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我院科技特派员到鱼台县开展科技帮扶活动
4月16日,我院科技特派员到鱼台县开展科技帮扶活动。他们先后深入张黄镇军城村、唐马镇杨宅子、赵庄、田庄和王庙镇的后皮店、庙庄等十几个省定贫困村,就群众小麦、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现场发放《水稻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手册》50余本,并无偿提供水优质水稻新品种徐稻9号1500公斤,价值一万余元,受到了帮扶群众的欢迎。鱼台县科技局马玉树副局长等陪同参加活动。 (农场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供稿)
[2020-04-18]
科技扶贫,决胜全面小康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特派员在行动
科技扶贫,决胜全面小康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特派员在行动 4月15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优秀科技特派员马井玉副院长应邀参加了山东乡村广播12396科技热线专栏《决胜全面小康,科技特派员在行动》直播节目。 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向全省听众介绍我院科技特派员科技扶贫所作工作和取得成效。一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近几年,济宁农科院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精神,扎实推进科技帮扶工作,突出人才、技术和项目优势,结合贫困村生产条件,挖掘生产潜力,培植产业扶贫。共派出科技特派员28人次,深入到泗水、梁山、汶上、嘉祥、鱼台等县对口帮扶31个村,256户农户脱贫致富。建立了“1+N+1”科技扶贫模式(即1位科技特派员+N个团队+1个帮扶村),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11月被山东省科技厅评为“山东省科技特派员优秀组织实施单位”,两名同志被评为“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比如,我院科技特派员黄信诚同志及其团队对口帮扶鱼台县3个乡镇20个村,紧紧围绕优势产业水稻的新品种引进、绿色优质生产技术的推广等做了大量工作,每斤稻米卖到10元,极大调动了老百姓种植优质水稻的积极性,带动周边村发展300亩。我院的甘薯创新团队,对口帮扶泗水县2个乡镇4个村,引进鲜食及加工用型甘薯新品种,推广绿色生产、健康种苗繁育、机械化作业技术,亩收益2000-4000元以上。马井玉副院长在汶上县的对口帮扶村,针对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示范推广新产品新技术上做了大量工作。同时,针对嘉祥县的大豆、鱼台县的毛木耳、金乡县的大蒜、辣椒、蔬菜、畜牧等等,将人才、技术优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好脱贫帮扶工作。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帮扶力度。依托各职能部门、各创新平台、大院大所、大专家,对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等加大培训力度,2019年度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观摩、培训会等47次,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农机人员、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4000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普技术资料2万份(册)。例如,在汶上帮扶村开展科技帮扶脱贫工作的科技特派员,近3年来40余次到村里开展调研和培训活动,及时了解科技示范户及本村村民对科技的需求,培训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帮助他们解决蔬菜种植及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开展新品种引进及新技术培训。引进农作物及蔬菜新品种,送科技资料和农资下乡,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及时将《冬暖大棚番茄最新实用技术》等科技图书、粘虫板、新型生物杀虫剂、杀菌剂、助剂等农药和新型机动喷雾器、新型脉动式弥雾机的药械等物资送到帮扶村和帮扶户家中,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市农科院下一步将对帮扶户继续跟踪,因势利导地开展精准培训,努力使更多的农民向技能型、智能型转变,培养更多的“土专家”,充分发挥技能示范和致富示范的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终帮助他们找到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路子。疫情过后,我们将带领科技示范户外出参观学习,并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充分发挥“1+N+1”科技扶贫模式工作成效,同时不断探索科技帮扶长效工作机制,在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济宁市乡村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研处 办公室 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0-04-16]
市农科院百余名党员踊跃捐款助力疫情防控
日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向各级党组织发出组织党员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号召,济宁市农科院广大党员自愿捐款,以实际行动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活动中,院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党员迅速响应,纷纷踊跃捐款,为抗击疫情奉献爱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月28日上午,济宁市农科院在职党员冒着蒙蒙细雨为战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基层干部群众、公安民警和社区工作者自愿捐款,仅仅一个上午就筹得捐款11440元。大家纷纷表示:“为党和国家分担一点是我应该做的,作为一名党员就应该走在前面”。 特别是我院离退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此次捐款献爱心活动。“湖北是革命老区,我曾经在湖北工作战斗过,对那里的人民有一定的感情,我要献出一份爱心,以表防抗之心”。87岁的离休老党员朱海明同志拿出5000元积极捐款;“抗击疫情,我是党员我要尽一份力”!退休干部郭新平、孙惠兰、周均湖、尹逊利、郭来地也纷纷慷慨解囊,长长的名单上记录了离退休50多位老同志的姓名。曾经青春献三农,如今退休不退后,耄耋之年的他们有的经历过战火,有的在与病魔抗争,有的还在发挥余热...... 