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我院召开农业科技文献检索培训会
2017年3月22日,我院邀请到山东省农科院情报信息所唐研主任、中国知网山东省分中心王德方经理等一行4人,来我院就如何更好地使用网络进行科技文献检索进行了培训。院属各单位负责人及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参加了培训会。 唐研主任分别就电子文献检索现状、国内外农业科技文献检索库情况、省农科院数据库检索利用以及图书馆业务工作等为我院科技人员分别作了讲解,并重点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平台等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最新功能等作了分析。中国知网王经理就升级后知网平台的最新功能、文献筛选、文献分析、工具书馆、翻译助手、全球学术快报等板块分别作了讲解。市农科院各科研科室科研人员参加了培训会议,会后就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与唐主任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科研处 供稿
[2017-12-18]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启动暨培训会在我院召开
2017年11月11-12日,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启动暨培训会在我院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农业机械研究室主任、山东农业大学候加林教授,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种质资源研究岗位科学家、徐州农科院杨峰研究员作了培训指导。 蔬菜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济宁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首先向试验站各示范县人员介绍了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形成背景、组织结构及运行概况以及济宁农科院的基本情况,并围绕试验站承担的大蒜、辣椒的科研现状及体系的工作安排,向参会的试验站团队成员及各示范县提出了工作要求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候加林教授向参会人员介绍了目前特色蔬菜体系的工作进展情况,结合机械岗位分析了当前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并在大蒜全程机械化生产方面给大家作了培训;杨峰研究员在大蒜育种、种质资源利用研究方面作了分析和讲解,并与各县技术人员探讨了目前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刘艳芝高级农艺师就我院辣椒科研开展情况向专家做了汇报,就大蒜辣椒套种及机械化生产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分析探讨。会上试验站团队成员与各示范县人员与专家就各县生产中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会议取得丰硕成效。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团队成员,金乡、巨野、嘉祥、兰陵和微山示范县体系技术人员、种植专业户等参加了会议。 科研处 供稿
[2017-12-18]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蒜茬棉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300亩核心示范田验收会在金乡和鱼台举办
2017年9月10-11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棉花产业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蒜茬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300亩核心示范田”现场验收会在金乡县兴隆镇张庙村和鱼台县鱼城镇夏庄村隆重举行。 山东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育种首席科学家李汝忠研究员、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青年人才邓永胜博士、济宁市农科院院长李素真、济宁市农技站站长杨洪滨研究员、鱼台县农业局局长张永强、金乡县农业局副局长刘子乾、济宁市农科院农牧中心韩团结、济宁市棉花试验站站长谢志华及团队成员、鱼台县棉办主任杜中民、金乡县农技站站长刘爱美、示范县技术骨干、棉花种植大户等代表3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李素真院长和李汝忠首席科学家为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棉花产业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基地揭牌。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山东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分别在金乡县和鱼台县建立棉花产业试验示范基地,目的在于加强济宁市农科院与金乡县和鱼台县农业科研交流合作,更加有效地服务于金乡和鱼台棉花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 金乡县和鱼台县两地揭牌仪式期间,济宁市棉花试验站站长谢志华介绍了“短季棉蒜后机械直播和蒜套棉简化高效栽培技术”项目的执行情况,对短季棉蒜后机械直播关键技术进行了讲解与答疑,李汝忠研究员、杨洪滨研究员、李福元研究员等相关专家,组成项目验收组进行实地测产,结果表明:鱼台夏庄和金乡张庙两处50亩短季棉蒜后机械直播核心示范田,皮棉单产分别为106.2kg/亩、102.6kg/亩;鱼台夏庄、鱼台大闫、金乡袁庄3处共200亩蒜套棉简化管理核心示范田,采用简化管理栽培技术,皮棉单产加权平均127.1kg/亩。在今年7-8月持续高温不利天气条件下,蒜茬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300亩核心示范田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通过现场观摩与测产验收,进一步加强了岗位专家、试验站、示范县和种棉大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经作所、农牧中心供稿 2017年9年16日
[2017-12-18]
