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我院在微山县举办“水稻稻田种养及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班”
7月10日,我院在微山县举办“水稻稻田种养及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班”。此次活动旨在送水稻种植技术下村入户,提升当地农民种植技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褚栋教授、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济宁水稻服务团团长黄信诚研究员、山东省科技特派员王茜研究员、鱼台县农业农村局杜中民研究员等分别授课。专家们就如何进行水稻稻田种养、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帮助村民们提高了种植管理水平。在互动环节,村民们积极提问,专家们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随后专家们携带了最新的水稻种植技术资料和示范品种来到农民水稻种植基地现场教学,与村民们进行了详细的技术交流和指导。在活动现场,专家们详细解答了村民们关于水稻种植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了水稻高产稳产的经验做法,并针对当地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推荐了适合的水稻品种。 微山县高楼乡副乡长张尊涛对此次活动的开展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此次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村民的种植技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今后能更多的开展这样的活动,帮助村民们提高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 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村民们的种植技能,也为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下一步,我院将继续深入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培训活动,辐射更多的农村地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信息所 供稿)
[2024-07-16]
棉花创新团队赴嘉祥县进行强降雨后棉花生产技术指导
2024年7月6日-9日,济宁市及周边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96mm。7月10日,棉花创新团队联合嘉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赶赴嘉祥县棉花主产区满硐镇、金屯镇及仲山镇查看棉田涝情,并向部分植棉大户发放甲哌鎓化控剂和技术资料,专家组一行结合各乡镇受灾程度及棉田长势,详细讲解了涝后棉田管理措施并提出技术指导意见。 对受淹涝严重的棉田,一是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避免长时间淹涝,二是要做好排涝后田间管理。 针对满硐镇的嘉祥县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徐村、李花园村、东刘村长势较弱的短季棉棉田,提出了亩追施尿素6-8公斤+硫酸钾5-8公斤、亩喷施98%甲哌鎓1.5-2克+5%吡虫啉50-60毫升的管理意见;针对金屯镇的王屯村、贾楼村及燕屯村施过肥的蒜套棉地块,提出了亩用98%甲哌鎓2.5-3克+5%吡虫啉50-60毫升液午后喷施的管理意见;针对仲山镇的顾庄、仲山北村、王庄村及李庄村偏碱性沙壤土春棉地块,提出了亩追施尿素8-10公斤+硫酸钾5-8公斤、亩用98%甲哌鎓2-2.5克+5%吡虫啉50-60毫升液午后喷施的管理意见。 此次活动,棉花创新团队实地掌握了嘉祥县棉花主产区受本次强降雨影响情况,并针对不同受灾程度及棉花生长状况提出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棉田受涝灾影响,确保济宁市棉花生产达到高质高效。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4-07-15]
我院大豆课题组开展防汛技术指导
近日,济宁及周边区域大豆播种后,旱涝急转,持续出现大范围降雨,致使部分农田出现涝渍现象,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为全力保障服务区域大豆生产稳定,7月9日,我院大豆课题组到任城、汶上、梁山等地开展大豆出苗情况调研及防汛减灾技术指导。 服务团一行先后深入到任城区振东家庭农场、汶上县棉花原种繁育场、汶上县郭仓镇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梁山县佳和家庭农场、梁山县馆驿镇西红庙村千亩方等大豆示范基地,对大豆出苗及生长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和综合评估,全面了解大豆播种时间、品种、施肥量、密度行距、田间长势情况、天气对大豆生长影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情况,为下步大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科学种植,提高单产、提升品质的种植目标,确保服务区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 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大豆生长期间汛期早、降雨量大,部分低洼地块由于短时集中强降雨,田间积水严重。为指导各地落实好大豆灾后田间管理措施,减灾保产,济宁市农科院副院长李素真研究员建议把农田排涝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因地制宜确定应急措施。全面排查沟渠容易淤堵点,迅速组织人力、机械,清理沟渠内散落的秸秆、垃圾、淤泥等,发现受灾地块,督促种植户快速排除农田积水,切实把强降雨对大豆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排水后及时中耕散墒、防治病害草害、适时化控防徒长、追肥补营养等。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4-07-12]
甘薯创新团队赴泗水县进行强降雨后甘薯生产技术指导