大事看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农科院迅速成立预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扎实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协调联络组、疫情防控组、舆论宣传组各司其责,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建立应急预案,健全工作机制。院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示范,院属各单位迅速行动、周密部署,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冲锋“疫”线,全院疫情防控和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广大党员主动请缨、踊跃报名参战先锋突击队、“四进”攻坚行动;到社区“双报到”, 协助做好疫情联防联控措施和责任落实,积极筹措捐赠防疫物资,开展走访慰问、志愿服务活动;派驻基层第一书记坚守岗位、实干担当,在投身疫情防控一线中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 院疫情防控和科研工作有序开展,党员们纷纷表示,坚决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市委要求,思想不松懈、作风不松垮、工作不松劲、纪律不松弛,众志成城、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为疫情防控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组织人事处供稿)
[2020-03-13]
济宁市农科院义工团开展“爱心助农”公益活动
以往春节前后正是农副产品销售的旺季,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一些特色农产品因物流等原因面临销售困难。3月3日,据济宁电视台直播民生栏目介绍,由于新冠肺炎防疫防控物流畅通受阻,济宁忠诚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臧秀霞生产的草菇正在基地滞销,企业遇到了暂时的难关。媒体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携起手来献出一份爱心,积极帮助困难企业解燃眉之急! 3月5日,得知这一情况后,济宁市农科院义工团决定伸出援助之手,开展“爱心助农”的公益活动,号召大家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尽一些微薄之力,帮助困难企业共渡难关。在义工团长的发起和倡导下,义工团志愿者们积极响应,发起爱心认购接龙,你三斤我五斤,当天,四十多名志愿者就认购草菇百余斤,筹得现金一千四百余元。3月6日上午,认购款全部交付到臧秀霞手中。 下一步,济宁市农科院将继续发挥志愿者服务作用,扩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掀起人人关心、支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农科院义工团供稿)
[2020-03-06]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开展甘薯生产技术指导工作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依托单位济宁市农科院各项工作要求,在参与做好依托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当前甘薯生产技术指导工作,“两手抓、两手硬”,在抗击疫情战斗中打造农科精神,树立了良好形象。 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通过互联网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区部分地区有种植早春保护地甘薯及繁殖大田苗的习惯,一般在1月初开始在冬暖式大棚育苗,我站积极对接金藤薯业、金薯薯业、汶上地瓜研究所等有关种薯种苗企业,通过电话、微信对在育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指导;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冬季一直在繁殖济紫薯1号、济薯25脱毒试管苗和原原种苗,我站相关团队成员积极对接该公司技术人员,通过电话、微信对脱毒苗快繁技术进行指导;通过建立的济宁甘薯试验站群、鲁南甘薯产业技术服务群、济宁市甘薯创新团队技术服务群等微信进行技术服务,近期已交流300余人次,技术指导100余次,发送信息500余条。通过这种“不见面、不接触”的方式,既杜绝了接触传染的风险,又及时解决鲁南地区甘薯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为鲁南地区甘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2月28日,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成星研究员和团队成员段成鼎高级农艺师赴济宁金藤薯业、汶上金田薯业、汶上地瓜研究所、汶上天地薯业、汶上润泽薯业等种薯种苗企业和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为有关甘薯生产企业复工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0-03-05]
市农科院召开视频电话会议对做好疫情防控和当前重点工作再安排再部署
2月17日下午,济宁市农科院召开科室负责人视频电话会议,对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市农科院疫情防控值守与当前重点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会议由院党委书记任艳云主持。 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任艳云同志指出,当前,疫情防控仍是首要任务,市里对防控工作又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大家一定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会议重新学习了上级部门《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十七个一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强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要按照院里安排部署,严格值守安排,坚守岗位,扎实履职,必须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要求,严格落实出入证制度、疫情报告、隔离观察等制度,不得误报、瞒报、漏报,不得干扰破坏疫情防控大局。各科室负责同志一定要遵守并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心里,并监督落实。 关于当前重点工作,任艳云同志要求,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科研创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各单位负责人一定要在抓好内部防控的同时,科学有序安排科研创新工作。上班人员一律戴口罩,进出办公区域一定做好信息登记、体温检测,一定避免交叉感染。大家要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的一号文件,认真研究科技创新工作怎样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经济、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更好地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2020年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农科院分层领导、各中层单位负责同志在各自办公室和值守岗位收听收看了今天的视频电话会议。 (济宁市农科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院办公室、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供稿 )
