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针对寒潮极端天气 应急服务蔬菜生产
大雪节气以来,冷空气频繁登场,济宁市出现寒潮雨雪天气,降温幅度达到10-15℃。为进一步加强日光温室管理,及时应对极端天气,把低温降雪危害降到最低,12月21日,济宁农科院蔬菜所徐宝连所长带领科技人员,深入到汶上县苑庄镇(道立农业合作社)、南旺镇,任城区长沟镇等地的蔬菜种植日光温室开展调研和技术服务。 调研中发现,一些大拱棚和老旧温室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或冷害;受冻雨大雪影响,不少日光温室保温被被冻到棚膜上,无法正常卷起,导致棚内闪苗;有的日光温室甚至一、两天无法正常卷起保温被,导致温室内种植的蔬菜不能正常见光,严重影响植株生长;部分棚室由于低温天气放风等操作管理不当,植株生长点受冻害;低温天气下放风不足,棚室湿度偏大,晚疫病、叶霉病等有发生趋势;受低温影响,番茄等蔬菜的上市时间预计将延迟。 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技术人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技术指导。一、及时整改棚室,为应对接下来的低温雨雪天气做好准备。通过在温室入口加挂防风棉帘、温室前脸加盖围帘等方式,增强棚室保温防寒效果,有条件的农户还可以改毛毡为保温被,以避免毛毡浸水解冻;放风口加增一道防风膜,避免寒风直接吹到植株;降温天气夜间加用增温块等,避免温室内温度过低;安装补光灯,特殊天气及时补光。二、加强田间操作管理,将天气影响降到最低。阴雨雪天气过后放晴时缓揭帘,避免突然强光造成植株闪苗;适当延迟浇水,或浇小水,保持地温,降低棚室内湿度;改喷雾施药为喷粉施药,及时预防黄瓜灰霉病、霜霉病、番茄晚疫病、溃疡病等病害;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强植株抗逆性,降低低温危害;及时摘除病叶、弱果,保持棚室内的清洁健康环境。 (蔬菜花卉研究所供稿)
[2023-12-23]
积极应对寒潮天气 市农科院小麦创新团队到生产一线指导农户搞好小麦田间管理
近期,济宁市遭遇大范围雨雪寒潮天气,雨雪范围广、降温幅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针对此轮寒潮天气,济宁市农科院小麦创新团队先后于12月7日、12月19日到兖州区、曲阜市、嘉祥县和汶上县等地,深入田间地头分析研判雨雪降温天气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并根据苗情提出技术管理措施。 12月19日,创新团队首先来到兖州区小孟镇东方家庭农场,农场主苏茂芳同志及10余位种植户一道参与了现场活动,创新团队对东方家庭农场示范种植的我院小麦新品种济儒麦19的分蘖数、叶片数、次生根条数进行了田间调查,种植的400多亩小麦播期播量适宜,个体健壮,群体适宜,达到一类麦田标准要求,明年有望获得高产。其他种植户又邀请创新团队到各自种植的麦田进行了查看,发现部分农户种植的小麦存在播期过早、苗量大、苗旺,有的地块由于整地质量差、苗弱、苗小等现象。针对不同的麦田,创新团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随后,创新团队来到曲阜市王庄镇鑫源家庭农场,对该家庭农场种植的480亩小麦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该农户种植的济儒麦20高产示范田,由于整地时水分含量较高,坷垃较多,但适当增加了播种量,播种后及时进行了镇压,当前苗量充足,但个体发育较弱。根据这种情况创新团队提出早春及时采取肥水一体化措施,可同时补充水分和氮素化肥,又可以避免大水漫灌带领地温降低不利影响,达到促苗转壮。最后创新团队又查看了汶上县、任城区部分麦田。 创新团队根据近期调查情况,针对农户密切关心的 “弱苗春季如何施肥浇水”、“小麦发生冻害后如何进行补救”等问题,提出如下的管理措施:第一,早春及早划锄,以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提高分蘖抽穗率。第二,对弱苗在年后小麦返青拔节期间,要及时施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保证养分供应,促进分蘖迅速生长,提高亩穗数,增加穗粒数。第三、对旺苗要及时进行镇压。第四,冻害麦田加强肥水管理。在小麦返青之后,对于受冻的麦田要及时补充氮肥、也可以喷施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叶面追施肥,或者喷施复硝酚钠和胺鲜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此来提高分蘖成穗率,将冻害损失程度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证小麦的产量。 下一步,小麦创新团队将会进一步深入田间了解小麦苗情,根据我市小麦冬季气象条件,针对不同土壤条件下的苗情长势,分类指导、因苗施策,指导种植户做好麦苗控旺促弱工作,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为我市小麦明年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3-12-23]
国家特色蔬菜体系济宁试验站赴大蒜主产区调研冬季苗情
2023年12月20日,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赴金乡县羊山镇、鱼山街道,菏泽市成武县大田集乡等进行实地调研。 济宁为我国大蒜主要产区,带动周边地区常年播种面积200万亩左右。近日济宁及周边地区发生寒潮降雪天气,最低气温降至-10℃左右,给在田作物生长带来一定影响。 当前,大蒜总体苗情较好,苗龄普遍在7叶1心期,寒潮来临前,大蒜产区经历了适当的降温锻炼,此次降雪寒潮没有造成冻害情况,土壤墒情较好。个别地块由于种瓣带菌造成根腐病发病较重,根据以上苗情,明年春季应及时喷施叶面肥和生物调节剂,及时防控根腐病、根蛆等病虫害发生,苗情较差田块冲施矿源黄腐酸钾、腐殖酸肥料等促进根系发育,并根据不同田块地力和墒情情况做好水肥管理。 (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3-12-23]
