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济宁市农科院助力中国(山东)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博览会
2024年9月26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由副院长李继存带队,携最新科研成果参展中国(山东)现代高效农业科技博览会,并在大会发言,对现代农业科技前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生态农业等多个领域发表了看法。济宁市农业科学院的加入,为展会注入更多科技创新活力,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迈上新台阶。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肩负着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任,引领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在过去的岁月里,济宁市农业科学院不仅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让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济宁市农业科学院将在本次展会上,集中亮相一批小麦、玉米、大豆和中药材等一批品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共同探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加强合作交流。同时借此机会,与各方携手,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大会影响力提升和规模拓展再添助力。 (科研管理处 信息所 供稿)
[2024-10-08]
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甘薯科研团队来我院考察交流
9月25-26日,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郭达伟副所长带领甘薯科研团队一行四人到我院参观交流。 25日,双方首先就目前甘薯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随后,考察团一行参观了我院生物技术实验室及甘薯育种试验基地,郭达伟副所长对我院甘薯科研取得的成绩表示称赞。龙岩市农科所选育的早熟型甘薯品种龙薯9号综合表现好,在我市甘薯品种更新中做出了较大贡献,推动了鲁南地区甘薯种薯种苗产业的发展。双方就下一步合作开展甘薯新品种的异地筛选和品种鉴定进行了交流探讨。 26日,黄成星所长陪同考察团一行到济宁金藤薯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甘薯产业调研与技术指导工作。现场查看了甘薯新品种的田间表现、健康种苗培育技术设施,对该企业甘薯种薯种苗品种、技术力量、生产经营、组织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解,就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保障种薯种苗质量前提下,加大健康种苗培育力度”等合理化建议。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4-10-08]
市农科院举行升国旗仪式
盛世华诞,举国同庆。今天上午,我院举行2024年国庆节升国旗仪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上午8时许,市农科院升国旗仪式开始。伴随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全场肃立,升旗手高高扬起国旗,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迎风飘扬。现场全体人员精神饱满、肃然而立,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以此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最美好的祝愿,祝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祝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75年前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用智慧和汗水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深感自豪的同时也深知肩上的重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则是推动农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更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力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农科院建院以来,在一代又一代农科人的共同努力下,作物新品种选育、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生物技术应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都离不开农科院每一位同仁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团结、协调、求实、创新”的发展理念,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努力将农科院建设成为国家一流的农业科研机构。 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发表讲话,勉励全院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副书记张连秋,副院长翟红梅、韩加坤、李继存,纪委书记杨新建等参加升旗仪式。 (办公室 组织人事处 供稿)
[2024-10-01]
食用菌科研团队调研指导平菇生产
2024年9月27日,我院食用菌科研团队赴邹城市邹旺食用菌有限公司、兖州区菲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平菇生产企业开展技术指导与产业调研。 在邹城市邹旺食用菌有限公司,对企业生产品种、技术力量、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场查看了企业的生产设施设备。指导企业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强科企合作,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此外,双方还就开展野生平菇菌株驯化栽培试验达成合作意向。 在兖州区菲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团队首先参观了平菇菌包制作、发菌、出菇等生产现场,详细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当前菌包发菌过程中通风降温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防止出现高温烧菌、染菌率高等问题。 下一步,院食用菌科研团队将依托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发挥自身科研优势,继续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和技术指导,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助力地方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4-09-30]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2024年黄淮海区田间开放交流会在济宁综合试验站召开
2024年9月20-22日,由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主办,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承办的“2024年黄淮海区田间开放交流日活动”在济宁综合试验站举行。会议主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国家玉米产业体黄淮海区域组长张吉旺教授、功能研究室主任及相关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示范县及团队代表共120余人参加交流活动。 9月21日上午,专家们先到兖州区大安镇查看了“夏玉米密植抗逆丰产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百亩方基地,对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肥力、耐密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免耕单粒精播种肥同播技术和玉米病虫草害一喷多促防控技术等进行深入交流。接下来,在济宁市农科院现代农业试验基地集中参观了黄淮海区近两年来国审、省审和有苗头的优秀玉米新品种240余个,以及玉米条带耕作密植精播、玉米轻简化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高产丰产高效技术8项。第三站到达常生源菌业有限公司工厂加工车间,参观了玉米产业链延伸加工项目等,对丰富拓展玉米全产业链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 9月21日下午,重点围绕本年度体系四大重点任务工作开展情况、黄淮海区夏玉米生产形势、遭遇问题及解决方案、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途径、稳粮保供应急性技术服务等内容开展了充分研讨。要重点从品种源头和技术过程等层面加强问题的发现、梳理和提出解决方案,为玉米高质量生产保驾护航。加强大调研、大走访,围绕建设好高产百亩方,多聚集多示范应用好体系新品种、新产品和新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正面有力宣传,助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 (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4-09-29]
