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科动态
近期,黄淮海地区出现持续多雨天气,极端气候给农业生产带来多重挑战:一方面,长期降雨导致田间土壤含水量饱和,收割机进地作业困难,玉米收割进度严重滞后;另一方面,秋收受阻引发小麦播种期推迟,晚播、迟播问题突显,给农户、种粮大户及种子企业的生产安排带来巨大压力。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山东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积极应对,多次深入田间地头,了解上茬作物收获进度,查看土壤墒情,为广大农户和种粮大户小麦秋季播种提供技术指导。
10 月 10 日,济宁综合试验站小麦创新团队赴济宁市汶上县、兖州区、任城区等地开展秋汛后小麦备播技术指导。
团队成员首先到汶上县农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的100亩玉米良种展示田进行了调查,发现田间积水严重,但由于试验田采用了肥水一体化管理模式,密度适中,并没有出现倒伏现象。整块试验田玉米长势良好,且结实性高,穗大粒多,但不同品种之间表现也有差异,有的品种顶部结实性好,籽粒排列紧密,籽粒颜色鲜亮,无霉变发芽现象,但有的品种顶部苞叶较松,顶部结实性不好,籽粒颜色暗淡,有霉变发芽现象,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双方针对玉米、小麦生产中品种选择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团队就该公司生产经营和科研工作提出了建议,建议该公司面对播种量因播期推迟加大,适当增加良种储备量,同时建议多选择耐晚播的多穗型小麦品种。
随后,创新团队到兖州区东方家庭农场,任城区二十里铺镇后屯村查看了田间玉米收获及田间水分状况,并给种植户提出了小麦播种建议。
针对当前玉米收获及田间墒情状况,今年我市小麦播期会推迟到10月底,创新团队建议小麦采用“四补一促”管理措施:“一是以种补晚,选择分蘖力强,抗冻性好的中早熟品种。二是以肥补晚,增加底肥用量,底肥比例应提高至60%~70%。三是以好补晚,播种质量要好,不要因为抢种降低播种质量。四是以密补晚,增加播量,小麦正常播种量为每亩16-18斤,10月25号以后播种的小麦,每晚播1天,亩用种量增加1斤,一般不要超过40斤。小麦播种后在管理上要一促到底”。
下一步小麦创新团队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深入田间一线,勘查评估秋汛后前茬收获进度、土壤墒情、排灌及耕作条件等,为后续小麦播种和管理提出针对性建议,切实将科技服务落到生产一线,为保障济宁市小麦明年丰收打好基础。
(小麦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