我院水稻品种济儒稻1号入围2023年《山东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3年《山东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其中水稻品种19个,我院选育的粳稻新品种济儒稻1号入选苗头型水稻优良品种,具备了升级为成长型和骨干型品种的实力,是黄淮稻区水稻品种的“潜力股”。 济儒稻1号2022年通过山东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2月被江苏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江苏省优质粳稻产业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评鉴为优良食味品种,并被安徽省引种备案。该品种口感好、品质优秀,米质达部标优质2级;产量高、综合性状好,两年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临稻10增产8.8%;茎秆粗壮,抗倒伏,落黄好、适应性广。济儒稻1号2022年通过山东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2月被江苏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集成创新中心、江苏省优质粳稻产业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协会评鉴为优良食味品种,并被安徽省引种备案。该品种口感好、品质优秀,米质达部标优质2级;产量高、综合性状好,两年区试和一年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临稻10增产8.8%;茎秆粗壮,抗倒伏,落黄好、适应性广。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完善品种济儒稻1号的配套栽培技术,挖掘品种增产潜力,积极联合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安徽明天种业有限公司,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培创高产典型,辐射带动品种应用区域增产增收。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供稿)
[2023-12-12]
高度重视强降温来袭,切实搞好麦田防冻关键技术落实工作
据气象预报,自12月11日开始我省将出现强降温天气,最低温度可能达-14℃至-17℃。目前小麦正处于越冬前生长阶段,由于前期温度偏高,生长进程较快,气温骤降可能对部分麦田造成不同程度的冻害,尤其是整地质量差、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土壤暄松、裂缝较多地块以及旺苗和弱苗地块易发生冻害,对小麦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科学应对本次大幅降温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保苗安全越冬,小麦所成员在降温天气来临之前,到嘉祥、梁山、汶上、高新区等地,进行生产宣传,指导广大种植户抓紧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加强冬前麦田管理,确保小麦安全越冬,为明年小麦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12月7日,小麦所王霖所长带领团队成员黄玲、王福玉和张玉丹一行,深入一线,先后到嘉祥县、梁山县、汶上县开展冬小麦墒情、苗情调查与田间管理技术服务工作。 调研团队首先来到嘉祥县求实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种植的小麦新品种展示田,公司总经理韩建召集公司团队成员10余人一同到田间进行了调查。调研团队在了解整地、施肥、播种情况后,仔细调查了种植的我院选育的新品种济儒麦19、济儒麦20、济儒麦24等品种的生长情况,对基本苗、叶龄、分蘖数及次生根条数等性状进行了仔细的调查。这部分地块播期适宜,播量适中,个体发育健壮,土壤含水量适宜,抗冻害能力强,强降温对这类麦田影响不大。随后调研团队对附近种植大户种植的过旺麦田进行了调查,通过基本苗、叶龄、分蘖、次生根生育性状的调查分析,认为造成旺长的原因主要是播种过早、播量过大。这类麦田要根据土壤墒情,采取机械镇压或者浇越冬水的措施,以减轻强降温对麦苗造成的伤害。随后调研团队又来到了梁山县馆驿镇,与梁山县农技推广站卢家文站长一道到馆驿镇种植大户张习良种植的麦田进行了调查,对部分种植较晚、坷垃较多、苗情较差的地块,提出了机械镇压、适量浇水的管理意见。 12月8日,在嘉祥县农业局农技站召开的农技推广体系示范主体与特聘农技员培训班上,王霖所长针对将要发生的强降温,当前麦田管理的技术进行了详尽的讲解,与会学员充分认识到冻害的不利影响及采取对应措施对小麦丰产的意义。会议结束后,许多种植户立即根据指导意见对自己种植的过旺麦田和偏弱苗麦田采取浇水或者镇压措施。培训会议结束后王霖所长和团队成员一道到汶上县南旺镇、刘楼镇的部分麦田进行实地调查和技术指导。 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团队成员与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详细的交流与探讨,对我市小麦生产的情况有了更深入全面的认识。小麦创新团队将深入全市各县区,实地调查小麦不同时期苗情长势,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助力我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3-12-10]
