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联合遗传育种岗位召开秋季白菜、萝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
2024年11月1日,山东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联合遗传育种岗位在济宁召开秋季白菜、萝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省农科院蔬菜所王俊峰副所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高建伟博士及其团队,济宁农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任艳云,省蔬菜体系济宁试验站团队,种植大户和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为加快蔬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助推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济宁试验站今年引进体系育成的多个白菜、萝卜新品种,应用种绳直播、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高春黄2号、高秋白1号、桔红65等8个大白菜新品种,圣萝红玉、圣萝白玉等6个萝卜品种长势喜人,已进入收获期。高春黄1号耐抽薹性强,适合本地早春和秋季播种,生长期55-60天,中小棵型,抗病能力强,口感好;高秋白1号是秋白菜中熟品种,生长期65-70天,抗病高产;桔红65为春、秋兼用品种,生长期55-60天,桔红色深,β-胡萝卜素含量是普通大白菜的11倍,口感品质极佳;圣萝白玉植株生长势强,肉质根长圆柱形,根长30cm左右,根粗7cm左右,尾根细小,亩产量5 000kg左右;圣萝红玉红皮白肉,生长期75天左右,肉质根卵圆形,是优良的熟食和加工腌渍萝卜品种。 任艳云书记表示,济宁市蔬菜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济宁院多年来与体系岗位专家密切合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研与服务水平,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王俊峰副所长介绍了省农科院蔬菜所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情况。高建伟博士介绍了大白菜育种的科研成就与乡村振兴成果。双方就加强科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达成多项共识。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4-11-04]
农业农村部监督检查组一行到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考察调研
10月30日,农业农村部原科技司副司长、体系监督检查组组长王衍亮、徐州农科院研究员、原甘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原食用菌体系岗位科学家张俊飚、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张萌、安徽科技学院教授李杰勤、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专员谢虎一行到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进行现场考察和座谈交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副院长韩加坤、院科研处主要负责人刘国伟、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团队成员、示范县代表专家等参与活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出席并讲话,接下来济宁综合试验站蒋飞站长重点围绕区域产业现状、服务区域发展、开展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等进行工作汇报,听完汇报后专家们逐一进行提问,重点围绕如何做好试验站在玉米产业体系全链条运行中的角色定位、发挥好试验站的特色和工作职责,围绕产业体系重大任务目标,发现梳理总结好区域生产问题,及时反馈给岗位和研究室,更好发挥体系的岗-站-示范县-示范基地-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多级联动机制,发挥好产业体系的带动作用,助力玉米单产提升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示范县代表也在会上发言。会后,监督检查组一行到市农科院王因基地实地观摩了玉米试验田情况、参观了院科研成果展厅。专家们对市农科院的试验基地规模、田间管理、农业技术科技推广模式和团队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此次监督检查活动,对促进国家玉米产业技术济宁综合试验站更好服务区域玉米产业发展、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玉米种业振兴和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玉米研究所、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4-11-01]
述”职启航 共创辉煌我院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述职考评会议
2024年10月29日上午,我院召开2024年第三季度述职评议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主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乔卫华出席会议,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层负责人及优秀青年人才30余人参加会议。 会上,院属20个单位或部门的负责同志结合各自第三季度工作实际情况,以PPT形式对第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步工作计划进行了展示汇报,院领导及青年代表结合各单位负责同志的述职汇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评议,并现场打分、排出名次,为优秀单位颁发 “流动红旗”。考评结果将与年度考核挂钩。 任书记对本次述职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点评,指出各科室在第三季度工作中取得的工作成果、亮点及存在的不足。乔局长在讲话中指出,市农科院干部职工在科研工作中辛勤劳作,工作量巨大,值得肯定和赞赏。并提出了今后的三个努力方向:第一,业务科室负责人和专家应多与其他农科院加强交流,增强同行之间的研究探讨,把济宁农科院打造成为地市农科院中的品牌;第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生产力;第三,加强学科建设,培育大品种、大成果,增加济宁农科院在全国地市级农科院中的影响力。今后我院职工要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不断推动农业科研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和突破。 (组织人事处、办公室 供稿)
[2024-11-01]
蔬菜研究所开展秋季蔬菜技术服务活动
2024年10月25日,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艳芝带领团队成员到汶上县次丘镇、苑庄镇等地,开展秋季大宗蔬菜和特色蔬菜种植生产调研、技术服务活动。 蔬菜所一直注重蔬菜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推广,第一时间把丰产高抗优选的蔬菜品种、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送到农户手中,助力当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汶上郭仓镇大宗蔬菜萝卜、白菜种植基地,预计今年亩产白萝卜1.2-1.5万斤,白菜1.5万斤。在汶上杨店镇特色蔬菜种植基地,预计亩产紫叶甜菜8000斤、青芦笋2400斤左右,可实现特色蔬菜全年供应。 刘艳芝针对生产中出现的根用芥菜根腐病、萝卜根腐病、芦笋施肥管理、大蒜拌种、蔬菜标准化种植等问题与种植户进行了交流探讨,建议农户合理轮作、适时播种、结合土质及墒情控好水肥、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不断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和蔬菜品质,得到农户认可。 下一步,蔬菜所将继续主动谋划,发挥国家特色蔬菜创新体系、省蔬菜创新体系平台的科研优势,积极推广优质、高产、抗病的特色蔬菜新品种和蔬菜种植新技术,开展集中培训、实地观摩、现场指导等灵活多样的技术服务活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4-10-29]
