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我院与任城区唐口街道举行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科技示范基地揭牌仪式
为推动任城区唐口街道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推进唐口优质大米品牌建设,有效撬动、盘活科技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育,加快促进新要素向农村一线流动,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打造现代高效农业新模式,9月10日,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唐口街道举办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科技示范基地揭牌仪式。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李景岭研究员带领其他5位专家教授签订协议,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刘鹭岩,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任艳云,任城区政府副区长孔繁华等同志参加仪式。街道党工委书记蔡根臣主持仪式。 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景岭同志,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周学标同志,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任艳云同志,唐口街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凡红同志签订四方合作框架协议。 下一步,我院将与唐口街道加强合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上下联动,大力推广水稻产业新技术,力求把水稻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全力开创唐口街道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文化新唐口,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0-09-21]
济宁市农科院“田间大课堂”系列活动之三
为了更好的宣传推广我院新成果和新技术,在科技成果展示暨“田间大课堂”启动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系列活动中,2020年8月31日,迎来了嘉祥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第三期跟踪服务培训班成员100余人。 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做了“辣椒产业发展现状与竞争力分析”的专题报告;玉米所所长蒋飞介绍了近几年济宁市农科院玉米新品种选育情况;经作所副所长赵云针对大豆绿色高效生产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在“田间大课堂”观摩会现场,展示玉米、大豆、甘薯、花生、辣椒、棉花等典型代表新品种60余个,优化集成新技术23项。我院专业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甘薯、辣椒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当前育种趋势、绿色节本增效新技术,同时对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了答疑解惑。 (科研处 供稿)
[2020-09-01]
济宁市农科院“田间大课堂”系列活动之二
为了更好的宣传推广我院新成果和新技术,在科技成果展示暨“田间大课堂”启动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系列活动中,2020年8月28日,迎来了嘉祥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第二期跟踪服务培训班成员100余人。 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对培训班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院的基本概况,让各位学员对农科院有了初步了解。在“田间大课堂”观摩会现场,展示玉米、大豆、甘薯、花生、辣椒、棉花等典型代表新品种60余个,优化集成新技术23项。我院专业技术人员详细介绍了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甘薯、辣椒新品种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当前育种趋势、绿色节本增效新技术,同时对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了答疑解惑。 (科研处 供稿)
[2020-09-01]
我院开展“走进农科院大课堂”的中小学生科普实践活动
8月25日,我院举办了主题为“走进农科院大课堂”的中小学生科普实践活动。这是我院积极响应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科学技术协会、济宁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关于举办2020年济宁市科技活动周活动“科技引领 创新强国”的通知精神,认真筹备、精心组织、积极宣传、广泛参与的一次公益活动。 8月25日上午,我院科普志愿者早早来到事先商定的岗位,为迎接今天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中小学生做好准备工作。九点钟,济宁一中、济宁育才中学、济宁海达行知等学校的学生及部分家长陆续到来,志愿者向参加活动的学生和家长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行程及注意事项,首先带领同学们来到我院的科技成果展示区,志愿者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我院选育的各项新成果、新技术。随后带领大家参观了我院玉米、大豆、蔬菜等作物试验基地,志愿者们对同学感兴趣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各种农作物,并与之合影留念。 今后,我们将持续加强科普设施和工作机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普条件和功能,主动加强与社会各方联系,使更多的公众走入农科院科普教育基地,享受科普服务,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积极贡献。 (科研处 供稿)
[2020-08-26]
市农科院开展科技成果展示暨“田间大课堂”启动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8月25日,济宁市农科院科技成果展示暨田间大课堂启动现场会在济宁市农科院科研基地举行。市政府任庆虎副市长、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有关同志出席本次会议。 在科技成果展示暨“田间大课堂”启动现场,展示小麦、玉米、大豆、大蒜、甘薯、花生、辣椒、棉花等典型代表新品种60余个,优化集成新技术23项。20多位专家围绕玉米提质增效生产、水稻病虫害防治、大豆丰产增收、甘薯产业化发展、蔬菜绿色生产等生产关键技术分别进行讲解。市农科院通过这种方式把好的品种和技术在田间进行展示,将好的成果呈现给农民,让农民看得见、学得来、用得上,打造了一种新的接地气的技术推广模式,创新了服务农业新机制,值得在全市进行复制与推广。 市农业农村局张洪雷局长在讲话中指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运行、“三农”工作成效显著。成绩的取得与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密不可分,更与市农科院全体科技人员的辛苦付出密不可分。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今天把农业科技成果展示现场会与田间大课堂结合在一起召开,既创新了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又实现了科研与生产的有机融合。同时,期望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以产业需求为需求、强化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科技大户等的对接,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在生产中搞创新,以创新促生产,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近几年,济宁市农科院紧紧围绕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开展共性、关键性技术研究,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重点成果培育,改革创新服务模式,注重科技扶贫。建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32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12个,市级11个。共承担和完成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380余项(次),获得各级成果奖励260余项(次)。引进收集各类农作物资源20000余份,自主选育出小麦、大豆、玉米、甘薯、辣椒等农作物新品种68个,其中玉米14个、小麦 7个、大豆18个、甘薯15个、花生9个、蔬菜4个、棉花1个。