市政协主席霍媛媛考察调研“聚智惠农”界别同心汇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界别同心汇”创建工作,充分发挥聚识平台作用,12月8日上午,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霍媛媛带队到市农科院考察调研“聚智惠农”界别同心汇工作开展情况。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李敬,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徐兴华,市政协机关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荆波,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龙万华出席活动。市政协办公室、委员联络工作委员会负责同志,“聚智惠农”界别同心汇团队成员,部分农业界别群众参加活动。 霍媛媛一行对“聚智惠农”界别同心汇活动室及学而书房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2023年度开展聚识活动、服务界别群众情况。 霍媛媛对“聚智惠农”界别同心汇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她指出,要充分发挥界别同心汇聚识协商平台作用,聚焦党政中心和群众关切,精准选题、深度调研,广泛协商、高质建言。要坚持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把握好功能定位,努力把界别同心汇建设成为学习交流的园地、议政建言的平台、了解民生的窗口、凝聚共识的渠道。要以思想政治引领为先导,发挥行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开展特色鲜明的农业聚识活动,努力做到学习交流有收获、议政建言有水平、凝聚人心有力量。 下一步,“聚智惠农”界别同心汇将严格按照省市政协部署要求,紧紧围绕聚识平台功能定位,发挥政协界别特色优势,团结引领农业科技工作者、农科企业家,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政策宣讲、专业交流、协商座谈等活动,为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政协力量。 (办公室、院团支部、院青年工作委员会 供稿)
[2023-12-08]
我院2个大豆品种入围2023年《山东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3年《山东省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本次推广目录发布作物种类包括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棉花、花生和大白菜等七种作物,品种类型包括骨干型、成长型、苗头型和特专型等四种类型。共推介优良品种160个,其中大豆品种15个。我院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山宁17、山宁29分别入选成长型、苗头型大豆优良品种。 山宁17先后通过山东省、国家审定,该品种脂肪含量为22.13%,属于高油品种;山宁29先后通过山东省、湖北省、黄淮中片审定,该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45.40%,粗脂肪含量18.19%。是黄淮海夏大豆高蛋白型品种。这两个品种株型紧凑、抗病、抗倒、耐密植、抗裂荚、底荚高度适中、落叶性好,适宜规模生产趋势下机械化种植。近年来我院依托麦茬直播夏大豆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积极开展大豆新品种 “个十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培创山宁17高产攻关田4.6亩,产量达319.42公斤/亩;高产示范田820亩,产量达253.07公斤/亩。培创山宁29高产示范田200亩,产量达342.7kg/亩。 下一步我院将继续完善品种配套栽培技术,挖掘品种增产潜力,积极联合山宁17、山宁29种子经营权企业济宁圣源种业有限公司、济宁市圣祥种业、济宁圣地种业有限公司,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培创高产典型,辐射带动品种应用区域增产增收。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3-12-08]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2023年工作总结暨技术培训会议圆满召开
为更好地梳理、总结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2023年度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服务区域农技人员、种植户的大豆生产相关知识和理论水平,推动鲁南大豆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2 月1 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2023年度工作暨技术培训会”在济宁广电精品酒店圆满召开。国家大豆产业首席科学家吴存祥研究员、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示范县技术骨干、国家大豆集成创新中心济宁分中心服务县区农技人员、种子企业代表、种植大户等70余人参加此次会议。 会上,各示范县联络员分别对2023年度开展的各项工作,完成的任务指标、取得的工作成果、技术服务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地总结。在国家大豆集成创新济宁分中心2023年工作交流讨论中,来自台儿庄区、牡丹区、汶上县的3名农技人员就本年度服务区域大豆生产存在的问题、单产提升好的经验做法,进行了经验交流。李素真站长对济宁综合试验站及国家大豆集成创新济宁分中心的2023年度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各县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各县能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态势,把2024年度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促进鲁南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会后,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吴存祥研究员就中国大豆产业形势与发展举措作专题讲座。吴存祥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黄淮海大豆产区实际,重点讲解了麦茬大豆免耕覆秸精播、种衣剂拌种、症青防控、低损高质机械化收获等黄淮海夏大豆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3-12-05]
