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乡村振兴巾帼行 ——院2023年三八妇女节活动
阳春三月,微风拂面,在第11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为进一步了解我市乡村振兴建设成果,激发女职工的干事创业热情,提升科研创新能力,3月7日,济宁市农科院妇委会组织女职工40余人赴泗水县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活动。市农科院党委副书记张连秋、副院长翟红梅参加活动。 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规划面积7.9万亩,是集乡村研学游体验区、儒家文化传承区、甘薯产业引领区、林果生态产业区、山水林田湖康养区、返乡创业人才集聚区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基地。活动参观了示范区东仲都村的研学基地、等闲谷艺术粮仓,学习了南仲都村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并与当地乡村振兴合伙人充分交流在科研示范、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等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南仲都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兴办的草莓产业规模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可观,极大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让女职工们切身感受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同时,女职工们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美丽风景尽情相拥,愉悦了身心、开拓了视野,增强了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近年来,我院女职工在农业科研领域里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充分展现出女科技工作者的风采,展现了巾帼力量。通过此次考察,我院女职工把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的实践相结合,度过了一个充实、快乐的节日,纷纷表示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促进我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妇委会、工会、办公室 供稿)
[2023-03-09]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22年科技创新与服务工作十件大事
01 市农科院科研人员春节期间坚守南繁基地开展农作物育种工作 济宁市农科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嘱托,隆冬季节,南繁育种工作人员早已在祖国南疆海岛上开启2022年新的“追光”旅程。虎年第一天,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的试验田里,市农科院工作人员,伴着晨光,开始了单调重复却又富有挑战性的一天工作。“坚守在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前沿,为国家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种子!”这个信念像一粒顽强的种子,在育种工作者心中扎了根,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无法阻挡它萌发。市农科院的南繁育种事业肇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繁育的是玉米,从1986年起,大豆、花生和水稻等先后加入育种行列。近50年来,每年的11月初,市农科院的育种工作者都像候鸟一样,跋山涉水来到海南,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南繁硅谷”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02 市农科院积极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 市农科院积极响应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济宁市农业农村局的部署要求,农科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对种植户进行了科学指导。目前小麦长势得到了明显改善,不少地块儿也从三类苗变成了一类苗。2月10日,我院应邀参加在汶上县康驿镇举办的“汶上县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农业专家与当地农技推广人员及种粮大户开展了热切的交流,对种植大户提出的生产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并给出解决方案。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助力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确保夏粮稳产增收。 03 市农科院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团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2022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市农科院创新团队被中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是山东省荣获此项荣誉的六个集体单位之一,济宁广播电视台“闫虹访谈”栏目做了专题报道。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创新团队是一支由11人组成的队伍,其中女性8名。2017年组建团队以来,主要开展大蒜、辣椒、莲藕等特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以及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高标准完成“大蒜无公害安全生产技术体系建立与应用”等省市重点科研创新性项目研究20余项;收集种质资源1000余份,育成优质大蒜品种5个、辣椒优良品系6个;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4部,制订地方标准2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建立示范基地10处,创新集成绿色高效栽培技术5项,推广面积100多万亩。“大蒜清洁生产配套关键技术”被评为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团队总体实力跃居国内先进水平,连续五年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考核为“优秀”。2020年被评为山东省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单位。团队事迹受到全国妇联有关领导的批示肯定,在山东广播电视台、济宁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04 市农科院援疆干部在英吉沙县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市农科院一直高度重视科技援疆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到新疆相关部门挂职,加强科技资源与成果在新疆的聚集,在协作创新、共建试验示范基地、联合培养人才、科技兴农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特别是2021年我院与英吉沙县农业农村局签署了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坚持将产业援疆、项目固边作为重中之重,结合英吉沙县产业发展现状,将我院的农作物品种选育引育、作物高效种植、畜牧特色养殖等现代农业项目在英吉沙县落地发展。2022年,喀什各地春耕工作期间,30多名来自山东省济宁市的农业技术专家,活跃在英吉沙县各乡镇、田间地头,为村民讲解分析,给农作物问诊把脉、开方,助力春耕生产。