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根据十四届市委第七轮巡察工作安排,市委第五巡察组对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开展常规巡察。 一、巡察时间 2025年3月31日—2025年6月30日 二、巡察内容 本轮巡察紧盯被巡察党组织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情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重点围绕“四个聚焦”开展政治监督。 (一)聚焦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实情况加强监督,督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了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政治建设情况。是否旗帜鲜明讲政治,党组是否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职能责任全面学习宣传把握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及时传达、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否存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建设等贯彻落实不到位,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是否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增强制度意识,强化制度执行;学习贯彻落实中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强化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了解党组发挥领导作用,履行本部门本单位核心职能情况。“一把手”是否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点工作亲自抓,作为事业抓;是否建立健全党的领导制度机制,准确把握所肩负的职能责任特别是核心职能;是否在抓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有没有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时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问题;是否存在部门保护主义,政策落实“一刀切”“中梗阻”等问题。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情况。党组是否强化改革的政治担当,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对本单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研究部署,有力推动改革措施落地见效;是否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厘清不同层级、部门、岗位职责边界,推进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做好对本系统本领域的指导和监督;是否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横向协调,与地方的纵向联动,形成政策合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情况。党组是否自觉担负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责任,早发现、早报告,加强信息搜集研判,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是否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所属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是否把落实保密工作政治责任作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内容;是否落实统战工作主体责任,抓好统一战线各领域相关工作。 (二)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加强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一把手”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情况。“一把手”对本部门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的认识是否清醒、判断是否准确,有没有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等错误思想;政治建设意识强不强,是否把政治建设贯穿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建设各方面;全面从严治党抓的实不实,是否认真履行对同级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管理、监督责任,有没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的具体制度机制和务实举措;“一把手”是否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没有“老好人”思想和行为;是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严自我要求,带头落实党章党规党纪;是否旗帜鲜明同违纪违法和不良风气作斗争,敢于监督、敢于管理、敢于批评,是不是支持纪检监察机构履行监督职责;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从严自我要求,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家人亲属经商办企业、家风家教建设、接受社会兼职、身边人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突出问题。