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技术服务对接活动
2022年2月16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到汶上县开展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技术服务对接活动。此次活动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问题和下一步试验示范工作展开讨论和交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共14名同志参加了座谈会,并考察了汶上县棉花原种场试验地。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素真研究员介绍了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建设情况,表示双方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将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从试验地、人员和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合作。与会人员就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关品种筛选、除草剂使用、收获机械应用、用工及成本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汶上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相伟感谢多年来济宁农科院对汶上县农业发展给予的充分支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符合国家战略要求,汶上县棉花原种繁育场应全力配合好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的试验示范工作,共同解决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力争大面积推广,做到增产增效。 此次活动目的是为了顺利、规范开展适合本地生态区的耐荫抗倒大豆品种筛选试验,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示范推广提供科技支撑,并进一步促进高质量落实“大豆科技自强行动”方案。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2-02-17]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全体人员贯彻学习全院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
2月11日上午,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召开全体人员会议,传达学习“济宁市2022年工作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和“济宁市农科院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研究安排我所2022年干部作风建设有关工作。 我所全体人员对照“十要十不准”、“七个必须、七个破除”的干部作风建设要求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结合工作中的不足,深入查摆问题,认真剖析原因,制定具体整改措施。 干部队伍的作风,对外关系到吸引力,对内关系到凝聚力,对上关系到执行力,对下关系到号召力,是影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学习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不抱怨、不计较,团结奋进、严于律己、坚守岗位、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以钉钉子的精神专注于科研,为全市“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发展总目标添砖加瓦。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2-02-11]
市农科院召开干部作风建设总结大会
2月8日上午,市农科院组织收看了济宁市2022年工作动员暨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并制定了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交流研讨方案。2月9日上午,院领导带领分管科室、单位针对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大学习、大查摆、大讨论”,剖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下步工作目标和整改措施 在2月10日下午的全院干部作风建设总结大会上,院党委书记任艳云指出:召开这次全院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主要任务是按照市委、市政府“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目标要求,结合科研单位实际,客观分析存在问题,对照“七个必须、七个破除”,部署安排今年市农科院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提振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劲头,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任艳云强调,要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做到对标对表,做到有求必应,做到真心真情,做到求真务实,做到知敬畏、守底线。 任艳云要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院党委要切实把主体责任扛起来、严起来、实起来、细起来,确保责任上肩、任务落地。院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要求。围绕从严正风肃纪,驰而不息地纠正“四风”,加大对干部纪律作风督导检查力度。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过硬的作风,勇担使命、干出新业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会上,八名同志根据岗位职责和承担的工作任务,结合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做了表态发言。 市农科院班子成员、院属各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市农科院院长闫璐同志主持。 (办公室、组织人事处、信息所 供稿)
[2022-02-11]
“科技壮苗”行动 助力夏粮丰收