喀什广播电视台以“喀什地区:聚力春耕生产 农技专家助农忙”为题,对来自山东省的农业技术专家和我院援疆干部在英吉沙县积极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05 市农科院科普工作室获批首批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主持开展的一项示范推广项目入选省级专家服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任艳云特色蔬菜科普工作室被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第一批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市农科院是济宁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行走齐鲁资源单位和省、市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度,我院任艳云科普工作室成功入选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项目(科普团队),工作室以任艳云研究员为领衔专家,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科普志愿者团队,专兼职科普志愿者50余人。团队成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5月,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确定2022年度省级专家服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的通知》,济宁市“高产高效农作物种植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畜禽种业振兴专家服务项目”2个项目成功入选,数量居全省第1位。市农科院积极采取措施凝聚专家智慧、服务乡村振兴。不间断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引导更多专家投身乡村建设,帮助基层集聚创新资源、解决发展难题、突破关键技术、培育乡村人才。组织省级以上专家到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成果转化,帮助基层解决发展难题、突破关键技术、培训乡村人才。 06 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济儒麦19”创济宁市小麦高产新纪录 6月10日,省农业农村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兖州区申报的粮油作物高产竞赛小麦季高产攻关田进行了实打测产,“济儒麦19”以831.86公斤/亩的产量,创造了我市有史以来小麦高产新纪录。“济儒麦19”是济宁市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穗多、粒多、粒大,一般亩穗数48万穗,穗粒数36粒左右,千粒重49克左右,高抗倒伏,株高适宜(比济麦22低3厘米),长相清秀,抗倒特好,落黄一流;熟期适中,属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21年通过山东省审定。 07 市农科院强化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市农科院紧盯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科技服务效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聚焦区域优势和特色种养领域,延伸以大蒜、小麦、玉米、大豆、甘薯、花生等作物遗传育种、栽培为主的传统优势学科内涵;加强以蔬菜、食用菌、中草药等高效种植和牛、羊饲养繁育等为主的区域优势特色学科的科研攻关;集成创新一批以全程机械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提质增效绿色生产技术。“十三五”以来先后育成农作物新品种48个,其中大蒜6个、小麦1个、玉米11个、大豆8个、水稻1个、花生9个、甘薯12个。 08市农科院麦茬夏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百亩高产示范田打破大豆大面积种植实收10亩以上全省纪录 10月12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委托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邀请专家,对麦茬夏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百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实打测产验收,测产结果令人欣喜,经考察、技术咨询、现场称重、折合水分等环节,专家测算出的大豆亩产量不仅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百亩高产示范田标准,而且打破了目前全省大豆大面积种植实收10亩以上产量纪录。 09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领导科研生产一线干部职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市农科院党委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我市农业科技战线引起强烈反响。院党委深入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严格坚持院党委每月一次集体学习,重点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治国理政、中央、省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等内容。院主要领导带头讲党课、做二十大精神宣讲。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表示,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奋斗姿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而努力。12月7日,根据市直机关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一行来到济宁市农科院驻泗水县金庄镇工作队队长联系点,并在金庄镇党校为戈山厂村党员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 10 2022年11月,市农科院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称号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坚强领导下,市农科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和省、市委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部署要求,着力解决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关键问题,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科技支撑。通过党建一系列的引领作用,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争先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广大员工全身心投入到文明单位创建中来,为全面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提供了扎实的基础。11月9日,济宁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将2022年度拟推荐命名的省市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市级文明校园在《济宁日报》进行公示,市农科院获得此荣誉。 (办公室、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3-03-08]
山东省饲料营养与环境创新团队到我院里对接交流