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是否深刻认识本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任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是否层层传导责任压力,推动下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层层落实责任,合理分解、科学配置权力;是否切实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加强理论武装,落实“清廉济宁”建设工作要求,将廉洁文化融入党员干部日常生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是否主动接受监督,支持配合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执纪工作,健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是否存在信访量居高不下、顶风违纪时有发生、重点领域问题反映强烈等问题;是否存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利益输送、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等问题,在审批监管、资源交易、大宗采购等环节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索贿受贿等问题;是否重点关注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领域的廉政风险;是否对下属企事业单位监管到位,有没有廉洁风险、有没有违规问题;领导干部是否存在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甘于被“围猎”,靠山吃山、损公肥私等问题;是否“前门当官、后门开店”,通过“影子公司”贪腐牟利;是否自觉净化社交圈和朋友圈,从严管理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经常监督、提醒、警示;是否存在“裙带腐败”“衙内腐败”,有没有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家属亲友谋求不当利益等问题,或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人事安排等问题;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是否存在以本人或借用他人名义租赁、购买、占用农村宅基地、耕地等建豪宅问题;是否坚持亲清政商关系,有没有政商勾结,亲清不分等问题;是否存在党员干部违规吃喝、违规收礼、公车私用等“四风”问题。作风建设特别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情况。是否存在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是否存在对政策举措和工作部署片面理解、机械操作,不担当不用力、只表态不落实或者简单化、层层加码问题;是否存在“衙门习气”,工作作风不严不细,对下属单位的请示报告无故拖延、压件不批,对基层呼声和群众利益视而不见问题;开会发文是否求真务实;是否调研不深不实;检查督查考核是否不注重实际效果,交叉重复,过度关注留痕,导致基层反复报材料等;是否存在公款吃喝、“不吃公款吃老板”、变着法子“吃空函”;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兼职取酬。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情况。是否高度重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工作,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否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惠民富民、防止规模性返贫等方面政策措施,严惩贪污侵占、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是否存在系统性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紧盯集中整治发现的顽瘴痼疾,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方面突出问题。 (三)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加强监督,促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领导班子建设情况。是否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强化政治担当,形成“头雁效应”;是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是否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制度。选人用人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是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规定;是否完善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是否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重视本单位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机关党建和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是否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是否注重抓基层、打基础,认真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是否加强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是否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按照“十个严禁”要求,严明换届纪律。干部担当作为情况。领导班子成员是否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其位谋其政,推动本单位形成“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是否高点站位、事争一流,有没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明哲保身、装聋作哑的“老好人”,有没有推诿扯皮、上推下卸的“圆滑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太平官”;是否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开展为受到诬告错告干部澄清正名工作,制定的政策是否可操作、可落地。 (四)聚焦巡察整改落实情况加强监督,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落实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巡察整改工作机制,党组织书记是否履行巡察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是否履行“一岗双责”推动职责范围内巡察整改任务落到实处;是否建立整改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对长期整改的任务,分阶段明确目标;是否真改实改,把问题整改与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标本兼治结合起来,强化对巡察成果的运用,完善制度机制,按时反馈办理进展情况。 三、反映渠道 巡察组在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巡察期间,通过接访电话、邮政信箱、意见箱、电子信箱等方式接受信访举报,电话接听时间为工作日8:30-12:00、13:30-17:30。