[2020-02-17]
省蔬菜创新团队积极开展雨雪强降温灾后生产技术指导
2月14-15日,济宁市迎来大范围降雪,平均降水量13.1毫米,最高气温降幅13~15℃,其中泗水县出现雨转雪天气过程,累计降水量15.2毫米,积雪深度6厘米,泗水县拱棚被大雪压垮100多个,受灾面积近200亩,这些拱棚大多数都是即将准备定植西瓜苗的生产棚,已经定植西瓜苗拱棚不到5%,个别为种植马铃薯拱棚,对下步西瓜苗定植产生较为严重影响。 2月16日,为应对这次雨雪强降温天气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山东省蔬菜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济宁市农科院副院长马井玉研究员安排团队成员蔬菜所张金科研究员、农产品所所长冯亚平农艺师、资环与植保所王付彬农艺师等农业专家前往蔬菜受灾较重的泗水县杨柳镇、泗河街道等地开展雨雪降温天气受灾情况调研,并指导灾后蔬菜生产,力求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天气带来的经济损失。 经过对泗水县被压垮的拱棚调研发现,受灾严重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大雪压垮的拱棚90%以上是菱镁骨架结构,少数是钢管结构,且拱棚内都无支柱支撑,抗压能力比较差;二、泗水县降水是先降雨继而转降雪,降雨伴随降温造成拱棚塑料膜表面结冰,进而导致降雪积压,不易滑落;三、降雪出现在夜间,降雪时间紧凑,强度较大,气温寒冷,农户人工除雪难度大、速度慢。 为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尽快恢复蔬菜生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及时做好灾害前期防御工作。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做好拱棚抗压加固措施,中间加设支柱,加固棚架,防止大雪压塌棚体。二、视灾害情况及时清除大棚上的积雪,尽量减少损失。三、加强对西瓜育苗棚管理,做好保温设施,确保苗床温度不低于10度,防止瓜苗冻害,晴天中午加强通风,降低湿度,促进扎根,防止幼苗徒长,增强瓜苗抗冻抗病能力。四、抓紧时间有序推进西瓜倒塌生产拱棚重建。对受损较轻的拱棚进行加固,对压垮的菱镁结构拱棚建议改建为有立柱的钢管结构拱棚。五、及时改种,调整茬口。对个别遭受冻害严重已倒塌大棚,应及时清园,调整茬口,改种马铃薯、小白菜、大白菜等,及时恢复生产。 (资环与植保所 王付彬供稿)
[2020-02-17]
济宁市农科院抗击疫情与科研创新“两手抓、两手硬”
院领导与科研人员进行小麦苗情考察 时令催人,农业科研的步伐不能止步,而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济宁市农科院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委各项工作要求,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当前农业科研工作,在防疫情、抓科研的双重考验面前,全院上下扛起责任,抓早抓实抓细,“两手抓、两手硬”,在抗击疫情战斗中打造农科精神,树立了农科院良好形象。 院领导与科研人员查看大蒜苗期长势 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在做好疫病防控的基础上,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开展。疫情防控仍然是首要任务,我院要求各科室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上级部门关于疫情防控各项要求,毫不放松,落实落细,严格值守。认真做好内部防控工作,严格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定期消毒、杀菌,上班必须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认真研究了本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安排部署了当前各项具体工作。在科研工作中,大家互相监督彼此提醒,避免工作人员聚集,保持安全距离,防止交叉感染。党员干部发挥了表率作用,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严格遵守法律、纪律以及应急时期相关规定。 检查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配套设施开工复工情况 2月14日,院领导带领科研人员驱车来到与中国农科院联合共建的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科研种苗发育生长、土壤水肥等情况,研判病虫草害防御措施,并查看了筹建中的仓库、晒场等配套设施情况,及时与项目区镇办及实施单位联系,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为复工复产做好准备。科研人员开展了小麦苗情调查、田间管理、独头蒜播种试验、辣椒不育株室内研究、种子储藏、发芽势、发芽率、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各项调查研究工作。科研人员还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对农业生产进行指导。我院创建了济宁市小麦技术服务、蔬菜生产等多个微信群,对全市广大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仅小麦技术服务微信群,春季以来已交流人数300余人,技术指导100余次,发送信息10000余条。通过这种“不见面、不接触”的方式,既杜绝了接触传染的风险,也保证了及时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为我市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科研人员开展小麦苗情调查、田间清理和小区实验的划锄工作 科研人员开展独头蒜播种试验 科研人员观察保存在室内的辣椒不育株 (济宁市农科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院办公室、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供稿 )
[2020-02-15]
党旗在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高高飘扬
