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强化科企合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促进我院科技成果转化,强化科企合作,4月21日济宁市农科院副院长李继存带队到嘉祥县梁宝寺镇开展种业调研并召开座谈会,济宁市圣祥种业有限公司、济宁市圣源种业有限公司、济宁市圣地种业有限公司、济宁求实种业有限公司、嘉祥县宏喜种业有限公司等5家拥有济宁市农科院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的企业负责人参与本次活动。 座谈会上,李继存副院长一行详细了解了我院转让大豆品种在生产上的优缺点和推广应用情况,5家企业的经营、科研及技术需求情况,并安排部署本年度济宁市农科院大豆新品种的高产创建和基地建设工作。与参会企业针对科企合作、成果转化进行了充分探讨,并就下一步深化合作和成果转化形式达成了共识。济宁农科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韩团结主任对本年度我院新审定的小麦品种进行推介,详细介绍了品种的特征特性,并发放品种宣传材料,希望各企业加强与济宁农科院的多方合作。 座谈会后,李继存副院长一行现场考察了圣地种业、求实种业、宏喜种业等三家公司的种子生产加工车间,详细了解当前大豆种子供需情况及市场行情。 此次调研交流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大豆种子产业的科企合作,科企优势资源整合和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对提高企业研发水平、强化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经济作物研究所、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 供稿)
[2023-04-23]
我院被命名为2023-2025年度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山东省科协关于命名2023-2025年度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的通知》发布,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被山东省科协命名为“2023-2025年度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是济宁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行走齐鲁资源单位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任艳云特色蔬菜科普工作室依托单位,连续五年被评为“济宁市科普先进集体”。 下一步,我院将按照《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要求,积极发挥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整合优化院内外科普资源,以服务“三农”为中心,科技助力乡村振兴;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和普通民众提供农业科普服务,弘扬科学精神,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积极贡献。 (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3-04-20]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专家到我市开展甘薯种苗产业优势聚集区调研
4月17-18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研究室汪翔研究员、秦健军博士到我市开展甘薯种苗产业优势聚集区调研活动。 17日上午,我院闫璐院长、翟红梅副院长与汪翔研究员一行重点交流了鲁南地区甘薯种苗生产情况及有关甘薯种苗企业发展现状。随后,实地考察了我院生物技术实验室、甘薯种苗繁育基地。 17日下午-18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成星陪同汪翔研究员一行赴汶上县开展甘薯种苗产业优势聚集区调研,汶上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沈志河、次邱镇农办、各甘薯种薯种苗繁育企业负责人等陪同调研。专家组深入次丘镇甘薯产业园调研当前甘薯种苗产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科技政策方面的需求,并与甘薯种苗生产企业负责人就企业发展历程、生产规模、生产管理等进行了座谈交流;随后,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济宁金藤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宁华农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宁祥顺薯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智康薯业有限公司等甘薯种苗企业甘薯优良品种种苗繁育情况,现场向管理人员了解当前甘薯苗情、出苗数量等情况。专家组对汶上县甘薯产业发展模式、前景规划、扶持政策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本次调研活动将促进我市甘薯种苗产业提质增效,助力我市甘薯种苗产业优势聚集区得到进一步发展。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3-04-20]
市农科院举办温室番茄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培训会
2023年4月11日,市农科院在嘉祥县万张街道举办“温室番茄栽培及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培训会。万张街道驻村第一书记、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蔬菜种植合作社及蔬菜种植户80余人参加培训。 院蔬菜花卉所所长、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徐宝连研究员针对温室番茄生产基本情况,需肥规律、整个生育期的生产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授课。温室番茄8月育苗,9月底至10月上旬定植,6月拉秧,全生育期9个多月,历经秋季、冬季和第二年春季,种植时间长,产量高、效益好,很多温室植户喜欢这种种植模式。该模式从元旦、春节开始收获番茄第一、二穗果,一直延续到6月,可收获9~12穗果,平均单株产量4~6千克,一般亩产5吨以上。根据不同时期番茄的需肥规律,移栽前整地施足基肥;营养生长时期施肥以氮肥为主,生殖生长时期施肥以磷钾肥为主,5月份后,植株根系衰老,吸水吸肥能力弱,注重根外施肥,防止植株早衰。番茄整个生育期,要保持适宜生长的光照、温度、和湿度,在寒冷的冬季通过一定的设施设备,进行增光、补温、降湿的措施,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通过暗灌和滴灌使温室内湿度在70%左右,降低番茄病害,同时选择抗病品种,在病害发生早期进行药剂杀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训会结束后徐宝连研究员到番茄种植大棚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此次培训会以会议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参会人员表示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并对该镇蔬菜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3-04-19]
山东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所专家到泗水县考察花生产业项目
2023年4月13日,应济宁市花生创新团队邀请,山东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所党总支书记、所长张正携李国卫、徐平丽、白波三位专家到泗水县考察花生产业项目。 在泗水县苗馆镇金诺种业花生生产种植基地,张正一行详细询问了基地种植的花生品种、规模及田间管理情况,对于花生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机械化水平给与肯定,同时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上,应以2022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泗水花生”高油酸新品种培育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大高油酸新品种的联合选育与推广。在泗水县锦川花生食品有限公司,专家一行参观了花生加工生产情况,对加工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了解。专家组一致认为锦川食品作为从事花生种植、花生休闲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其生产模式体现规模化和科学化,在拉长当地花生产业链,带动农户增收,增加花生的附加值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建议进一步深化新产品工艺研发,扩大加工产品种类,优化生产原料的选择。 随后座谈期间,省、市专家一致表示,双方将依托农业良种工程种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因地、因时制宜,推广高油酸花生及其配套高效高质生产技术,加快新品种更新和花生产品深加工开发,为泗水花生品牌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升泗水花生的经济效益,助推乡村振兴。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 供稿)
[2023-04-17]
我院水稻创新团队赴安徽、江苏开展 考察交流与合作洽谈