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巡察组联系电话:16688070216 巡察组邮政信箱:济宁市第217号邮政信箱 意见箱设置位置:省运会指挥中心A0570室西侧茶水间、F0302室南茶水间、E区五楼东侧19-20电梯旁茶水间、D区三楼西侧17号电梯旁茶水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办公楼1楼至2楼楼梯间;琵琶山路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2楼西侧茶水间;洸河路鲁南质检中心东附楼1楼南门入口处;同济路125号市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中心大楼东南门1楼过道内。 巡察组电子邮箱:jnswxcz140705@ji.shandong.cn 根据规定,巡察组主要受理反映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和其他市委管理干部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欢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按照巡察受理范围,直接向巡察组反映有关情况和问题,鼓励实名举报。巡察组不接受任何个人查询,不负责向反映人反馈有关情况。 特此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 2025年3月31日
[2025-04-16]
济宁综合试验站小麦创新团队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活动
4 月 25 日,济宁综合试验站小麦创新团队深入基层,走进汶上县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山东农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活动,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科技水平,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在汶上县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良种繁育田,专家对当前小麦制种关键环节,进行了技术指导。专家强调了当前小麦良种繁育田杂株去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详细讲解了去杂规范和注意事项,确保种子纯度。同时,围绕抽穗扬花期小麦生育特点,就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提出合理的田间管理方案。在山东农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专家们深入企业育种试验田,结合公司试验开展情况,从品种选育目标制定、亲本材料选择、杂交组合配置等多方面进行指导。针对试验种植环节,详细讲解了田间试验设计要点、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特别强调了规范化种植管理对确保试验数据准确的重要性。 此次活动不仅切实解决了生产一线技术问题,更通过科技引领,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从传统种植向科学化农业生产的转型升级,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注入了发展动力。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5-04-30]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到济宁开展产业调研和技术指导
4月18-19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病虫害防控研究室主任邱思鑫研究员带领线虫及真菌病防控岗位科学家孙厚俊研究员、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马娟研究员、病毒病防控岗位科学家赵付枚副研究员和细胞遗传与倍性育种技术岗位科学家孙健教授及团队成员一行6人到济宁综合试验站调研指导,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陪同调研。 专家一行先后前往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济宁市农科院、济宁金藤薯业、济宁华农薯业和沿途小型育苗基地开展调研,并对其育苗期苗床管理进行技术指导。调研发现,规模较大的育苗企业或合作社对甘薯种薯繁育和薯苗管控较规范,苗床病毒病发生相对较轻;而小型育苗基地育苗多采用自留当地繁育的种薯,SPVD和卷叶病毒病发生相对较重。根据苗床病虫害发生情况,专家们对当前苗床和后期管理提出了建议:一是选择专业科研机构或正规规模化种苗繁育企业生产的脱毒种薯,慎用甘薯产区自留种薯;二是及时清理有病毒症状的薯苗及薯块,做好白粉虱和蚜虫的防治,控制病毒传播扩散;三是适时除草,加强田间管理,防止传毒昆虫滋生。 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副院长翟红梅带领甘薯创新团队与专家一行进行了交流,专家团队了解了鲁南地区甘薯产业病虫害发生基本情况和防治现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岗站合作,尽早布局,提前谋划,进一步扩大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成果集成的综合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面积,带动示范县科学合理的开展甘薯病虫害防控工作,辐射带动周边产区科学防控,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保障。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5-04-29]
小土豆大产业 科技赋能“一带一路”——山东省薯类产业体系岗站专家与援非企业交流座谈会
为了缓解博茨瓦纳共和国马铃薯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继4月9日首次对接后,4月19日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就该国2万亩马铃薯种植项目再次进行专题座谈会,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杨元军研究员团队、济宁综合试验站徐宝连研究员团队与济宁齐发生态农业发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驻博经理王宁及其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座谈。 针对博茨瓦纳昼夜温差大、旱雨季分明等特殊气候条件,岗站专家团队提出“三步走”策略,前期引进国内抗旱淀粉类型的品种进行小范围适应性试验,中期在当地建立微型种薯脱毒实验室,逐步实现脱毒种薯本土化,后期联合培育非洲本土化品种。引进山东省轻简化、机械化高产高效模式,在适合秋冬季种植马铃薯。基于当地生态环境敏感性,施用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的化肥及农药,兼顾生态保护、经济和社会效益。 利用当地畜牧业发达、牛粪资源丰富这一有利条件,提出“牛粪-蚯蚓-有机肥”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蚯蚓分解牛粪产生有机肥,同步产出冻干蚯蚓药材。预测每万吨牛粪通过蚯蚓可转化生产约3000吨优质有机肥,同时产出50吨冻干蚯蚓药材,实现节本增效。 从黄河之滨到非洲草原,这场跨越万里的“薯光行动”,山东省薯类科研团队以严谨的科研技术和务实的服务精神,践行着“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打造可复制的“中国技术+非洲资源”产业模式,形成中非友好合作新支点。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5-04-27]