我院成功承办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年度工作总结 考评暨成果交流观摩会
10月27日至28日,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年度工作总结考评暨成果交流观摩会在济宁市召开。会议由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鲁长研究员、副首席专家高霞正高级农艺师主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出席会议并致辞。 任艳云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济宁市农业基础稳固,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也是落实国家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济宁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体系岗站专家紧密协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研与服务水平,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万鲁长首席对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2023~2024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创新成果、服务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学术科普活动、贯彻重大战略部署、体系运行管理情况和后续主要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工作总结汇报,各岗位专家、站长分别进行年度工作述职交流。会议全面总结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过去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进展和取得业绩成效,并就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技术瓶颈问题,以及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任务目标进行了交流研讨。 在听取各岗位专家、站长的汇报和发言后,首席专家万鲁长主持进行体系内互评打分议程,并对考评会进行了点评。他指出,各岗站要认真总结经验与不足,注重协同创新,进一步聚焦产业新问题、新需求,紧紧围绕“周年智能,绿色增效”研发主线,强化全产业链技术集成,提高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服务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与引领能力,不断提升和完善食用菌体系建设,圆满完成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任务。 会上,体系副首席专家高霞发布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以来取得的“五新”成果,包括6个新品种、22项新技术、5项新模式、8个新产品、12项新成果。她传达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三新”成果交流会议和李玉院士讲话精神,并针对盐碱地资源菌业利用、菌菜/菌粮轮作生态循环模式及食药用菌新品种审定等今后体系工作的推进作了具体部署。 会议期间,全体参会人员前往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黑皮鸡枞菌生产车间和出菇示范基地进行了观摩。专家们对本次现场观摩会展示的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给予高度评价。通过会议交流及现场观摩,展示体系最新的食用菌科研成果,借鉴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山东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4-10-29]
我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甘薯大会在山东泗水县成功召开
2024年10月18-19日,第二届中国甘薯大会在山东省泗水县召开,会议主题为“构建甘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优势‘土特产’提档升级”。本次会议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泗水县地瓜产业协会共同主办,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国家甘薯体系首席科学家、甘薯专委会会长李强,甘薯专委会名誉会长马代夫,甘薯专委会副会长、山东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立明,甘薯专委会副会长、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翟红,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赵海、甘薯专委会副会长何素兰、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等出席会议。国家甘薯体系有关岗站专家、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委会部分委员、国内外甘薯企业代表、甘薯新型经营主体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举办了以“甘薯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为主旨的学术论坛,马代夫、姜奎书、陈书龙、王公仆、赵海、崔丙群等专家围绕“强优势,补短板,推动甘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化支撑泗水地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甘薯病虫害防控标准化体系建设”、“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建设思考”、“甘薯质量安全与挑战”、“全产业链标准化与地理标志品牌升级”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现场观摩,与会人员参观了万亩甘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甘薯新品种展示田、体系百亩高产示范方,观摩了甘薯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生产技术;随后到甘薯深加工生产基地,观摩了甘薯破碎分离、淀粉净化车间和粉条生产车间;最后参观了中国甘薯博物馆(泗水),与会者对甘薯生产、加工及文化休闲等深入融合表现出浓厚兴趣。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我国甘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有力基础,同时为今后甘薯产业的进一步提档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议,将助力我国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4-10-24]
蔬菜研究所调研指导设施大棚蔬菜种植