农科夜话,三秋送“识” ——走进长沟镇三韩村
2024年9月24日,应长沟镇三韩村韩金英主任邀请,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带领蔬菜专家团队一行5人前往三韩村开展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培训与交流。 当前正值“三秋”农忙时节,为了不耽误农时,任艳云书记特意选择夜间“错时”培训,此举吸引了大批村民参加。任书记结合三韩村蔬菜生产实际,就当前蔬菜产业情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与现实要求等方面,利用朴实风趣的语言为大家做了一场深入浅出的专题讲解,在场的每位村民都深受启发。 番茄种植一直是三韩村的富民支柱产业,番茄病虫害防控也是农户最挂心的问题,针对种植户“一有病就打药”的现象,徐宝连所长讲解,番茄生产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很多病害都是棚内湿度过大,通风不及时,防虫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将湿度控制在50-60%并提早控制虫害是关键策略。同时,徐所长还针对如番茄早疫病、灰霉病、青枯病、晚疫病等7种番茄常见的病害和如蚜虫、烟粉虱、鳞翅目害虫等常见虫害的防控方法展开详细讲解。整个过程专业详实,有多年番茄种植经验的农户们听得十分专注,会后更是踊跃提问,大家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任艳云要求,“错时”培训虽然辛苦一点,但能有效利用农民群众空闲时间,更好地服务于生产一线,今后,市农科院将根据农时和群众需要,及时灵活有效安排服务,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蔬菜花卉所供稿)
[2024-09-25]
黄淮海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交流会简报
为促进黄淮海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2024年9月12-14日,市农科院在嘉祥县宗圣宾舍召开了“黄淮海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交流会”。盖钧镒院士、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站专家、黄淮海大豆集成创新中心人员、示范县专家、种植大户、种业代表等共计49人参会。 会议由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素真研究员主持,嘉祥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波、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分别致辞。华亚、圣祥、圣地、腾飞等种业代表结合黄淮及长江流域市场对大豆品种抗病抗倒抗高温等要求,谈了如何保证种子质量、确保全程机械化等问题与专家进行了充分交流,得到与会专家的积极回应。示范县代表任城区农技站站长李红丽介绍了任城区大豆生产现状及科技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种植户代表、80后新农民刘凡周强调了种植效益在种植户心中的分量,从品种需求、种植技术、成长经历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种植经验,受到专家的赞许和关注。 与会专家就目前形势下科研单位如何与种业企业联合,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助推黄淮海大豆新品种推广范围,促进我国大豆提单产、增产能发表了意见建议。纷纷表示:种植户的需要就是技术人员的研究方向,下一步将重点围绕选育高产优质抗逆品种、一播全苗、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改土培肥、机械化等开展工作,确保良种、良田、良法配套。 下午,与会人员到济宁振东家庭农场、市农科院王因基地实地观摩了大豆高产创建和高产栽培示范田、大豆试验田。专家们对振东家庭农场的田间管理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王因基地的试验规模和田间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此次会议的召开,对促进科企合作,加快实现种粮一体化,完善麦茬大豆免耕种植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黄淮海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4-09-18]
济宁市农科院开展 “慈心一日捐”活动
为响应全市号召,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互助奉献的传统美德,9月10日上午,济宁市农科院积极开展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爱心善行暖民心”为主题的“慈心一日捐”活动。 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同志带头捐款,院领导李素真、张连秋、翟红梅、韩加坤、李继存、杨新建及干部职工代表慷慨解囊,树立了积极向上的公益风尚。全院职工积极参与,捐款的热情和力度在指尖传递,语言的表达虽有限,但大家的行动却是最直接、最真挚的关怀。本次活动遵循了依法组织、广泛发动、坚持自愿、鼓励奉献、公开透明的原则,一上午共募捐善款30500元,这不仅仅是数字的累积,更是无数颗温暖的心、无数份真挚的关怀的汇聚。募集善款将全部汇缴市慈善总会,统筹用于开展扶贫济困慈善活动。 农科院职工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互帮互助,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积极参与慈善公益事业,持续对弱势群体进行深切的关怀,用实际行动为济宁慈善事业发展贡献农科人的一份力量。 (组织人事处 办公室 供稿)
[2024-09-10]
现代农业产业绿色增效栽培技术及 攻关高级研修班在济宁举办
2024年9月3日上午,由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联合承办的“现代农业产业绿色增效栽培技术及攻关高级研修班”开班。来自淄博市、德州市、临沂市、济宁市等全省农业系统中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共90余人参加了研修班。 此次研修班历时3天,邀请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贾广东研究员,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韩伟研究员,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省农科院万鲁长研究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农科院李升东研究员,国家辛辣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济宁市农科院任艳云研究员为大家授课。课程既注重解读三农政策,又强调安全生产及绿色增效技术;内容既详实、丰富、新颖又切合实际;采取集中授课与实地考察结合,专家与学员互动,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际分析和经验交流。参加培训的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针对性强,信息量大,自己受益良多,解决了过去很多的技术难题和困惑。 此次省级高级研修班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连续第五次承办。近年来,济宁市农科院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在突破重大技术、强化技术集成、品种选育、推进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走在了地市农科院的前列,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更好地服务于济宁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组织人事处 科研管理处 办公室 供稿)
[2024-09-04]
蒜套棉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示范田观摩会在济宁召开
2024年8月16日,山东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蒜套棉提质增效示范田观摩会在济宁召开。国家棉花体系栽培岗位专家董合忠研究员、省棉花体系首席代建龙研究员及团队成员、市农技推广中心蔡文良主任和吴玉川部长、济宁试验站团队成员、金乡鱼台试验示范基地相关人员等30余人参加了观摩会。 专家们考察了金乡县鸡黍镇的蒜套棉提质增效轻简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和鱼台县李阁镇的短季棉蒜(麦)后直播示范基地,实地查看了试验各品种结铃生长情况,针对棉花长势和当前天气条件,代建龙研究员介绍了我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工作进展及取得的成效,对济宁农科院选育的济5104、济棉6号及济棉7号底部烂铃少、结铃集中等适宜轻简操作的特性给予肯定。 “蒜套棉提质增效简化栽培技术”作为2024年济宁市棉花种植主推技术,较传统棉花种植亩增皮棉5-8公斤,节省用工2-3个/亩,达到提质节本增效的目的。董合忠研究员强调,围绕“保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的发展目标,要通过扩大宣传、项目促进及技术引领提振我省棉花产业发展,目前要重点做好棉花后期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及落叶催熟工作,确保丰产丰收。此次观摩会对促进我省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4-08-23]
页次:13/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