济宁市兖州区2025年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暨大面积单产提升田间技能培训在兖州区大安镇白店村举办,兖州区农业农村局、大安镇、新驿镇、漕河镇高素质农民学员、种粮大户及指导教师约60余人参加。我院小麦创新团队一行4人就当前小麦长势及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进行了现场培训,并针对种植户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小麦所副所长陈贵菊首先给各位学员科普了小麦进入返青期的标准及不同管理措施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小麦返青期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该时期做好田间管理能保证田间亩穗数,打下小麦高产基础。春季栽培管理应因地制宜,分类管理,不要一刀切,根据不同田间地块的苗情、墒情以及肥力来对应不同的栽培措施。对于晚播麦田要早管理,墒情不足时要及时浇水,促进分蘖保证后期小麦群体足够;对于群体过大,个体过旺的麦田应控旺促壮,冬前没浇水的地块要及时浇水,为小麦提供足够水分以防低温寒潮造成冻害,墒情较好的地块要及时镇压,以抑制地上部分徒长,并视墒情推迟浇水施肥,控制无效分蘖。针对土传病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病虫害,抓住现在这个关键时机及时防治。化学除草应在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期间天气温稳定时开展,拔节期后喷施易产生药害,注意不要漏喷重喷。 陈贵菊副所长还讲授了种植户在播种时小麦品种选择方面的知识。现在小麦审定品种越来越多,给农户选择品种造成很多困惑。可以根据生态区域、生产条件以及播期播量等方面来选择适合的品种。济宁市属于黄淮北片冬麦区,黄淮北片试验审定或者山东省内审定的小麦品种适宜我们当地种植。农户应根据自身地块、生产条件选择不同的品种。高肥水地块可以选择大穗型品种,肥力一般的地块可以选择分蘖力强的多穗型,旱地块可以选择中产、株高稍高、抗旱性较好的品种。播期较早选择偏冬性品种,播期稍晚选择半冬性品种。大播量时选择中等分蘖的中大穗品种,小播量时选择分蘖力强的多穗型品种。 讲解结束后,专家团队与种植户在田间现场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专家团队就种植户提出的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在浇水时间、施肥种类、追肥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详细的解答,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现场教学气氛热烈融洽,得到广大种植户的充分认可和称赞。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5-02-26]
页次:8/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