2024年7月6日-9日,我市及周边地区普降大到暴雨。7月9日,甘薯创新团队到泗水县甘薯主产区调研本次强降雨影响情况,并针对性提出了下一步田间管理措施,进行技术指导。 在泗水县泉林镇, 创新团队实地查看了泉林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驸马井村种植户甘薯田受强降雨影响情况,发现部分坡度较大的甘薯田被洪水冲刷严重,大多数坡度低的甘薯田受洪水冲刷较轻,但部分低洼地块仍有积水,创新团队对甘薯田下一步田间管理提出针对性建议。随后,创新团队赴泗水县苗馆镇山东金诺种业有限公司甘薯试验示范基地调查,看到该甘薯试验示范基地田间长势较好,田间已没有积水,但受本次强降雨影响,已有旺长趋势,提出尽早采用化控剂+磷酸二氢钾进行化控1-2次。最后,团队到本次强降雨最大降雨点(321.2mm)——泗水县杨柳镇泗水薯乡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万亩甘薯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调查,得益于其提前在甘薯田周围挖了排水沟,因此受此次降雨影响较小,甘薯田没有积水,由于前期进行了一次化控,甘薯田生长正常,但本次强降雨造成田间湿度较大,可能造成薯苗旺长,考虑后期仍会出现较大降雨,提出了尽早采用烯效唑+磷酸二氢钾进行调控的建议。 此次活动,甘薯创新团队实地掌握了泗水县甘薯产区受本次强降雨影响情况,并针对不同受灾程度及甘薯生长状况提出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泗水甘薯产区受涝灾影响,确保泗水甘薯生产今年实现高质高效。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4-07-10]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王凤忠研究员莅临我院对接交流
2024年7月7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加工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加工所所长王凤忠研究员莅临我院进行技术指导,与我院大豆课题组就大豆精深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对接交流,副院长、大豆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素真研究员主持座谈会。 李素真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我院基本情况,重点交流了我院大豆育种、科研项目开展及综合试验站工作,并就济宁种业发展、大豆精深加工、大豆全产业链发展优势等向王所长做了介绍。王凤忠研究员介绍了中国农科院加工所工作开展及研发团队在大豆高质量应用、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对我院自育高蛋白大豆品种山宁29非常感兴趣,表示将帮助我们对山宁29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含量等加工指标进行分析,以期深度开发应用。会后,大豆课题组成员陪同王凤忠研究员参观了我院大豆试验基地。 此次交流为我院今后如何围绕高蛋白、高异黄酮、无豆腥味等功能性大豆育种及品种高质优化利用指明了方向。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4-07-10]
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4” 生产经营权成功转让
2024年7月5日,我院成功举办“济儒麦24”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权公开竞拍会。经过多轮竞拍,济宁市圣地种业有限公司获得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4”的生产经营权。 济儒麦24(审定编号:鲁审麦20230012),原代号济农CH06,以良星619为母本,徐麦9169为父本,有性杂交后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20-2021年山东省高肥组第一年区域试验,产量为611.0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4.9%,2021-2022年山东省高肥组第二年区域试验,产量为653.8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4.2%,2022-2023年山东省高肥组生产试验,产量为582.9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4.04%。半冬性,幼苗半直立,苗色中绿,叶片上冲性好,株型半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茎叶蜡粉厚,熟期较济麦22相当或偏早,熟相较好。株高80.9cm,亩有效穗42-45万,分蘖成穗率48.1%左右;穗型长方形,穗粒数38.8粒左右,千粒重46.0g左右,容重794g/L左右;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半硬质。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综合抗病性较好,灌浆速度快,熟相好,适应性广,应用前景广阔,深受种植户的青睐。 近年来,我院小麦研究所在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上持续发力,通过审定并成功转让了“济儒麦19”、“济儒麦20”、“济儒麦22”、“济儒麦25”等多个高产优质绿色高效小麦新品种。2023-2024年度有2个品系参加国家黄淮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3个新品系参加山东省生产试验,有望通过审定。下一步,小麦研究所将继续以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为育种目标,以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做好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为抗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出贡献。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4-07-05]
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与质量安全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李秋教授一行赴济宁调研指导