第九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会议在山东济宁召开
3月30日,由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组织协调委员会主办、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的第九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会议在济宁市圣都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湖北等黄淮海地区11个省市的大豆产业方面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等24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新时期大豆发展前景和品种创新。会议由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任艳云主持,济宁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峰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邱丽娟研究员到会祝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大豆育种协作网主任委员韩天富研究员出席会议并发表了催人奋进、热情洋溢的讲话。 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协调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磊研究员做的2016年工作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盖钧镒教授作了题为《世界大豆熟期组的地域分布》的报告,为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黄淮海大豆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常汝镇研究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专家杨连群研究员、济宁市农业科学院玉米专家蒋飞研究员、吉林农业大学加工专家于寒松教授分别结合自己所研究的领域作了大会主题报告。李继存研究员介绍了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大豆科研和济宁市大豆生产情况,孙石研究员向大会报告了2016年黄淮海地区大豆新品种多点鉴定、适应性评价等试验总结,布置了2016年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系多点鉴定和适应性评价试验。大会举行了青年论坛,17位青年大豆研究人员分别作了大豆常规育种、品系鉴定、基因遗传、栽培植保、大豆生产等方面的论文报告,经过专家慎重评选,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会后,各育种单位交流了育种材料,这充分体现了黄淮海大豆育种人相互支持、主动帮助、坦诚合作的精神风貌。本次会议还进行了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组织协调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以卢为国研究员为主任委员的第三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组织协调委员会。 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协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学义研究员最后作了大会总结。他说,“协作网”已成为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技术、信息交流、材料交换的重要平台,得到广大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同,全体黄淮海大豆育种人在新一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组织协调委员会带领下,紧密团结、攻坚克难、真诚协作,为创造黄淮海大豆产业辉煌的未来努力奋斗! 会议期间还分别召开了“黄淮海大豆优质高产广适应新品种培育”项目预备会议、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重点任务工作会议和“大豆种质基因库基础群体构建与轮回选择”任务落实及研讨会。 黄新阳、赵云、李继存报道
[2017-12-18]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 2017年度大豆苗期考察报告
进入7月份,大豆生长进入较为关键的苗期阶段,为了解服务区域大豆出苗情况及生长状况,2017年7月24-26日,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组织试验站团队成员、示范县联络员,并邀请体系病虫草害防控专家智海剑教授、史树森教授、李凯教授等对5个示范县的大豆苗期生产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一)种植面积 今年,服务区域大豆种植面积继续稳中有增,5个示范县大豆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特别是汶上县、任城区增幅明显。大豆种植面积较大,种植较为集中的是梁山县,全县种植面积接近15万亩,拳铺镇就有8万亩大豆连片种植,多为农场及种植大户。我地区有生产销售豆种的区位优势,是全国大豆种子繁育的集散地,近两年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国产大豆一直保持着较好的价格,大豆种植面积增加,豆种走俏,大豆订单种植也促进了本地大豆产业的发展。嘉祥的一些种植大户甚至到汶上、任城承包土地大面繁育大豆种子。考察中还发现,服务区内还有2万亩左右鲜食大豆的种植,也多为订单种植。考察沿途中,我们还发现,一些河滩、路旁、山区、沿湖区、开荒、林下也连片种植了大豆,有的已成规模。 (二)各地播种质量情况 此次考察我们重点对2BMFJ-6型麦茬地免耕覆秸大豆精量播种机和当地简易播种机等不同播种方式的播种质量、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及大豆苗期生长情况进行调研。通过田间实地考察发现,服务区域内大豆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大大提高了播种质量,大豆苗期生长状况较好。考察中发现地区间差异显著,同一地区,农场、种植大户大豆生长情况要普遍好于散户及初种户,这与丰富的种植经验,先进的机械化生产和管理水平,以及优良品种的更新密不可分。同时农场、种植大户进行的统种统收模式也使得大豆生产条件要好于个体农民种植的大豆。