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跟党奋进新征程 巾帼建功新时代 | 市农科院职工代表参加全市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专题会议
11月16日上午,济宁市妇联召开全市妇联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及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市农科院妇委会主任赵云,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小麦研究所副所长陈贵菊参加会议。 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尹露带领全体参会人员详细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丁薛祥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开幕会上的致词、谌贻琴同志在闭幕会上的讲话、黄晓薇同志作的大会报告、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等,同时结合全国妇联常委(扩大)会议、省妇联专题工作会议要求,研究部署学习贯彻落实工作。 “作为农业领域一名基层女科技工作者,我将谨记嘱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在这次专题会议上,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陈贵菊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参加10月23—26日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场的精彩盛况,分享了参加大会的所见所闻所感,结合自身工作岗位,谈体会、谈收获、谈思考、谈打算,从“树牢志向,做‘两个确立’的拥护者;科技强农,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投身公益,做科技种子的播散者”三个方面畅谈谨记党中央嘱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陈贵菊的宣讲,使现场的每一位参会人员都深切感受到了新时代中国妇女儿童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广大妇女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各级妇联组织、妇女干部对妇女工作的执着追求与使命担当。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中国妇女十三大精神的指引下,筑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勇担新使命。 市妇联领导班子成员、兼职副主席、副县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各部室及所属事业单位负责人;部分市直单位妇委会主任;各县(市、区)妇联主席、分管副主席和执委代表;全国、省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代表和巾帼岗位明星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 根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的规定,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召集。2023年10月23日上午,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李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丁薛祥代表党中央致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陈贵菊参加了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作为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代表以《牢记总书记嘱托,贡献巾帼农科力量》为题作了发言,在与会代表和广大妇女中引发热烈反响。 (妇委会、小麦所、办公室 供稿)
[2023-11-19]
述职评议见真章 凝心聚力再起航 我院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述职考评会议
10月27日下午,我院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述职评议会议,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闫璐出席并主持会议,副院长李素真,党委委员、副院长翟红梅、韩加坤、李继存,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新建等领导及中层负责人、部分老专家、优秀青年人才参加会议。 会上,院属20个单位或部门的负责同志结合各自第三季度工作实际情况,以PPT形式对第三季度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步工作计划进行了展示汇报,院领导、部分专家和青年代表结合各单位负责同志的述职情况和现实表现进行了评议,并现场打分、排出位次,为优秀单位颁发 “流动红旗”。考评结果将与年度考核挂钩。 闫璐院长对20个部门负责人工作汇报进行了总结,既肯定成绩,又点明问题,指明努力方向。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亮点与特色,所有部门在第三季度聚力前行,再攀高峰,齐心协力,共创共赢,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突破,这得益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他强调,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断攻坚克难解决生产科研问题,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全年重点工作任务而努力。 (组织人事处 办公室 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3-11-02]
济宁市农科院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为扎实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10月27日上午,济宁市农科院组织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党委书记任艳云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以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农业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题,为全体党员干部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任艳云作专题党课时指出:要在“五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必须在理论学习上狠下功夫,不断提高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二是必须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围绕重点工作、重点任务摸清底子、找准问题;三是必须在推动发展上狠下功夫,全面推动济宁农业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四是必须在检视整改上狠下功夫,全力解决好制约农业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五是必须在建章立制上狠下功夫,为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会议强调,要贯彻林红玉书记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有关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努力在农业强国建设中彰显市农科院作为、贡献市农科院力量,以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奋力“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以新思想、新作风、新成绩,书写农科新篇章。 (组织人事处 办公室 供稿)