2024年10月18日,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到雨果果蔬种植基地调研指导秋季蔬菜种植生产。 该基地占地面积200余亩,现有设施大棚20余个,多数大棚设备老旧,缺少定期维护,已无法满足蔬菜种植要求。果蔬基地负责人徐经理介绍,现计划升级改造这些旧棚进行蔬菜种植生产,就大棚具体改造方案和下一步蔬菜种植品种、技术请予帮助。蔬菜所所长、研究员徐宝连等仔细查看后发现现有棚体存在诸多问题,立柱安排间距较小,不适宜棚内小型机械作业;缺少顶部天窗,夏季生产时通风性能较差;立柱与主体之间仅简单焊接而缺少连接件,无法抵御雨雪大风等极端天气;很多大棚跨度较大,中间一根立柱支撑,没有斜向支撑,棚体牢固性差。基于以上问题,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建议:保留大棚主体,调整原有立柱,立柱下端用混凝土基石固定,立柱上端与主体桁架连接处用螺栓固定,同时在立柱上1/3处向左右两侧各呈45°斜向支撑,增加整体坚固性,防止大棚扭曲变形。在棚体东西两侧挖掘深40cm、宽20cm防寒沟,沟内填入碎稻草并填满踏实可提高地温;覆盖多层薄膜覆盖,以增加棚内温度适应蔬菜生长要求。若预算允许,要加装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便于施肥和控制大棚湿度,增加蔬菜产量,提高蔬菜品质。并就种植品种、收获销售、发展定位、品牌打造、蔬菜绿色产品生产等具体细节提出专业性建议。 当前是设施蔬菜管理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茄果蔬菜白天气温应保持在25-28℃,夜晚保持在15-20℃,10cm地温稳定在20℃,设施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防止植株徒长,培养健康植株,增强其抗病能力;注意防控粉虱,预防蔬菜病毒病;寒流到来时,做好防控措施,日光温室要加盖棉被,大棚蔬菜要加盖临时拱棚覆盖,防止蔬菜植株遭受冷害、冻害。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4-10-22]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员干部到我院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10月16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党员干部到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济宁市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 爱粮节粮”主题党日活动,并到我院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参观座谈,并在科研试验田参加劳动实践。 座谈会上,市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继存简要介绍了我院总体学科布局及近年在科研体制改革、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并感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年来对市农科院在人事人才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现场发放了《济宁人才金政20条》等人才政策。 座谈会参会人员还针对新品种培育、新技术集成推广、服务“三农”等话题展开交流,共同探讨专家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服务活动,解决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各类难题,进一步发挥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功效,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专家服务基地建设。 座谈会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员干部一行参观了市农科院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农业机械库、农业“芯”动力展厅、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成果展等。随后,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市人社党员干部手握镰刀,在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大豆、玉米试验田开展劳动实践,亲身体验农业科研工作的艰辛与喜悦。 市农科院组织人事处、经济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所、办公室、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基地管理办公室等相关院属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组织人事处、科研管理处、计划财务处 供稿)
[2024-10-21]
院食用菌团队到邹城市石墙镇开展科技服务
2024 年 10 月 16 日,院食用菌团队联合邹城市农技推广中心、石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到邹城市石墙镇食用菌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加强技术交流指导,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助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山东恒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参观了杏鲍菇从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采收、包装等全部生产流程,并就食用菌有关项目实施、种植管理、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市场销售与企业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一次性出菇基质利用不充分,产品保鲜保质期短等问题,企业负责人表示要继续依靠食用菌产业体系科研力量,在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上加强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山东世纪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场查看了秀珍菇的出菇情况以及菌渣制作有机肥的生产过程,并对秀珍菇的采摘时机和产品分级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品质和产量。另外,建议企业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发酵剂,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高温发酵处理,使菌渣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双方对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达成合作意向。 近年来,院食用菌团队积极构建“科研院所+产业体系试验站+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企业(基地)”技术服务模式,开展食用菌品种创新研发与技术推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院企推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体系的科研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解决生产难题,为济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支撑。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4-10-18]
承建的甘薯百亩高产方通过专家测产验收
2024年10月12日,济宁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我院牵头在泗水创建的鲜食及加工型甘薯百亩高产方进行实地测产验收。随机抽取示范方5个测产点进行现场收获称重。经折算:示范方种植的鲜食型品种济薯26鲜薯亩产4046.6公斤,比常规种植增产23.32 %,超额完成了增产15%的任务指标。 今年,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承担了农业农村部甘薯高产示范方建设任务,我院承担了其中的鲜食及食品加工型甘薯百亩高产方的建设任务,在泗水县杨柳镇建立甘薯高产百亩示范方1处,示范面积500亩,种植品种为鲜食型甘薯济薯26;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控、化学调控、机械化作业等甘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种植及管理。 测产专家组组长、山东省薯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史春余教授表示:在今年前期干旱,中后期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泗水百亩甘薯高产方能达到这个产量实属不易。下一步,要加强高产示范方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我市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4-10-16]
页次:12/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