砥砺奋发担使命 实干笃行启新程 我院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述职考评会议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履职能力,梳理总结季度工作实绩,推动下一步工作更好地开展,2025年4月24日上午,我院召开2025年第一季度述职评议会议,院党委副书记张连秋同志主持会议,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负责人及优秀青年人才参加会议。 会上,院属19个单位或部门的负责同志结合各自第一季度工作实际情况,以PPT形式对第一季度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步工作计划进行了展示汇报,院领导及青年代表结合各单位负责同志的述职情况和现实表现进行了评议,并现场打分、排出位次,为优秀单位颁发 “流动红旗”。考评结果将与年度考核挂钩。 本次述职测评会,既是工作总结汇报会,也是思想交流、互学互鉴的经验分享会,更是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会议。在考虑充分肯定各科室取得工作成绩的同时,要求各科室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要立足岗位,勇于担当,履职尽责,以更昂扬的工作状态、更优良的工作作风、更突出的工作成效,为推动农业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组织人事处 办公室 供稿)
[2025-04-26]
省薯类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来我院考察交流
4月14日,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迟胜起教授一行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考察交流。在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和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陪同下,迟胜起教授参观了马铃薯脱毒实验室、杂交育种圃及选种试验基地,全面了解了济宁综合试验站的科技创新与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情况。 在脱毒实验室观摩了马铃薯茎尖脱毒、病毒检测及组培快繁工作。试验站站长徐宝连研究员介绍,目前课题组已完成近100份马铃薯原始材料的脱毒与保存工作,解决了品种退化问题。针对马铃薯课题组成员提出的马铃薯病毒检测试纸灵敏度略低的问题,迟教授结合自身植物病理学领域的研究经验,建议引入分子标记技术优化检测流程,提高病毒检测准确率。 在马铃薯选种基地考察了“济儒薯”系列等自主选育材料,J13、J10、J18等品系在生长势、抗病性上表现优良。针对部分品种遭遇冷害,迟教授提出“浅中耕提温+喷施叶面肥”的复合方案,促进根系和叶面恢复生长。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强化了科研院所间的协同创新纽带,更为区域薯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5-04-24]
院小麦创新团队送技下乡,护航春管助农增收
当前正值小麦拔节孕穗期,田间管理技术水平与病虫害防治效果直接影响小麦产量。为破解农户“技术落地难”问题,4月10日-21日,我院小麦创新团队积极行动,先后赴高新区王因镇、曲阜市王庄镇、鱼台县张黄镇及嘉祥县大张楼镇等多个乡镇开展小麦中后期栽培管理技术服务培训,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及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精准技术指导,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各位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紧紧围绕不同地块小麦苗情、肥水管理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等突出问题,考察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王霖所长在曲阜市王庄镇和梁山县韩垓镇技术培训会上,详细分析了当前小麦生长状况,肥水管理措施对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并针对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前期施肥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肥水管理措施方案。孙雷明副所长以“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主题,在嘉祥县引河村及大张楼镇对种粮大户进行了技术培训,对农户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走入田间地头,现场查看小麦长势,对小麦蚜虫、条锈病等发生情况进行仔细调查,并给出相关建议。陈贵菊副所长在鱼台县张黄镇及高新区王因镇针对当地生产实际开展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在张黄镇针对当地稻茬麦种植面积比较大,小麦群体大、个体弱的特点,提出加强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提高单产。 今年小麦返青以来,我院小麦创新团队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开展多次送科技下乡活动,赋能乡村振兴。科普惠农活动总计培训500余人次,通过技术培训,让农户从‘靠经验’转向‘靠科技’,为我市夏粮丰收提供科技支撑。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5-04-21]
省体系副首席韩金龙一行到济宁调研指导示范基地建设