[2023-11-01]
亩产312.01kg公斤!我院新育大豆品种山宁36喜获丰收
2023年10月10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小组,对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在汶上县棉花原种繁育场培创的30亩大豆新品种山宁36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高产示范田进行现场实打验收,创造了亩产312.01kg的高产典型。 大豆新品种山宁36有限结荚习性,株高66.5厘米,底荚高16.5厘米;主茎16.3节,有效分枝0.7个,有效荚41.7个,单株粒数116.5粒,株粒重22.3克,百粒重18.8克,粒质优;田间观察:抗花叶病毒病,抗倒伏,成熟后落叶干净,植株直立,株型收敛,全生育期99天。经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山宁36对SMV SC-3和SMV SC-7株系均表现抗病。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检测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2.83%,脂肪含量平均为20.23%。2021-2022年参加黄淮南片联合体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增产7.2%。2023年参加生产试验,有望通过国家审定。测产专家一致认为,大豆新品种山宁36粒形圆、大小均匀,顶土力强,发芽势强,适宜免耕精量机械播种;其株型紧凑、抗裂荚、底荚高度适中,落叶性好,适宜机械化收获,为黄淮大豆机械化生产提供了品种支撑。高产示范田集成了小麦秸秆全量覆盖还田、精量播种、良种包衣、精准施肥、绿色防控、低损收获等核心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下一步我院大豆创新团队将深化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优化集成、总结提炼大豆单产提升关键技术,高标准示范引领,促进区域大豆生产水平快速提升。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3-11-01]
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程高岫同志点赞我院科研工作:这个事情很有意义!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10月17日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程高岫到唐口镇杨庄村调研我院水稻试验种植情况。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郭东坡等相关同志参加活动,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水稻团队有关同志陪同调研。 在试验地现场,我院科研基地服务中心主任黄信诚详细汇报了水稻试验开展的具体工作,包括自主科研成果展示情况以及和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单位科研合作情况,介绍了各展示水稻新品种的特征特性。我院自主选育的水稻品种济儒稻1号,穗头大、茎秆壮,落黄好、长势清秀,呈现出一派丰收势头,各位领导在此地头驻足良久,对其田间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任艳云书记对市局领导给予我院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和鼓励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济宁农科院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要指示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做强“种子芯片”为重任,以试验示范基地为窗口,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持续打造我院品牌,扩大影响力,切实体现我院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程高岫对我院科研总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在参观完田间科研成果展示后说到:“这个事情很有意义!”。并指出,农科院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不懈加强粮食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更强适应性的优良品种,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供稿)
[2023-10-20]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薯新品种“齐宁18号”创济宁市紫甘薯高产新纪录
济宁市甘薯新品种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现场观摩会10月10日在邹城市城前镇召开,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城前镇人民政府签订了甘薯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协议并举行揭牌仪式。山东省农科院组织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有关专家对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齐宁18”等甘薯新品种高产攻关田进行了现场实收计产。每品种随机取5点实收,每点面积200平方米,经折算:鲜食型紫甘薯品种齐宁18鲜薯亩产4582.95公斤;鲜食型甘薯齐宁21号鲜薯亩产4350.85公斤;高淀粉甘薯新品种齐宁26鲜薯亩产3328公斤,折薯干亩产1344.2公斤。其中,齐宁18创造了济宁市紫甘薯品种鲜薯单产新纪录。 齐宁18、齐宁21、齐宁26均为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甘薯新品种,其中齐宁18是鲜食型紫薯品种,多次在全国甘薯新品种大奖赛中获得冠军,并于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0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020年被评为国家联合攻关第二届“食味十佳”甘薯品种,2023年被评为甘薯有机旱作“十佳品种”;齐宁21是鲜食型甘薯品种,多次在全国甘薯新品种高产高效竞赛中获奖,并于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2022年获得植物新品种权;齐宁26是高淀粉加工专用型甘薯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3-10-16]
国审玉米新品种“儒研818”创济宁市玉米高产新纪录
2023年10月6日,中国农科院、河南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和济宁市农技推广中心有关专家组成测产专家组,对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自育玉米国审新品种儒研818、儒研907进行了实地测产验收。儒研818实收亩产量977.48公斤,创造全市玉米高产创建新纪录,比去年增产19.15公斤。儒研907也达到实收亩产950.33公斤的高产水平。 儒研818为2022年国审玉米新品种,生育期106天,株型紧凑,果穗长筒型,穗长17.7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中抗茎腐病,籽粒粗淀粉含量74.82%,粗蛋白含量9.20%,粗脂肪含量3.45%。儒研907已通过2023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公告,生育期104.6天,株型紧凑,果穗长筒型,穗长16.1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中抗茎腐病,抗小斑病,籽粒粗淀粉含量75.33%,粗蛋白含量9.56%,粗脂肪含量3.61%。上述两品种均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陕西省、山西省、江苏和安徽等地区种植。今年在兖州区大安镇石店村建设了儒研818、儒研907密植抗逆丰产高效技术核心示范田300亩,主要集成应用耕地保育、密植精播与群体调控、肥水高效利用、绿色植保等综合配套技术,实现绿色丰产高效全程机械化生产。通过新品种及其配套增密抗逆绿色增效技术集成大面积示范,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提升了玉米大面积单产水平。 (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3-10-07]