近日来,我省持续高温天气,大田里的中药材作物进入质量控制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大田做好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时期。山东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与质量安全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李秋教授一行到济宁调研指导,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陪同考察调研。李秋教授一行先后到任城区郗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任城区四季牡丹园、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药材种植试验基地开展中药材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 任城区郗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成了以种植菊花、丹参、玄参等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在察看菊花、丹参等农作物的长势后,李秋教授表示,眼下正值高温时节,容易爆发一些病虫害,菏泽部分地区发现白粉虱踪迹,济宁市作为相邻地区要做好科学预防,严控防治标准,并针对高温容易灼伤作物叶片,提出了要采取适当遮荫措施,比如搭建遮阳网避免作物持续受到高温影响。同时流转土地要适当轮作,以免连作障碍影响种植收益。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药材种植试验基地,李秋教授采集了丹皮及土壤样本,并提出了要加深产业技术体系岗站合作,深度挖掘鲁西南特色中药材资源如济菊、猪牙皂等作物优势,助力济宁地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4-06-28]
中国农业大学刘庆昌教授来我院交流指导
6月21日,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刘庆昌教授来我院交流指导,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副院长翟红梅,甘薯创新团队参加座谈交流。 刘庆昌教授在任艳云书记、翟红梅副院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我院成果展厅,听取了院甘薯创新团队近年来研究情况介绍。在翟红梅副院长和甘薯创新团队成员的陪同下,刘庆昌教授参观了我院生物技术实验室,对实验室研发条件及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了我院后续开展甘薯分子育种研究的可行性;在提高甘薯茎尖脱毒率及相关实验操作的简单快捷技术方面给出了具体指导;随后考察了院甘薯试验示范田,对后续田间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4-06-28]
“七一”建党节:廉洁为政,砥砺前行
为迎接“七一”建党节,我院于2024年6月26日上午到牛运震事迹展览中心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约30名党员干部参加此次活动。院党委副书记张连秋,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加坤,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新建参加活动。 牛运震展览中心始建于2018年,占地13000平方米,包括廉政文化广场和牛运震事迹展馆,展馆分为空山堂、立德厅、立功厅、立言厅、立行厅5个展区,内部陈设以体现牛运震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历史文献为主,辅以他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贡献,详实展示了牛运震不平凡的一生以及他的为官三字箴言“俭、简、检”。本次“七一”建党节,通过开展“讲好廉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让廉政教育“活”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清廉守正、担当作为。 参观完毕后,大家对着党旗宣誓。通过此次活动,党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党的认识和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今后,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组织人事处 信息所 供稿)
[2024-06-26]
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科技周开展“科普服务活动进基层”活动
值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之际,为更好防控人兽共患病—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降低人兽共患病感染风险,净化养殖环境保护人兽健康,5月31日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联合济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赴三强农牧科技生态园,开展奶牛布鲁氏杆菌病检测与防控知识宣传活动。 三强农牧科技生态园位于石桥镇,目前存栏1100头进口荷斯坦奶牛,采用自繁自养模式。专家们首先对采集的467份牛奶样品,用牛布鲁氏杆菌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现场逐一进行了检测。检测完成后对牛场养殖人员分别讲解了布病的传播途径、感染主要症状、对人产生的危害及如何做好防护措施,特别是接生和流产处理时,要全程佩戴手套、口罩,及时消毒,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性传播;如出现发热、多汗、瘦弱、乏力、全身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查治疗。 此次科普服务进基层活动的开展,使牛场从业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布病预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效提高了布病风险防范意识。济宁综合试验站也会将人兽共患病与防控宣传作为重点工作持续进行下去,为济宁市牛产业养殖环境净化与健康持续发展尽一份科技力量。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4-06-11]
页次:15/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