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农科动态
10月15日,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作物一部中药材科科长窦家聪、省农科院中草药体系研究员朱彦威等专家一行深入济宁市丹参核心产区,开展持续阴雨天气对丹参生长受危害情况的专题调研与技术指导,省中草药体系济宁试验站成员参加活动。
在曲阜市西陬镇三张曲村,调研指导组现场查看了丹参长势、种植地块的土壤湿度,详细了解了丹参的种植品种、种植时间及水肥管理措施等,发现地块虽未见明水积存但土壤呈泥状,不具有正常的土壤状态和透气功能,而且不同品种之间的抗性差异较大。对于邹城市峄山镇丘陵地区的丹参地块,由于在苗期和花期长期干旱导致植株生长迟缓、茎叶徒长细弱,进入膨大期后又遭遇持续阴雨天气,根茎膨大受助,对本年度的产量有不利影响。泗水县星村镇、高峪镇丹参种植基地,不少地块已经出现明水,由于土壤含水量长期处于饱和状态,导致丹参根部呼吸受阻,部分低洼地块丹参根茎出现根茎褪色、腐烂现象,将直接导致产量下降和品质劣变。
针对以上现象,专家组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排涝是当前第一要务”。要紧急疏通沟渠,加深围沟,利用降雨间歇尽可能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和空气湿度,为丹参根系创造恢复环境。其次,在天晴后,立即对植株喷施广谱性杀菌剂进行保护,对于已发病田块,要精准用药,对症治疗。同时,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叶,并带出田外销毁,减少传染源。最后,各种植基地根据本次受灾情况,重新评估本年度的产量预期,并提前规划采收和产后初加工方案。对于受灾严重的地块,应考虑后续补种或轮作计划,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此次专题调研,是山东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服务产业一线、应对极端气候挑战的生动实践。通过实地走访,体系专家不仅精准掌握了济宁地区丹参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更将最急需的技术与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增强了种植户的抗灾信心。
窦科长表示,本次调研能精准评估灾害影响,摸清症结所在,为丹参产业防灾减损、稳产保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下一步,省厅将密切跟踪天气变化与丹参生长情况,持续发布技术指导意见,并汇总分析本次调研数据,形成专题报告,为政府决策和全省中药材产业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全力护航我省中草药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