3月4日,山东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党委副书记兼执行理事朱荣生,带领山东省饲料营养与环境创新团队专家一行4人,就济宁市畜禽粪污处理项目开展对接交流。院党委书记任艳云、畜牧兽医所及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商爱国主任等相关人员,参加了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任书记首先介绍了一下我院基本情况;商爱国主任就济宁市畜牧业总体养殖情况、畜禽粪污处理情况以及畜禽粪污处理面临的问题,向专家们一一作了详细介绍。畜禽粪污处理是目前养殖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专家们就我市畜禽粪污处理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把脉”指导;下午专家们前往邹城、曲阜等地市进行现场查看。 任书记表示,希望通过此次与山东省饲料营养与环境创新团队的对接,后期有更多机会交流合作,最大程度的解决养殖粪污污染问题,把养殖粪污变废为宝,提升养殖效益,共同为我市畜禽粪污处理利用贡献一份力量。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3-03-06]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英吉沙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专题培训班(第一期)”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做好济宁市农业援疆工作的开展,加大农业援疆的力度,根据济宁市农科院、英吉沙县农业农村局签署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2022年度合作协议》的安排,我院组织有关小麦、玉米、蔬菜、植保等方面专家于2月24日-28日在英吉沙县成功举办了“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英吉沙县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专题培训班(第一期)”。 专题培训班在英吉沙县委党校举办。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永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闫璐、英吉沙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加峰参加开班仪式并讲话,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努尔艾力江·米吉提主持。济宁援疆农业技术人才,县农技推广人员,各乡镇分管领导、农技站长、农民技术员、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及种粮大户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闫璐院长、徐宝连研究员、王霖研究员、段成鼎正高级农艺师、宋春林高级农艺师、宫磊副研究员、孙桂香副研究员七位专家,围绕农业科技现代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马铃薯、番茄、黄瓜等特色种植高产高效栽培及防治病虫害技术;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病虫害识别及防控技术;玉米田杂草识别与防治、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玉米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鲜食葡萄发展趋势及适栽品种选择、油杏品种选择与管理技术等内容进行授课,内容贴切实际,针对性强。 在英吉沙县期间,专家们走进田间地头,在小麦、设施蔬菜、设施园艺等现场对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指导,把种植技术真正传播到田间地头,并就下一步新品种、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合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等方式,促进了我院与英吉沙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交流,推进了英吉沙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及济宁市农业援疆工作的开展,为英吉沙县乡村振兴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小麦研究所所、玉米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3-03-04]
我院助力嘉祥县采煤塌陷地水稻种植项目评估工作
3月1日,受院党委委托和嘉祥县驻村工作队工作专班邀请,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继存、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黄信诚等一行,赴嘉祥县就采煤塌陷地农业种植项目开展深入调研。李继存一行实地查看了大张楼镇张赵村和梁宝寺镇孙刘庄村采煤塌陷地现场地块,听取了大张楼镇党委副书记曹梦彩和梁宝寺镇组织委员李猛等负责人的介绍,全面了解沉陷区基本情况以及发展规划等。随后双方召开了采煤塌陷地农业种植研讨会,嘉祥县驻村工作队专班主任、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督察办公室二级调研员张先华主持会议,嘉祥县委组织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局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 李继存说,济宁市农科院院党委在年初提出了科研要服务于地方党委政府、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农民的工作要求,前期市农科院和嘉祥县签署了农业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市农科院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人才、技术、资源上全力以赴提供支持,为采煤塌陷区水稻试验田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市水稻首席专家黄信诚进行了技术讲解,就水稻选种、插秧、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其他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积极建言献策,确保项目区旱能浇、涝能排。 张先华对市农科院专家的发言表示认可和感谢,将进一步加强与市农科院的沟通交流,明确责任,抓好管理,争取项目尽早取得实效。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供稿)
[2023-03-04]
省牛试验站举办“肉牛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 培训会
梁山县是我市肉牛养殖大县,尤其是杨营镇肉牛养殖规模达到3万头左右。近年来,养殖技术人员专业知识与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养殖,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生产中遇到不少技术问题,知识储备亟待更新。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梁山县肉牛饲养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实用新技术,促进梁山县肉牛养殖业健康稳步发展,2023年2月28日,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与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联合举办本次“肉牛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培训会。梁山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杨营镇畜牧兽医站与镇养殖场户,共计100余人参加了培训,杨营镇宋乃民副书记副镇长与我院李素真副院长,分别在会上做了发言。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赵红波研究员,讲授了“肉牛高效健康养殖的营养调控技术”;济宁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动物疫病预防中心商爱国主任讲授了“布鲁氏杆菌病的了解及防控”。养殖场技术人员对两位专家的授课内容兴趣浓厚,大家听的认真、记得仔细,受益匪浅。本次培训会如及时雨,为梁山县肉牛产业的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力量,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3-03-02]