为积极响应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开展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济宁市农业农村局的部署要求,我院小麦所应邀参加于2月10日在汶上县康驿镇举办的“汶上县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仪式暨春季麦田管理现场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助力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确保夏粮稳产增收。 针对去年罕见秋汛造成冬小麦晚播面积大、苗情类型多、弱苗比例高甚至是出现“一根针”、“土里捂”等问题,结合当地小麦生产实际情况,作为济宁市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闫璐院长对我市麦田当前生长状况和春季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闫院长强调,当前生产管理要坚持“因地因苗,分类管理,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技术路线,以生育进程为主线,对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不同苗情进行针对性的肥水管理、化学除草及病害综合防治,构建合理群体,搭好丰产架子。 王霖所长及小麦所成员实地调查当地小麦苗情及病虫草害发生情况,了解前期的播种情况,施肥浇水等管理情况,提出了当前麦田管理意见,并与当地农技推广人员及种粮大户开展了热切的交流,对种植大户提出的生产中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并给出解决方案。 下一步,我院小麦所将全力配合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深入全市各地开展冬小麦田间管理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弱苗转壮,做好防灾减灾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为我市小麦稳产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2-02-10]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院干部作风建设交流研讨会
根据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干部作风建设大会交流研讨方案要求,结合学习全市干部作风建设大会精神,2月9日上午,李素真副院长带领经济作物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三个科室的负责人针对干部作风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了交流研讨。 李院长首先强调了这次干部作风建设交流研讨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并详细传达了2月8日下午市农业农村局干部作风建设会议精神,她要求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切实对照“十要十不准”、“七个必须、七个破除”,查找问题,正视不足,发扬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随后楚惠民同志宣读了“中共济宁市委关于成立市干部队伍建设指挥部的通知”、李继存同志带领大家一同学习了“济宁市转变干部作风´十要十不准”要求、韩团结同志对“全市干部作风建设正面典型和突出问题案例”进行了传达和分析。参会同志对科室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了内部交流研讨,剖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了下步工作目标和整改措施。 李院长要求大家把会议精神传达给本科室的每位同志,要传达好、学习好、执行好。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严于律己、坚守岗位、早谋划、早行动、早进入角色,团结奋进,争先进位,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争取做出更加优秀的成绩。 (经济作物研究所、畜牧兽医研究所、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 供稿)
[2022-02-10]
南繁育种数十载,逐梦永远在路上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 如约而至的新老南繁人在2022年的春天再次开启新的“追光”旅程。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自1986年,济宁农科院为加快育种速度,提高育(繁)种速度与效率,促进产量提高和科技转化,玉米、大豆、花生和水稻等科研工作者们先后开展南繁加代育种工作,三十多年如一日,在每年11月初,像候鸟一样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带着希望的种子,播撒在海南“南繁硅谷”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南繁的科研工作者们,一边当农民,负责管理好田间浇水施肥除草打药等工作,一边当科研工作者,每天早晨7点,背上水壶,穿戴好草帽和专业工作服,便开始了一天单调重复却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为每株玉米完成一次套袋—取粉—自交—授粉—标记—挂牌等标准化科学化的流程操作,以确保每个雌穗授粉充足且均匀一致,不能受外源花粉的影响。在这里,每年要完成大概10万株自交杂交果穗,由于玉米开花散粉时间集中,花期持续时间仅有15-20天左右,育种者们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完成每一份材料的繁殖任务。晚上回到驻地后,要及时记录和处理数据,梳理工作进度。 皮肤被晒得又黑又涩,汗水泥巴湿透了脊背和双脚,蚊虫叮咬的无暇顾……年轻的工作者有时坚持不下去了,但看到一辈接一辈育种者们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挑战自我的背影,心里就多了一份担当和责任。为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不负韶华,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创新实践中,用汗水与智慧浇灌出优异新品种,有力保证粮食安全,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 (玉米所 供稿)
[2022-02-01]
述职评议晒“答卷” 科技创新再启程
1月28日,我院召开2021年度考评工作会议,院领导和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同志主持。 会上,我院19个院属单位负责人分别汇报了本单位2021年度工作情况及2022年工作计划。行政管理单位负责人分别从各自职责分工就办公条件改善、科研条件改善、党风廉政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组织人事工作、科研项目管理、老干部工作、财务工作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汇报;业务单位负责人围绕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成果转化及试验项目、协同合作与科技服务等方面对上全年工作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总结和分析。述职结束后,与会同志还根据述职情况进行了民主评议。 任艳云书记对各单位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这与全体工作人员履职尽责、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分不开的。并进一步强调,新的一年,全院要聚焦产业需求,提升科研创新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加快我市农业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闫璐院长对全院春节假日期间值班值守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进一步部署。 会后,我院对科级以下业务单位和行政管理单位的同志进行了综合考评。 (组织人事处、办公室 供稿)