推广肥药减施增效新技术,赋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造成蔬菜品质下降,还容易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病害频发,产生面源污染等问题”,11月21日,在任城区孟营蔬菜种植基地,济宁农科院正高级农艺师、山东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刘艳芝站长正在耐心地向菜农介绍化肥减量增效关键技术。 当前正值大棚秋延迟茬口蔬菜座果膨大、越冬茬蔬菜开花座果关键时期,植株生长旺盛,需水需肥量大,遭遇冬季低温寡照天气,病害容易发生流行。为助力全市蔬菜稳产保供,提高菜农科学管理水平,山东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的技术人员深入到任城区、曲阜市、汶上县等地的蔬菜大棚进行田间调查与技术服务,把施肥用药管理的新技术、新理念送到生产一线。 近年来,老菜区出现多种土传病害问题,菜农逐渐认识到化肥使用不当以及连年重茬的危害。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市蔬菜大棚的化肥用量显著降低,菜农更加注重有机肥以及生物菌肥的使用。但调查发现,生产上仍然存在优质有机肥用量不足,微量元素肥料施用不当,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肥使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技术人员从有机肥的选择施用、按照不同作物的生长规律合理配比大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的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向菜农做了详细讲解与具体指导,并将培育菜地良好生态环境、种健康菜、挣长远钱的理念传递给农户。 针对今年的气候特点,技术人员还向菜农普及了暖冬天气条件下的蔬菜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下一步,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创新团队将针对农户在蔬菜施肥用药方面存在的技术盲点加强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户掌握科学生态高效的蔬菜栽培技术,保障我市蔬菜生产稳定,助力农户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3-11-27]
济宁市农科院举办青年科技人才专题培训班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青年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全院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和成长,为实现我市农业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11月22日上午,我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青年科技人才专题培训班开班。院领导班子成员,4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参加开班仪式。 会上,共青团济宁市委副书记李雪梅同志从时刻胸怀国之大者,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注重创新,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心境澄明,心力茁壮,免疫不良风气的腐蚀,牢牢树立风险意识、底线意识和保密意识三个方面对我院青年科技人员提出建议、寄予期望,为广大青年的成长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院做好新时期青年工作提供了动力。随后,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同志从有理想、肯奋斗、长才气、接地气四个方面围绕如何“练就兴农本领”为大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为青年科技人才们今后的成长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一定要按照任书记、李书记的要求,做有理想、肯奋斗、长才气、接地气的有为青年。要在党的领导和培育下,学习老一辈科技革命者攻坚克难之精神,培塑自立自强之品格,奋发奋勇、担当重任,以青年奋发自强推动我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此次培训班共三天,将邀请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丁照华同志讲授青年科技人才如何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院小麦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陈贵菊同志传达学习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讲述如何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嘉祥县农民合作社徐小占讲授科研人员如何在基层一线发挥科技力量;院全体党员及与会人员还将赴前往金乡羊山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前往金乡县高创科技示范园参加实践活动。 (组织人事处、办公室、院青年工作委员会 供稿)
[2023-11-23]
页次:24/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