我院联合举办脱毒甘薯种苗繁育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
为促进济宁市甘薯产业提质增效,2023年9月23日,我院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作物学会在邹城市张庄镇举办了“脱毒甘薯种苗繁育及肥水一体化生产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及邹城市农技人员、种薯种苗企业人员代表、专业合作社社员和甘薯种植大户等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邹城市张庄镇副书记镇长杭磊、市委常委人武部部长于恩旭、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史春余、济宁市农科院副院长翟红梅分别致辞;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李爱贤、栽培岗位专家张海燕就甘薯优质高产新品种和肥水一体化栽培技术开展了田间课堂培训;与会人员先后观摩了脱毒甘薯水肥高产示范田及机械化杀秧和现场收获,对邹城市甘薯东种西繁、脱毒健康种苗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学习。 本次脱毒甘薯种苗繁育及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的举办,加快了甘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升了甘薯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了甘薯产业化水平,推动了济宁市甘薯产业的发展。 (蔬菜花卉所 供稿)
[2023-10-07]
国庆我在岗:市农科院坚守农业科研第一线
国庆节期间,正值秋收农忙时节,四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济宁市农科院的职工坚守岗位、攻坚克难,坚持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用实际行动推动农业领域的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玉米课题组在国庆期间着重进行玉米科研品种收集。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收割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玉米研究所运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高效而快速地完成了收割工作。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国庆节休息时间进行了品种收集和研究。通过品种的收集和研究,玉米研究所将为玉米的适应性和品质特点提供更多的研究样本,为农民种植提供更多的选择。 小麦课题组人员坚持工作,充分利用十一假期时间进行试验育种材料的考种和杂种圃的种植计划,做好试验田播种前农药,化肥和机械的准备工作,以保证小麦各类试验在适宜的播种期内高质量完成。 大豆课题组则专注于大豆科研品种收集。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蛋白质来源,对于我国人民的饮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大豆课题组的工作人员们利用国庆节休息时间投入到大豆科研品种研究收集和采集的过程中。他们采用科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希望能够培育出更高产、更适应不同地区的大豆品种,以满足人民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 花生课题组则忙于花生品种的收集与筛选。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泛用于油料和食品加工等领域。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们克服艰苦的工作环境,投入到花生的收割工作中。他们通过采集各地的花生品种,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推动花生产业的发展。 水稻课题组的工作人员们利用中秋、国庆节休息时间,在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合作试验基地,对水稻新品种进行调查和选拔。他们对水稻的长势、抗病性能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以期培育出更适应各地环境的水稻品种,提高农民的收益和粮食产量。 国庆假期期间,正是大蒜试验蒜种精选备播、辣椒种质试验制种的关键时期,大蒜课题组一方面集中精力科学谋划试验方案,精选各试验种质资源材料,做好秋季试验播种的蒜种分瓣、考种、种质资源收集分类以及试验示范县的试验种植安排,同时做好辣椒制种、数据调查采集,大蒜组培试验调研等工作,确保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科研任务。 农科院的其他课题组也参与了品种收集等工作。他们致力于搜集和收集各类农作物的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选择和科研依据。 市农科院的专家们,在双节期间全力投入到农业科研和生产工作中,他们的辛勤付出无疑将为济宁市农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他们的工作也将推动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为实现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办公室 农业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供稿)
[2023-10-05]
科技服务进基层 助力三秋农业生产
当前,正值秋收秋种准备关键期。为落实秋播关键技术措施,切实提高农户的种植水平,9月19日,济宁市农科院联合驻嘉祥县金屯镇潘村工作队开展“科技服务进基层,助力三秋农业生产”农技专题培训活动。市农科院小麦所副所长孙雷明、王福玉,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刘艳芝,金屯镇潘村工作队全体成员、种粮大户等30余人参加。 专家组首先对金屯镇潘村种植作物、种植模式、土壤盐碱地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就提高种植效益,如何改良盐碱地进行深入交流。小麦所副所长孙雷明,详细介绍了盐碱地土壤改良途径与方法以及如何实现盐碱地小麦高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他指出可以采取水利改良、改变耕作方式、增施有机肥绿肥、使用合适的化学改良剂等多种措施进行盐碱地土壤改良,农户们纷纷表示非常实用。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刘艳芝,围绕甜瓜生产关键栽培技术,就当前大棚种植存在的主要问题、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进行了系统讲解,并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小麦所王福玉进行了《小麦高产抗逆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讲解,主要指导农户一定要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情况,进行品种选用,做到适时机械镇压,进行科学肥水管理以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从而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增产增效并重”。 通过此次培训活动,真正实现了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科研工作者的科技服务作用,把切实可行的技术真正送到农民手中,动员群众抓好秋播关键技术措施,助力推进三秋农业生产,为全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3-09-28]
页次:25/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