[2022-01-30]
市农科院领导走访慰问市派第一书记村困难户
1月29日上午,市农科院闫璐院长带领生物技术研究所黄成星所长一行到梁山县寿张集镇郭楼村看望市派第一书记郑鹏同志,并到郭楼村走访慰问生活较困难的老党员、残疾人,给他们送去了米、油、面等生活物资,本次慰问,让他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政府关怀。在与寿张集镇领导及镇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交谈的过程中,闫璐院长表示:济宁市农科院将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寿张集镇的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闫璐院长一行结合市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对郭楼村及寿张集镇的麦田进行了考察调研,根据当前小麦弱苗、壮苗、“一根针”、“土里捂”等多种情况,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意见。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2-01-29]
2021年度济宁市农科院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年来,院领导班子带领全院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砥砺前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要求和关于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重要论述讲话精神,以党建为统领,紧盯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2021年市农科院创新发展历程中,发生了许多大事、要事和喜事,为全面展示我院2021年创业发展的成绩,记录发展历程、讴歌时代精神、凝聚奋斗力量,市农科院开展了“2021年度济宁市农科院十大新闻评选”评选活动。 经过认真收集、汇总、投票等环节,评选出十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现一年来市农科院在党建统领、科研创新、科技服务等方面建设取得成绩的新闻报道: 1.当好农民研究员,教老百姓种出最好的粮食(《中国妇女》官方网站,2021年5月28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70多人的女性科研工作者中,硕士、博士就占了将近一半,她们常年如一,坚守在科研、推广第一线,深耕在济宁宽广辽阔的土地上,是名副其实的农民研究员。 2.市农科院学史力行助力乡村振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1年6月26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农科院把学习党史同推动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做到既有“规定动作”,又有“农科特色”,积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3.邹学校院士莅临济宁调研指导特色蔬菜产业发展(济宁广播电视台,2021年10月14日):10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莅临济宁调研指导特色蔬菜产业发展。邹院士一行首先参观了济宁市农科院科技成果展示,国家特色蔬菜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市农科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任艳云介绍了市农科院近年来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产业等方面的进展,重点汇报了2021年济宁特色蔬菜试验站工作情况。邹院士一行深入金乡县田间地头、有关企业实地调研了辣椒、大蒜生产、特色蔬菜现代物流、电子结算金融和大数据服务以及精深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情况。 4.2021年农业科技宣传服务周启动仪式在市农科院举行(济宁广播电视台,2021年5月17日):为弘扬科学家精神,促进农业科技知识和先进实用技术加速推广普及,服务一线生产,加快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2021年5月17—22日济宁市农科院开展农业科技宣传服务周系列活动。5月17日上午,农业科技宣传服务周活动启动仪式在市农科院举行。 5.济宁市农科院荣获2021年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济宁新闻网,2021年5月1日):4月30日上午,山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对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获得者和山东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进行表彰。济宁市农科院荣获2021年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6.春节我在岗——过年不回家,玉米田里忙授粉(南繁育种)(济宁新闻网,2021年2月11日):年夜饭,是春节期间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但对于济宁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们,他们已经习惯了不能和家人守岁吃团圆饭。在海南岛上,一株株玉米正旺盛的生长着。为了组配出高产稳产抗性强的新材料,育种人需要经过多代的自交和选择,确保该材料控制各类性状基因型达到基本纯合,使各类性状可以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每年11月初,济宁市农科院的玉米、大豆、花生、甘薯等作物都要千里迢迢赶过来繁育加代。 7.市农科院3个品种 通过国家审定(《济宁日报》,2021年9月11日):在2021年8月25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关于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中,市农科院自主选育的山宁30、山宁23两个大豆新品种,宁研906(与山东金诺种业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玉米新品种等3个品种通过国审。这也是继1989年以来,该院第六次荣获国家最高级别的农作物品种审定成果,在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中名列前茅。 8.济宁市农科院科技助力英吉沙农业现代化开启新引擎(济宁新闻网,2021年9月7日):市农科院将援疆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选派重点学科青年科研骨干参加济宁市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队伍,肩负重托、接力使命,奔赴新疆英吉沙县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市农科院与援疆人才前后呼应,形成合力,利用科研、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助力新疆乡村振兴。 9.