但个别地区仍利用改装的小麦、玉米播种机进行播种,缺苗断垄及疙瘩苗现象较为严重,播种质量较差。滕州市西岗镇温堂村种植户满国强种植的50多亩徐豆14,由于第一年种植,播种机械也不配套,仍采用行距20多公分的种植方式,缺苗断垄严重,杂草防治效果也不好。巨野县种植大豆基本实现了机械播种,小面积地块多采用人工拉耧播种,且在多年大豆种植中形成大小行种植的习惯,播种质量较好,但用种量较大,出苗后要进行间苗定苗,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梁山等地采用当地生产的简易大豆免耕播种机播种,出苗比较均匀,播种效率高,基本满足生产需要。汶上县良种场、任城区、农科院农场采用体系提供的2BMFJ-6型麦茬地免耕覆秸大豆精量播种机播种,播种效率及作业可靠性较高,播种质量好,基本达到了苗齐、苗匀,尤其在秸秆量大的地块其优势更加明显。 在考察完济宁市农科院、汶上县麦茬免耕覆秸播种试验示范情况后,大家一致认为,2BMFJ-6型麦茬地免耕覆秸大豆精量播种机播种效果最好,这种大豆种植方式能够解决当前黄淮夏大豆播种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但应进一步提高机械性能和播种效率。 (三)各地苗情 今年,整个大豆苗期降雨量充足,土壤墒情适宜,5个示范县总体出苗率在8-9成,且豆苗长势良好,苗情达到近几年最高水平。针对苗期雨水充足可能会导致豆苗生长旺盛,中后期易倒伏的情况,各地区采用不同措施进行控苗。梁山县多采用“化控”,在大豆生长关键期结合病虫害防治进行化学控制;汶上县多采用前期增大苗后除草剂用量,在除草的同时进行“蹲苗”,后期根据苗情进行化控或不化控。 (四)苗期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示范县对大豆病虫害草害防除比较及时,总体发生较轻。除汶上县个别品种,部分地块大豆出现黄化外,其它地方病害较轻,虫害发生也不严重。任城区部分地块金龟子较多,史树森教授提醒种植户注意防治蛴螬,并提出具体防治办法。关于杂草防治,服务区域多采用苗后3-5叶期喷施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进行综合防治禾本科及阔叶型杂草,防治效果较好。 考察结束后,考察组一行人在滕州市农业局会议室对此次考察进行了总结。智海剑教授、史树森教授、李凯教授分别就“大豆抗病育种”、“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大豆症青成因及防治方法”做了讲话,并针对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解答。各示范县负责同志及种植户代表也谈了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区域的大豆产业化水平。 近年来,我区域大豆种植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考察中发现,体系研制的免耕覆秸播种机的播种效果最好,能够解决夏大豆播种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当地生产的简易播种机也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但在匀植保苗方面,特别是秸秆量大的地块,其播种效果要逊于免耕覆秸播种机。此次考察收获较大,对做好大豆中后期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我区域今后大豆生产储备了宝贵的经验。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 2017年8月8日
[2017-12-18]
农业部种子管理局调研组来我院考察调研
2017年10月29日上午,农业部种子管理局调研组一行4人来我院对科研育种、成果转化及科企合作情况进行考察调研。济宁市种子管理站苏遵鹏站长陪同调研。 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带领调研组参观考察了我院育种试验基地、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中心实验室,并召开座谈会对科研育种、成果转化及科企合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发展建议进行了深层次地交流。 会上马井玉副院长对我院基本情况、科研育种、成果转化及科企合作情况作了汇报。与会同志还结合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对农业科研院所在现代种业发展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和如何发挥作用、如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探讨交流。调研组对我院大力抓好科企合作,加快推动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以及成果转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我院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为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院办公室)
[2017-11-03]
我院与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建立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关系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协作创新能力,走出去、引进来,我院与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建立长期农业科技合作关系。 2017年10月27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任庆虎在香港大厦接见来访的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理事会主席米切尔.斯坦利先生(Mr. Mitchell Stanley)及总裁方洪先生(Mr. Eric Fang)一行4人,该中心为进一步推动、深化美国华盛顿、德克萨斯休斯顿及周边城市与山东省济宁市政府之间的创新合作,充分利用和引进美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及管理、科技创新、农业技术和食品安全、农业航天育种等领域的创新资源和技术,实现优势互补,推动促进济宁市经济社会发展。 10月27日下午,客人来到济宁市农科院进行实地考察并召开座谈会,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发堂主持座谈会。双方就农业新品种培育、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煤化工发展以及其它农业生态问题进行了很好的交流。深感双方在这些方面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经过协商讨论,初步达成如下共识: 一是加强农业新品种改良与培育的合作研究。 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的合作。 三是美国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心在济宁设立农业高科技转化中心。 四是加强人才交流合作。 双方在进一步沟通协商的基础上,于2017年10月28日签订了战略合作备忘录。