省牛试验站开展“赋能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近年来,济宁市牛产业迅猛发展,养殖现代化与标准化不断提升,为推动我市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切实解决养殖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与瓶颈,2023年2月23日,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邀请牛体系首席山东农业大学林雪彦教授、育种与繁育岗位专家侯明海研究员、设施与环境控制岗位专家曹荣峰教授、加工与质量控制岗位专家朱立贤教授、滨州试验站站长刘吉山研究员等一行专家,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李素真副院长、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李传学站长及相关县区畜牧兽医发展中心领导陪同下,共赴兖州区大安镇众强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太白湖新区三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牛场,开展“赋能牛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专家们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详细听取了牛场负责人,对本养殖场情况的介绍,并不时就一些具体问题与牛场负责人进行交流。 在座谈交流过程中,牛场负责人各自针对牛场养殖情况,提出了一些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专家们一一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解答,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牛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林首席与体系专家们,对众强肉牛养殖有限公司与三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与发展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作为典范,在山东省牛产业进行宣传推广。试验站将继续依托体系专家技术力量,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为企业提供持续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济宁试验站也将两家牛场遴选为示范基地,作为肉牛与奶牛养殖的标杆,引领济宁市牛产业继续前行,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牛力量”。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3-02-28]
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济宁大豆产业服务团参加汶上县高素质农民培训会并调研
2月26日,汶上县高素质农民培训会成功召开,我院大豆产业服务团应邀参加并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相关培训。汶上县15个乡镇(街道)的农民及县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共计8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 大豆产业服务团成员赵云就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概况、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等展开培训,内容涉及种子包衣、适宜品种选择、病虫草害防控以及机械收获等方面,并结合2022年生产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广大种植户对培训内容产生共鸣,认真做了笔记,纷纷表示要好好应用到生产中。此次培训为汶上县做好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会后,大豆产业服务团到对接的汶上县中都种业开展调研。大豆产业服务团团长周延争就大豆种子生产、销售、种业发展状况及出路等与中都种业总经理付洪志进行深入交流,并表示将充分了解种业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帮扶工作。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3-02-27]
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开展食用菌春季促生产科技服务活动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生产中的支撑作用,有效解决菇农实际生产难题,做好食用菌春季生产管理工作,助力当地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2月21日,应省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嘉祥县总队金屯镇小队技术需求,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刘前进带领团队成员王玉国、王付彬、冯雯杰到嘉祥县金屯镇潘庄村、高庄村开展毛木耳、平菇等栽培管理技术服务活动。 团队一行首先与金屯镇政府有关领导、省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金屯镇小队及部分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了解了金屯镇食用菌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因地制宜发展毛木耳、平菇等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交流。随后到潘庄村、高庄村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现场就菇农提出的生产难题及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如毛木耳种植棚空气不新鲜、菌袋墙垛过高、菌丝吃料慢等问题,给出在气温高的时间段加大通风、降低垛高、翻堆倒垛等合理化建议。 下一步,团队将继续加大与省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的合作,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把科研优势与产区优势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3-02-24]
省牛产业技术体系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科技帮扶”活动
2023年2月22日,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邀请体系首席山东农业大学林雪彦教授、育种与繁育岗位专家侯明海研究员、设施与环境控制岗位专家曹荣峰教授、加工与质量控制岗位专家朱立贤教授、滨州试验站站长刘吉山研究员等一行专家,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李素真副院长、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李传学站长及泗水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相关领导陪同下,共同前往泗水县红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开展帮扶活动。 专家们一行深入了解牛场养殖情况,就发现的问题与牛场负责人渠书记及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专家们各抒己见,从品种改良、疾病预防、销售思路、转型方向等诸多方面,分析利弊,提出了适合当前牛场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一)泗水县是地瓜、花生等农作物的生产大县,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花生秧、地瓜秧等饲草饲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二)与泗水特色产业,采摘、旅游等结合,通过采摘、观光牧场等一体化,增加牛奶的销售量,提升养殖效益;(三)充分利用好试验站赠送的优质冻精,提升牛群遗传品质,提高牛群的生产性能。 渠书记十分感谢山东省牛产业体系专家们深入牛场,因场制宜、献计献策。相信牛场在专家们的引领下,一定能够尽快走出低谷,实现盈利。济宁试验站将继续依托体系专家们的技术优势,为牛场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3-02-24]
页次:33/77页 共 76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