为促进科技交流和合作,2023年4月12-13日,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黄信诚研究员带领我院水稻创新团队一行5人,赶赴安徽省明天种业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所就水稻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和合作等工作进行交流。 4月12日上午,黄信诚一行参观了安徽省明天种业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农业智能装备、制种基地等,听取了总经理黄磊的情况介绍。我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济儒稻1号先期已由安徽省明天种业有限公司完成安徽省引种备案程序,在此基础上双方进一步深入交流,就建立博士工作站、合作开展育种、项目联合申报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4月13日上午黄信诚一行来到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与杨杰所长开展了座谈。杨杰所长从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内容、平台建设、科技创新、科技产业、科研成绩等方面做了单位介绍。杨杰所长还重点介绍了优质食味粳稻香软稻米的育种成就,阐释了其所带领的团队关于适宜糖尿病、肾脏病等特殊群体食用的功能稻米产品的研究进展和产业化情况。随后,双方在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并就下一步品种展示、品种联合申报达成了一致意见。 此次考察交流成效显著,深入地了解了兄弟省份单位的科研发展动态,开拓了视野,通过深度合作互助共赢,对我院水稻科研进一步发展和寻求突破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供稿)
[2023-04-17]
我院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水稻产业服务团在微山县张楼镇开展技术培训
为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4月11日受微山县科协邀请,我院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水稻产业服务团团长黄信诚等一行4人到微山县张楼镇开展技术培训,微山县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黎丽,县科普服务中心主任王士秋,副镇长丁萌出席,20余户种粮大会参加培训。 培训会上,团长黄信诚围绕化肥减施政策、肥料类型选择和肥料选购识别等实用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团队成员高发瑞讲解了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并介绍了相应的绿色防控技术;团队成员高国良重点解读了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并发放了科学种植宣传资料80余份。 张楼镇秋季以种植水稻为主,本次讲座内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针对性,种植户反应积极,交流互动频繁。我院水稻产业服务团将进一步深化科普惠农基层行动,推动水稻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向乡村汇聚,努力为我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供稿)
[2023-04-17]
我院到沿黄地区开展农业技术需求调研活动, 并对我院试验示范基地授牌
为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种植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我院科技成果转化应用,4月13日上午,李继存副院长带领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成星、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主任韩团结、玉米研究所副所长吴秋平、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段成鼎一行到黑虎庙镇开展沿黄地区农业技术需求调研。调研团队与梁山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王目珍、黑虎庙镇副镇长丁浩、农技站站长杨朝国及种植大户代表开展技术交流,深入探讨交流玉米、甘薯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品种选择、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收割中的技术要点。会后,调研团队到黄河滩区种植基地开展小麦田间技术指导。 为加快我院的甘薯新成果、新技术在梁山县甘薯种薯种苗产业的转化应用,促进梁山县甘薯新品种推广应用及品质提升和生产转型升级,下午,李继存副院长一行到梁山县伍群薯业专业合作社甘薯种苗基地进行考察和开展技术指导,双方签定了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协议,并进行了授牌。梁山县伍群薯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继强表示,要以我院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抓好甘薯种苗质量,做好我院新技术、新品种示范推广,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周边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次活动,将会加快我院沿黄乡镇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高标准建设,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生物技术研究所、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3-04-14]
助力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济宁市农科院专家团队在行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我院科技人才优势,4月11日,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带领小麦、甘薯、花生等专家团队,前往曲阜尼山镇、吴村镇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帮扶活动,并为下一步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具体举措进行了交流。 在尼山镇南辛北村,任艳云一行详细了解村集体发展现状和大蒜、甘薯、花生等产业等情况,对下一步村集体发展方向、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建议,并表示将进一步发挥济宁农科院品种资源优势,推广节本高效的生产技术,助力南辛北村民增产增收。 在尼山镇东魏庄村,专家团队察看当前小麦长势情况,对农户提出小麦抗冻性品种的选择、春季施肥浇水要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说。 在尼山镇东魏庄村,专家团队察看当前小麦长势情况,对农户提出小麦抗冻性品种的选择、春季施肥浇水要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说。 在吴村镇专家团队先后深入曲阜丑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曲阜利民葡萄种植合作社、曲阜五路通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就吴村镇农业品牌培育、生态农业循环、设施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合理化意见,并对下步合作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达成初步意向。 农科院始终以习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以更好服务于党委政府、更好服务于服务农业企业、更好服务于农民群众为宗旨,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服务水平,为农业强市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办公室 供稿)
[2023-04-14]
中国农业大学尹小刚教授一行莅临我院指导交流
4月11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尹小刚教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司纪升副研究员一行6人到我院就科技合作、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高产创建等工作进行指导交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素真及大豆课题组相关人员参加座谈。 李素真副院长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我院大豆科研工作基本情况及鲁南大豆产业现状。尹小刚教授介绍了目前正在开展的大豆轮作、高产模型构建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并分享了团队在大豆后续研究上的思路和方向。双方就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达成一致意见,初步确定研究方向。 李素真副院长表示,下一步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的合作与交流,希望尹小刚教授在种植制度创新、大豆单产提升、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多提指导意见,共同合作开展研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助推我院大豆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3-04-13]
页次:32/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