济宁市农科院倾情“三农”志愿服务队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济宁新闻网,2021年5月27日): 5月26日上午,济宁市农科院新时代文明实践倾情“三农”志愿服务队来到了汶上县义桥镇党支部联建村开展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对当前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志愿服务队员走进义桥镇马西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棚里,就大棚蔬菜种植进行实地查看,与种植户面对面交流,针对种植户提出的黄瓜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解答服务。 10.健全体制机制,促进种业健康发展(《济宁日报》,2021年4月6日):3月30日至31日,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就种业发展状况来我市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全市种业发展情况介绍,重点了解存在的突出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出席座谈会并汇报了市农科院在广泛收集、评价、创制优异种质资源,强化平台建设和协同创新,加大新品种转化和科企合作力度,健全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等方面为种业发展所做的工作,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前往市农科院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先后参观了作物育种实验室、种质资源库和创新成果展览,调研组对市农科院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认可,并表示将汲取好的意见建议,认真归纳整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促进种业健康发展。 (院办公室 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2-01-29]
2021-2022年大蒜冬季苗情调研及针对田间生产管理措施
2021年下半年以来,北方降雨量明显多于往年,金乡县、嘉祥县等大蒜主产区7月至9月均遭遇连续暴雨或大雨天气。由于连续降雨,地下水位抬高,田间积水严重,导致大蒜播期推迟,普遍迟播10天左右,严重的迟播达20多天,12月24-25日低温降雪寒潮,最低温度达-9℃,部分田块冻害较重,针对以上情况,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蒜创新团队分别2021年12月24日、2022年1月17日至18日到金乡、嘉祥、微山等大蒜主产区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及应对措施汇报如下: 一、2021年播种及当前大蒜田间生长发育情况 1.播种期普遍推迟,种植周期拉长 金乡、嘉祥县、微山县等大蒜播种日期从10月8日左右开始持续到11月10日左右,金乡南部鸡黍镇及周边乡镇等地势较高田块播种相对较早,一般10月8日至10月18日左右,从金乡南部向北至嘉祥县播期逐渐延迟,周期达30天以上,微山县播种期集中在10月15日至20日,以上主产区10月15日前播种面积占比约25%左右,10月15日至20日播种占比约50%左右,10月21日至31日播种占比约20%左右,11月上旬播种约5%左右。播期持续时间之长,不同播期苗情差异之大,这在往年是十分罕见的。 2.苗情差异较大,大蒜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播期的严重推迟造成主产区大蒜一类苗、二类苗和三类苗叶龄差别较大,部分蒜田苗弱、苗小,据1月17日至18日调查,10月20日前播种的地块叶龄多为9叶1心,个别地块为8叶1心至9叶1心,10月25日播种地块为7叶1心,11月4日播种地块为6叶1心,10月份播种的地块12月份已完成“退母”,而11月份播种的地块至1月中下旬仍处于“退母”期。10月20日前播种的地块株高为15-20cm,株幅为45-60cm,假茎高为3.4-3.6cm,假茎粗为1.1-1.3cm。10月20日后播种的地块株高为13-15cm,株幅为25-40cm,假茎高为3.1-3.3cm,假茎粗为0.8-0.9cm。以上农艺性状数据表明,播期延迟至10月20日后,苗龄、株高、株幅、假茎粗等生长发育指标下降显著,尤其11月份播种的地块生长发育严重推迟,影响较大。 3.不同播期冬季苗情生长差异较大,低温寒潮对晚播地块影响较大 1月份与上年12月份苗情对比,11月份播种田块叶龄没有变化,11月份前播种的地块多增加1-2片叶,不同田块株高变化较小,株幅对比,10月20日前播种田块株幅增加15-20cm,10月20日后播种田块株幅增加5-10cm,表明进入冬季后,不同播期蒜田纵向生长较小,横向生长播期较早田块较大,播期较晚田块较小,12月下旬低温冻害对10月20日前播种田块影响较小,对10月20日后播种田块影响较大。 二、针对田间生产管理措施 1. 分类管理,根据苗情制定管理措施 10月20日前播种的蒜田对比正常10月初播种的蒜田,由于播期推迟对大蒜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10月20日以后播种会随着播期推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类蒜田要根据实际苗情,待气温回升至10℃以上时及早给大蒜喷施提高抗逆抗冻和促进生长发育的营养剂和生长调节剂。可喷施0.5%尿素稀释液+0.3%磷酸二氢钾稀释液+氨基酸水溶肥(600倍液)+0.01%芸苔素内酯(1200倍液),可间隔7天,再次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迅速吸收形成物质积累,促进大蒜生根,增加叶片叶绿素积累。 2.科学运筹肥水,促进大蒜生长发育 增加有机肥、磷钾肥的投入比例,适当减少氮肥的用量,建议使用腐殖酸、海藻酸肥料结合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适当添加微量元素肥料,采用水肥一体化或喷灌措施,尽量避免大水漫灌,减少水温过低对大蒜根系的影响,促进营养元素的迅速吸收,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增强大蒜的综合抗病虫害能力。 3.及时防控病虫害,做到早预防、早防治 由于雨水频繁、土壤湿度大,造成土壤病原菌积累较多,基数较大,应注意根腐病等病害的防控。针对根腐病等地下病害,于3月底至4月初,选择枯草芽孢杆菌100~200克/亩和宁南霉素60~80克/亩等生防剂,同时配合24%噻呋酰胺悬浮剂25~30毫升/亩或30%精甲霜灵·恶霉灵水剂20~30毫升/亩或10%咯菌腈悬浮剂20~30毫升/亩灌根,间隔7~10 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叶枯病、锈病发病较重地块,于4月中下旬至5月初,选择高效低毒杀菌剂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36~45毫升/亩或50%氟啶胺悬浮剂30~40毫升/亩均匀喷雾,间隔7~10 天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蒜蛆、韭蛆发生较重的地块,于4月初选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60克/亩或5%氟铃脲乳油900克/亩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灌根,将喷雾器喷头调成水柱状喷淋植株根部,喷淋结束后立即浇水。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 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蒜创新团队 2022年1月
[2022-01-24]
页次:46/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