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专家把脉曲阜菌业 中药渣里育出乡村振兴新希望
近日,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鲁长研究员率济宁综合试验站专家团队到曲阜市开展专题调研与技术指导服务,聚焦产业痛点难点,为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精准把脉。 在孔府中药厂,专家团队深入药品生产车间,详细考察生产流程,并与企业负责人展开深入交流。交流聚焦药用菌资源的深度开发应用潜力,并重点探讨中药药渣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旨在挖掘循环经济价值,为产业升级注入绿色动能。 随后,专家一行来到曲阜市猫儿山珍优食用菌研学游基地。基地内金耳、猴头菇等珍优品种在现代化菇舱蓬勃生长。专家们仔细观摩示范种植现场,对基地创新融合珍稀菌种植与研学体验的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现场为菇舱环境精准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环节提出了优化建议,助力基地提升科技种植水平与示范效应。 此次调研指导,为曲阜市食用菌产业打通了科技赋能与链条延伸的关键节点。从药用价值的开拓到中药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再到珍优食用菌品种的研学推广,曲阜正借力科技与生态双翼,精心培育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随着产业链条不断深化与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一朵朵菌菇日益成为驱动当地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新引擎。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5-08-19]
深化交流促合作 共绘科技兴农新蓝图——泗水县科技局一行到我院交流座谈
8月15日,泗水县科技局副局长赵永强一行到我院就深化科技合作进行座谈交流。我院党委副书记张连秋,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加坤及科研、人事处科室负责人参加座谈,双方围绕农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合作等关键议题深入探讨,为后续精准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泗水县科技局一行参观了院种质资源库、小麦生理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并详细听取了我院近年来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特色农业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成果。赵永强副局长介绍了泗水县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及科技需求,他表示,济宁农科院在农业科技领域实力雄厚,希望能以此次座谈为契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技术引进、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获得支持,助力泗水县打造特色农业强县。 此次交流座谈搭建了院地科技合作的桥梁,为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双方将以实际行动推动合作落地见效,让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扎根泗水大地,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共同书写科技兴农的新篇章。 (组织人事处 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5-08-19]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专家到济宁试验站 试验示范基地调研
8月4日上午,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石洁研究员、张永军研究员、王新华教授、曹志燕教授和杨现明研究员一行5人到济宁试验站兖州示范县百亩示范方、济宁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对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和试验示范情况调研指导,韩加坤副院长及济宁试验站团队成员陪同调研。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专家首先到兖州示范县百亩示范方,对田间玉米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与种植户就病害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深入交流,对种植户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在济宁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专家详细听取济宁试验站对体系试验落实情况汇报,现场查看玉米长势,并强调,当前是玉米试验管理的关键时期,特别在目前天气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应加强田间水肥管理,以保证试验安全顺利进行。 此次调研活动,体系专家对济宁试验站工作表示肯定,试验站将认真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做好试验站今后各项工作。 (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5-08-05]
岗-站联动科技服务示范县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
7月25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吉旺教授团队与济宁综合试验站成员到郓城、滕州和汶上等示范县高产示范田开展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调研与指导。 在郓城县种子公司试验基地,专家团重点查看了玉米密植高产品种生长及管理情况,针对群体密度偏大提出及时化控增强抗逆能力指导意见;并对不同地块玉米分蘖产生原因及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给予科学解答和指导建议。在汶上县金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滕州市西岗镇杈子园村密植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百亩方,实地查看了夏播玉米田间长势、病虫害发生、水肥一体化设备使用等情况,并指出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应进行大口期肥水滴灌,减轻旱情影响。在济宁试验站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与科研人员交流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示范应用情况。 现阶段鲁西南地区夏播玉米普遍处于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玉米营养生长快速,水肥需求量大,7月中下旬以来,持续高温干旱对夏播玉米雌雄穗分化极易造成不利影响,张吉旺教授强调,下一步重点抓好现阶段玉米病虫害防治和加强水肥管理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技术保障。 (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5-07-30]
“小记者成长中心”揭牌 首期 劳动实践活动开启
7月18日,“小记者成长中心”揭牌暨首期劳动实践活动在济宁市农科院举办。此次活动由济宁市小记者团、济宁市农科院联合主办,旨在打造“农业科普+媒体实践”特色教育科普品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劳动实践能力。 活动现场,市农科院院长于安玲与济宁日报社党委委员、济宁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经理裴存刚共同揭牌。随后,播放了由市农科院拍摄制作的农业科普视频讲座。生动的讲解激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讲座结束后,市农科院专家团队还向小记者赠送了“种子盲盒”,带领他们参观了分子育种实验室,了解PH仪、移液枪等基础实验仪器的用法。随后,市农科院的科普工作者化身“科学向导”,带领小记者走进广阔的农业试验基地,向他们介绍了在田农作物生长态势,并对小记者们的提问耐心作答,还现场演示了如何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状态,让小记者们在亲身体验中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奥秘,感受农业科研的魅力。 小记者成长中心是济宁市小记者团、济宁市农科院共同打造的“融合试验田”,融合农科院的科研、农业实践与青少年素质、劳动、媒介素养教育,让孩子们成为农业探索者、劳动体验者、科学讲述者。“通过劳动实践,既让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扎根孩子心底,也播下关心‘三农’、热爱科学的种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科技发展积蓄力量。”市农科院院长于安玲表示,未来将持续精心设计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开放优质资源,为青少年的成长成才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助力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实践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办公室 供稿)