技术集成创新重要成果60余项。建设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30处。年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农机人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4000余人次。实现重大成果和技术转让60余项,创造社会经济效益500多亿元。为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在表示,市农科院全体干部职工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开放协同的发展方向,坚持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做到“一团队一课堂,一所一样本”,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让科研人员扎根乡村,更好地服务农业主战场。 国家、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各示范县团队成员、济宁市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各县市区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3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科研处、办公室、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0-08-25]
我院组织离退休干部收听收看“全省离退休干部脱贫攻坚云报告”
为积极引导我院广大离退休干部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凝聚桑榆力量,8月14日上午,市农科院组织离退休干部收听收看“全省离退休干部脱贫攻坚云报告”,农科院20多位离退休干部参加。 会议邀请省扶贫办副主任宋文华就国家脱贫攻坚政策、我省脱贫攻坚举措、下一步如期打赢脱皮攻坚计划安排等作辅导报告。收看云报告后,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填写调查问卷,并纷纷谈体会感受,感受颇深。大家表示,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号召,力所能及投身脱贫攻坚,为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为脱贫攻坚帮智出力。 (离退休人员管理处、组织人事处、院办公室、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0-08-19]
济宁市农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2020年7月13日,济宁市农学会改选换届大会暨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济宁市农科院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有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杨洪宾研究员、济宁市科协党组纪委委员李昭文处长、济宁市民管局陈玉芬主任,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以及来自全市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及涉农企业的理事、会员代表60余人。会议由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徐成忠研究员主持。 在开幕式上,任艳云书记肯定了农学会自1980年成立以来,在历届理事会的带领下,在农业科普、科技推广、成果转化、学术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对下一届农学会工作提出期望。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杨洪宾总结了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并对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了工作要求。本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济宁市农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和《济宁市农学会章程》修改报告,审议通过了第五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济宁市农学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理事长与副理事长、秘书长及监事,新当选的理事长孔晓民发表了热情真挚的讲话,感谢上级学会领导和同仁支持,对本届农学会工作提出了具体工作部署。 济宁市农学会作为团结、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发展生产、研究创新、学术交流的社会团体组织,汇集了济宁市大批农业优秀专家,学会将致力于济宁农业发展需求,结合专业特点,以提升建言献策水平、科普服务水平和学术交流水平为着力点,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为再创济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市农学会、玉米所 供稿)
[2020-07-28]
听民意 察民情 --市农科院发挥专长为姜郑村举办葡萄种植培训班
市农科院认真落实“民意5来听”活动,在了解到姜郑村村民对葡萄种植技术有强烈需求的情况后,7月16日市农科院举办了“民意5来听“姜郑村农业科技讲座,邀请专家——省农科院林果所李晓军研究员、市派农业农村局”民情书记“十队全体成员、村干部、全村40多户葡萄种植户参加培训会,省农科院林果所李晓军研究员现场授课,李研究员对葡萄种植过程中常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喷药注意事项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讲解。 李研究员授课后种植户询问热情依旧高涨,李研究员又解答了生产中存在的多个疑难问题,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市农科院以实际行动扎实推进“民意5来听”行动深入开展。下一步,将立足部门职能,开展农技推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工作以解决群众农业生产问题,积极响应民意“5”来听活动,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提供解决途径。 (玉米所、小麦所、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0-07-28]
我院义工团联合市慈善总会义工六团共同开展社区公益活动
为更好地服务社区老年人,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馨,农科院义工团联合市慈善总会义工六团7月24日上午在农科院宿舍区共同开展了一次公益活动。 义工团的志愿者们早早来到社区服务中心,大家按照分工,准备好工具,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理发师开始与老年人边拉家常边精心修剪头发;修脚师傅还专门为活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娴熟精湛的手艺让老年人赞不绝口,感谢的话重复了又重复;量血压、测血糖、修剪指甲、针灸按摩服务也得到闻讯而来的老年人的欢迎。 这是我院义工团与慈善总会义工六团第二次进行联合公益活动,这种“社区+义工”的服务模式,充分调动了社区内外的义工资源,为志愿者提供了爱心平台,两次合作均取得满意成效,备受赞誉。社区老年人纷纷表示,希望这样的公益活动长期开展下去。这也是两个公益团体的初衷——为社区老人提供优质、稳定、精准的公益服务,将“敬老、爱老、助老”的爱心延续传承下去。 这位老人对志愿者服务有感而发为公益活动现场赋诗一首 (义工团 供稿)
[2020-07-27]
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联合举办“土壤连作障碍修复技术”培训班
为切实解决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由于多年种植产生的土壤连作障碍,恢复土壤健康,提升农产品产量与品质,济宁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于7月17日举办了“土壤连作障碍修复技术”培训班,邀请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胡树文教授作了《设施农业土壤改良新技术》报告,胡教授针对土壤连作障碍形成原因、存在问题和关键修复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市农科院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黄信诚研究员就缓控释肥料技术、控释肥研发和使用、控释肥国家标准以及真假控释肥鉴别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各县区科教站、土肥站及新型农业经济组织管理者100多人参加培训。 两位专家授课后通过现场互动等方式,解答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多个疑难问题,取得了很好效果。 (科研基地服务管理中心、中心实验室、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0-07-20]
页次:58/77页 共 767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