[2017-10-30]
我院专家到鱼台开展科技培训
9月29日上午,受济宁市粮食局邀请,我院副院长、山东省蔬菜体系植保岗位专家马井玉研究员,蔬菜所长、国家特色蔬菜济宁试验站张金科研究员,生态所长、山东省食用菌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刘前进高级农艺师,试验农场场长、山东省水稻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黄信诚研究员等有关专家到市粮食局第一书记帮扶村----鱼台县唐马镇后付村开展科技培训活动。专家们系统讲解了番茄、水稻、食用菌等作物的高产高效轻简化种植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解答了群众提出的技术问题,并到蔬菜、食用菌种植大棚现场进行了技术指导。此次活动发放明白纸和科技书籍100多份,培训农民50多人次,收到了群众欢迎。
[2017-09-29]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玉米竞争力提升行动兖州百亩示范方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兖州举办
2017年9月26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玉米产业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基地揭牌仪式暨“玉米竞争力提升行动兖州百亩示范方”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兖州区新兖镇大南铺村隆重举行。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张吉旺教授、山东省玉米研究所副所长刘霞研究员、山东省植保总站副站长刘存辉研究员、北京农林科学院张雪原研究员、济宁市农科院院长任艳云、济宁市农科院副院长马井玉、济宁市种子站站长苏遵鹏、济宁市农技站副站长徐成忠、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孔晓民及其团队成员、示范县技术骨干、玉米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等代表8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任艳云院长和张吉旺教授为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玉米产业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试验示范基地揭牌。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在兖州区建立玉米产业试验示范基地,目的在于加强济宁市农科院与兖州区农业科研交流合作,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兖州玉米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 揭牌仪式结束后,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吉旺教授介绍了“夏玉米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执行情况,对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进行了讲解与答疑,并代表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邀请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省植保总站及市农业局等相关专家组成项目验收组进行实收测产,结果表明: 106亩京农科728玉米示范田平均产量683.5kg/亩,比对照增产6.1%,在今年7-8月持续高温不利天气条件下达到预期指标,实现了节本简化、稳产高效、绿色生态的全程机械化生产。通过现场观摩与测产验收,进一步加强了岗位专家、试验站、示范县和种粮大户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玉米所、农牧中心供稿 2017年9年27日 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示范基地揭牌---直播民生—济宁新闻网 http://www.jnnenws.tv/look/2017-09/27/cms586494article.shtml
[2017-09-28]
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贾广东一行来我院考察调研
2017年9月16日,中国农科院党组成员、人事局局长贾广东带领战略合作考察组来我院进行考察调研,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发堂、市农业局局长张洪雷陪同考察。 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向考察组汇报了我院科技创新及平台建设情况。济宁市农科院经过近60年的不懈努力,发展成为专业齐全、成果显著、科研优势较为突出的科研机构。现建有各级研发平台24个,获得国家、省市级各项成果奖励260余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60余项,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大学等16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了技术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考察组领导和专家参观考察了农科院农场试验基地及平台建设。 贾局长对我院的科技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并表示今后将在一些相关领域与我院开展协同创新,为济宁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017-09-25]
页次:71/75页 共 74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