[2025-07-22]
科技“凉”策送菇棚,食用菌创新团队护航夏季食用菌生产
时值盛夏,高温高湿天气持续,正是食用菌生产面临严峻挑战的关键时期。为确保菇农稳定生产、减少损失、提升效益,7月17-18日,院食用菌创新团队深入曲阜、梁山等食用菌生产一线,集中开展夏季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为菇农送去科技“及时雨”和“清凉方”。 团队一行顶烈日、冒酷暑,钻入闷热的菇棚,实地查看菌袋长势、环境温度湿度、通风状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发现的诸如遮荫不足、通风不畅、水分管理不当、菌袋堆积过密易烧菌等问题,团队“一对一”精准开出“药方”,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在济宁高新区茸丽菌业合作社,针对夏季平菇菌棒摆放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地面摆放(立摆或井字形两层摆放)和棚内层架摆放两种方式,团队特别强调“菌棒距离地面越低,降温效果越明显”,同时要求减少摆放密度,层架摆放不超过4层,相邻菌棒保持5厘米以上间距以利通风散热。在山东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团队指导种植户在菌棒越夏阶段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配合喷淋降温,将菌棒中心温度严格控制在28℃安全线以下。高温期尤其要避免刺孔、搬动菌棒等操作,以防刺激菌丝呼吸代谢产热。在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济宁远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传授了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包括安装防虫网、诱虫板、诱虫灯等物理防控措施,强调环境清洁消毒的重要性,指导科学安全使用低毒低残留药剂,并普及提前预防的理念。 此次全覆盖、精准化的技术指导服务,有效提升了菇农应对夏季高温高湿环境的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为保障区域夏季食用菌市场供应和菇农持续增收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5-07-22]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开展夏播玉米苗情考察调研与技术服务
2025年7月6日-8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济宁市农科院玉米所所长、正高级农艺师蒋飞带领团队成员到兖州区、郓城县、汶上县等县区进行夏玉米苗情考察调研与技术指导服务活动。 在兖州区大安镇白家店村玉米高产种植示范基地,考察组实地查看了玉米新品种鲁宁868播种和长势表现情况。该地块采用了玉米密植精播技术模式,玉米种植密度达到每亩6000株,比周边地块增加5%至10%,并就玉米增密高产增效种植模式的种植密度、精量播种机选择及使用情况与农户进行深入交流,对生产中遇到的药剂选择、化控技术等作出详细解答,在加强玉米穗期水肥高效管理、病虫害预防、穗期高温、降雨集中可能导致的倒伏、渍涝等逆境灾害预防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指导建议。在汶上、郓城高产示范基地,针对个别地块出现出苗不匀、一穴多株、大小苗等情况,建议要重视后期管理,在拔节期要及时追肥,促进高产群体优化。 下一步,济宁综合试验站将进一步集成熟化区域夏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开展玉米密植绿色增产技术培训宣传,发挥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区域玉米大面积单产水平。 (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5-07-1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吴承来教授一行来我院调研交流指导
2025年7月14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吴承来、赵林茂一行到我院调研指导并就深化科研合作进行座谈交流。 吴教授一行考察了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基地玉米育种材料出苗和长势等在田表现情况,详细听取了我院玉米科研创新工作情况,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院在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成果转化推广方面取得的成绩。了解了我院玉米育种方面的优势条件、生物育种技术利用方面不足和与高水平科研团队加强合作交流的意愿。吴教授介绍了课题组科研情况,重点讲解了分子标记等生物育种技术在种质资源和优良基因聚合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双方就玉米育种中DH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保护、育种群体构建和南繁加代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就开展常规育种试验、生物育种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交流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院玉米科研团队有关人员参加活动。 (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5-07-17]
我院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述职评议会议,总结经验、谋划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履职能力,梳理总结本季度工作实绩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谋划下一阶段工作思路,2025年7月10日上午,我院召开2025年第二季度述职评议会议,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同志主持会议,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负责人及优秀青年人才参加会议。 会上,院属19个单位或部门的负责同志结合各自第二季度工作实际情况,以PPT形式对第二季度工作、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及下步工作计划进行了展示汇报。院领导及青年代表根据各单位负责同志的述职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了综合评议,并现场打分、排出位次,为优秀单位颁发 “流动红旗”。考评结果将与年度考核挂钩。 任艳云书记指出,本次会议不仅是对院属各单位第二季度工作的一次全面回顾和总结,更是一次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鼓舞士气的重要会议。面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全体人员要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要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科技创新。努力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成果,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要加强团队协作,凝聚发展合力;三是要注重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让科研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通过会议,市农科院全体人员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全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下一阶段工作中,努力为农业科研事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组织人事处 供稿)
[2025-07-15]
农科院花生团队赴金乡县鸡黍镇试验示范基地调研
金乡县鸡黍镇是济宁市农科院花生团队主要试验示范基地之一,根据2025年度省体系试验示范任务安排,该基地主要进行蒜茬花生新技术示范试验和花生与棉花间作套种试验。 7月11日,市农科院副院长翟红梅率花生团队一行4人实地查看花生间作棉花试验田间长势情况。田间整体长势良好,团队一行就花生养分管理、栽培技术与种植户进行了深度交流,对下阶段花生与棉花化控、叶面肥喷施、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等技术等进行了指导。 花生间作套种技术是缓解粮棉油争地矛盾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生态经济效益俱佳的技术途径。花生与棉花间作套种还可促进氮磷循环和有机质降解,增加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和pH值等,降低花生青枯病危害等,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花生团队将依托山东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优势,通过建立优质花生套作棉花种植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等举措,为金乡县创建花生与棉花间作套种高产新模式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协作单位金乡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此次调研活动。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 供稿)
[2025-07-14]
页次:2/78页 共 78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