2025年4月16日至17日,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兼栽培岗位专家韩金龙研究员、病虫害防控与质量安全岗位专家李秋教授、济宁综合试验站就推进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联合开展调研指导活动。重点围绕芍药、牡丹、菊花、金银花、皂角等鲁西南优势特色品种资源选育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药材品质控制等方面等与种植基地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种植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泗水县中册镇西侯夹村基地芍药新品种种植生长状况。韩金龙研究员介绍,此基地种植的芍药品种是体系经过多年选育的芍药新品系,已在多个地点进行了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出了优良的农艺性状,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并对下步浇水、除草等田间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要求。邹城市城前镇青龙山村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具有适合种植中药材的禀赋优势,当地群众也有皂角、金银花、菊花等种植传统。但近年来种植效益不高,群众种植意愿下降。针对该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增加群众收入的需求,体系依托该村苗期皂角林地资源,利用林下土地空间资源,结合多年生和一年生药材生长特性,示范推广林下菊花种植模式,推动皂角林地长短期效益有机结合,有效增加药材种植综合效益。 在嘉祥林下牡丹、芍药种植基地和安居街道汪西村金银花种植基地,李秋教授仔细查看了受害病株,初步分析了发生危害原因并对病株进行采样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的病理分析。调研组综合分析并给出指导建议,中药材种植中病虫害防控关键在预先采取措施,种植前施用生物菌剂有机肥优化土壤结构,减少病源基数,在药材生长管理期间,要注重施用生物源药剂提前做好杀菌杀虫措施,预防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危害。 在鄄城县彭楼镇道地中药材资源育种与生态栽培示范基地,韩金龙研究员重点对芍药优良种质的筛选,扩繁,大田区试等全流程进行了介绍,分享了芍药等种质资源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目前,该基地保存近千份芍药资源,是国内芍药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育种基地。同时,该基地还示范种植小麦、玉米/芍药粮药间作套作等种植模式,在不减少粮食作物基础上,明显增加土地产出效益。 在济宁试验站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基地,韩金龙研究员在听取试验站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后指出,优良品种是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聚焦地方特色道地品种,注重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有目的的开展种质创新,破解遗传性状退化、抗逆性不足等瓶颈问题,为产业发展夯实种源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建设,示范推广体系成熟适用的种植模式和技术,有效提高种植综合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下一步,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将进一步加强岗站协作联合,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有机融合,为鲁西南中药材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5-04-18]
省中草药体系济宁试验站赴临沂试验站开展对接交流活动
4月15日,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赴临沂开展对接交流活动。省体系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张锋博士、病虫害防控与质量安全岗位专家李秋教授到会指导。 在临沂试验站源通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临沂试验站站长张谦介绍了试验开展情况,实地查看了丹参、金银花种质资源圃,探讨交流了中药材育种中难点问题。基地负责人王晓讲述了丹参段育苗种植的经验和优势,并对比了不同措施品种之间的生长差异。岗位专家、试验站相互交流了在科研项目申请、试验开展、特色中药材资源挖掘、种植技术推广服务、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各团队就进一步加强交流协作达成初步意见。随后一行人到临沂河东试验站南亩春耕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进行参观学习,河东试验站站长张英姿现场讲解了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圃—远志馆,相互交流了中医药文化产品开发、科普研学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和经验方法并就结合文旅开发药膳、康养项目,延伸产业链条进行了探讨。 此次对接交流活动,为推动济宁区域中药材生产提供了思路经验。下一步,济宁试验站将进一步加强与体系专家的联系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发挥体系平台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5-04-18]
国家甘薯体系岗站专家联合在鲁南地区开展甘薯病毒病普查与防控技术指导
为了促进鲁南地区甘薯产业健康种苗良性发展,落实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关于甘薯复合病毒病(SPVD)监测预警”工作方案,4月9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种薯繁育与质量控制岗位专家侯夫云研究员、线虫及真菌病防控岗位专家孙厚俊研究员、栽培生理岗位张海燕研究员、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成星研究员及团队成员组成“三岗一站”联合专家团队,赴汶上、泗水和邹城等甘薯育苗基地开展甘薯育苗床病毒病普查与防控技术指导工作。 专家团队先后赴济宁金藤薯业、华青薯业、嘉禾薯业、山东邹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邹城灵丰农作物种植合作社等育苗基地开展甘薯病毒病普查并给予防控技术指导,并采集各种疑似病毒株进行病毒种类鉴定。根据不同甘薯育苗基地SPVD、曲叶病毒等病毒病发生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防控措施:一是选择优良种薯,不用自留种;二是防控蚜虫、粉虱的发生,严格监控虫害,减少病毒传播;三是及时清理有病毒症状的薯苗及薯块,减少病毒转移扩散;四是注意苗床中期的温度管理;五是健全种苗预处理、运输、周转过程中的设施,增加薯苗成活率。 本次对鲁南地区部分甘薯育苗企业开展苗床期SPVD调查工作,掌握了鲁南地区育苗床甘薯病毒病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鲁南地区苗床期病虫害防控方案,同时对甘薯育苗企业进行了甘薯病毒病症状识别及防控技术指导,提高了育苗企业和种植户对甘薯病毒病的防控意识,对鲁南地区甘薯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5-04-16]
页次:1/75页 共 74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