——济宁市农科院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党员突击先锋队 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委组织部发出“红色动员令”,先后印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公开信》和《关于成立市直机关社区疫情防控突击队的通知》,号召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下沉一线,按照社区党组织安排,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济宁市农科院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走在肺炎疫情防控最前线,在接到《关于成立市直机关社区疫情防控突击队的通知》后,院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不到2个小时,全院共有49名党员干部自发写下请愿书,请求加入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 农科院党委经过认真研究考量,首批选派12名精干力量参加市直机关和市农业农村局组建的11支疫情防控“市直机关党员先锋队”。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队员纷纷表示:“我们作为突击队成员,坚决服从和严格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定和调遣,严格按照各项规定做好小区疫情防控管理工作,不缺岗,不空岗,坚决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战疫任务。” 目前,我院先锋突击队队员已全部沉到社区一线,以饱满的热情与街道干部、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等共同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报到党员服从街道统一安排,协助做好站岗执勤、出入管控、宣传教育、走访摸排、病毒消杀等工作。我院党员先锋队队员服从社区统一管理,自备防护用具,自行解决就餐、交通等问题,不给基层添麻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天气虽冷,难挡战“疫”热情;身心虽累,不改初心使命。我院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社区携手筑牢防疫坚强“堡垒”。 面对疫情,他们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民平安。他们是最靓丽的风景,最坚实的防线。 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队员曹健同志在济阳街道文胜街社区 我院邬天翔同志和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第55分队在财工街社区 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队员黄新阳同志在北湖明德花园 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队员李继存同志在观音阁街道中营社区利源广场小区 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队员王付彬同志在华兴小区 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队员薛发新同志在樱花小区西区 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队员高建党同志在如意嘉园南区 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第100分队队员吴静同志在许庄街道御景花园 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46队队员任丽华同志在观音阁街道东赵庄社区 疫情防控“先锋突击队”第54分队队员岳增辉同志在济阳街道文胜街卡点 (济宁市农科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院办公室、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供稿 )
[2020-02-15]
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 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当前正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济宁市农科院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严防疫情输入,严控疫情扩散,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全面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安排,市农科院紧急召开防疫专项工作会议,第一时间迅速传达市委、市政府有关疫情防治工作的指示精神,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对全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动员、安排。全院上下众志成城,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做好各项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成立了以任艳云书记为组长的市农科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协调联络、疫情防控和舆论宣传三个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安排部署,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以超常规的标准和措施积极应对肺炎疫情。 二、担当尽责,坚决遏制疫情进一步传播扩散 市农科院充分发挥优势,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强力执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院党委领导班子带领下,全院干部职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强化疫情防控措施。市农科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前期联防联控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充实安排了疫情防控24小时无缝对接值班制。对办公区大门、家属区大门、秦庄社区(包保网格社区)实行所有科级以上干部进行轮值,院领导全天候带班制。明确专人包保楼栋,全面排查、掌握内部干部职工和家人武汉返回和接触重点人员情况、市外返回人员信息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畅通。本着对生命、对疫情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压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日报告”制度。 (二)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院办公区宣传栏、家属区楼栋、家属区人员出入路口、疫情防控登记岗附近醒目位置张贴了疫情防控宣传页和宣传条幅;利用单位办公楼电子滚动屏全天候滚动播放有关警示语;加大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明白纸》、《济宁卫健委致全体济宁市民的一封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等内容的宣传力度,张贴到家属区每个楼栋,传达到每一位干部职工。既提高了人民群众对疫情的认识,又减轻和消除了他们对疫情的恐慌情绪。 (三)加强防控保障力度。防疫之战打响之时,我院立即筹备购置了部分消毒酒精、84消毒液、喷雾器等消杀药品及设备,对办公区、家属区楼道、走廊等各场所安排人员进行专业消杀。 2月1日、2日连续两天,我院又多方联系,筹措添购了一批口罩、消毒液、测温仪、脱脂酒精棉、喷杀壶、口罩、废弃物回收桶等防控物资,为防控工作提供充分物资保障。 (四)加强科技服务。鼓励专家通过电话、微信、工作群、视频等多种渠道,针对蔬菜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必要情况下,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做好防护、做好现场指导。 三、严防死守,以决战决胜姿态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严防死守不是被动应战,而是在防守基础上做到主动防控、精准防控、科学防控,落实好联防联控相关责任,形成合力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一)规范工作流程。市农科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各项防控工作的流程、标准,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干部职工防控疫情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严格工作环节流程和标准,提高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注重管理细节。市农科院加强人员管理,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对全院干部职工及家属、家属区出租户等人员春节假期外出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核查登记,详细了解登记所有人员的出行史、接触史和健康状况。要求有不适症状的人员及时向院办公室报告,并及时到指定医院就诊。春节假期正常上班后,在办公楼大厅设立检查岗,对值班人员检测体温,督导正确及时佩戴口罩。对我院及家属区实行更加严格的出入管控,只保留一个出入口,实行出入证制度。加大劝导工作力度,非必要情况,尽量劝导居民不要外出,确需外出采购日常用品的,依照有关规定执行。每一位职工、社区居民签订了“疫情防控承诺书”。 (三)不留防疫死角。市农科院安排值班人员每天对办公楼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做到无死角、全覆盖,保持办公环境卫生清洁。对走廊、卫生间、门把手、键盘和鼠标、办公电话等重点区域安排人员重点消毒、循环消杀。办公楼所有卫生间都摆放了肥皂和消毒液。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家属区,劝导家属区居民尽量不要外出,外出必须戴口罩,所有出入人员必须量体温。同时,负责逐户信息排查的同志继续深入到负责的住户进行信息排查。同时,按照要求督促包保社区小区全面对发热、身体不适的病人进行再筛查。各值班点同志按照规定进行无缝交接班。 四、冲锋在前,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农科院党员干部积极响应院党委号召,按照“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要求,闻令而动,勇挑重担,踊跃奔赴疫情防控一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把“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要求落实到一线,让党旗在防控疫情一线熠熠生辉。在各个值班点上,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作为疫情防控“排头兵”,冲在一线,站在排头,扎实工作,顽强拼搏,不畏艰难困苦,甘于无私奉献,忠实履行职责,赢得了群众赞誉,树立了市农科院良好形象。1月31日,市农科院接到《中共济宁市委组织部 中共济宁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关于成立市直机关社区疫情防控突击队的通知》,院党委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全院49名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志愿报名,彰显担当,纷纷写下防控疫情请战书,以实际行动检验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以鲜艳的党旗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信心。 疫情防控工作中,分管领导仇登楼和董和顺同志大年初二一早就值守包保社区;在难以买到非接触式测温仪的情况下,曹健同志主动从家里把给孩子用的测温仪拿出来提供值班值守用;范建芝同志家中公公中风住院,婆婆也在医院做手术,带班领导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特意安排其他同志替她值班,但被她拒绝了,坚持到秦庄社区防控疫情值班点值班,她说:“目前,我虽然还没有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但我一定要像其他党员一样,高标准严要求,做一名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2月2日上午,徐祥文同志特意来到疫情防控岗,对带班领导说:“我市成立的社区疫情防控突击队,还能报名参加吗?我也要参加,党需要,咱就要走在前列。”; 每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冯维青同志背着四五十斤沉甸甸的消杀喷雾器,奔忙于办公区、家属区、走廊里、楼道口,但从不见他叫苦叫累,只是默默地戴着口罩一次次、一趟趟,把承担的消毒杀菌的活儿干完、干好。“疫情在前我们不退,万众一心守护群众”,这就是每一位干部职工此时的心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下一步,市农科院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的坚强领导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措施,精准防、严格控,扎实做好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济宁市农科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院办公室供稿)
[2020-02-05]
页次:61/77页 共 767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