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储昭辉教授一行到济宁调研指导
炎炎夏日,目前水稻正值分蘖盛期,即将进入拔节孕穗期,正是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中期田管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储昭辉教授一行到济宁调研指导,先后到达济宁市农科院水稻基地试验田、任城区绿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任城区两河家庭农场、鱼台县润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现场指导,促进了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站合作,助力济宁市地区水稻产业绿色发展。 在水稻种植基地,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济宁市农科院科研管理服务中心黄信诚研究员介绍了济宁水稻试验站工作开展情况,针对特色水稻品种缺乏,开展水稻新品种选育、引进与示范,并结合稻田杂草种类调查和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施、富硒香米标准化生产、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开展试验示范工作,并详细介绍了省水稻产业体系岗站合作引进的智能病虫害监测防控系统设备。储昭辉教授围绕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与科学防治进行了指导,并指出警惕“三虫三病”(水稻稻纵卷叶螟、水稻钻心虫、稻飞虱及稻曲病、稻瘟病、纹枯病)发生情况,强调必须加强体系内合作跨区域监测,才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根基。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供稿)
[2023-08-04]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组织召开推技术提单产大豆苗期考察暨技术交流会
2023年7月25-26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组织召开推技术提单产大豆苗期考察暨技术交流会。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各示范县联络员、技术骨干、大豆种植户共计20余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示范县滕州市开展的新品种展示试验示范、示范县任城区开展的大豆种质精准鉴定试验、示范县汶上县开展的麦茬免耕覆秸精播技术示范及种衣剂拌种试验示范、示范县梁山县、巨野县开展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听取了各试验示范的详细内容、技术要领及种植管理经验,参会代表对服务区域大豆科研与生产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考察结束后,在巨野县进行了总结和经验交流。李素真站长就济宁大豆生产科研状况和特点、今年开展的试验示范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向各位专家作了介绍,并希望各位专家对济宁大豆生产和我站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试验站团队成员周延争高级农艺师针对当前病虫害防治、化控防倒、肥水调控等田间管理关键技术进行了现场培训。与会代表踊跃发言,大家认为,通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对本区域大豆生产有了重新的认识,看到了自身的差距。下一步各地应互相借鉴,取长补短,通过品种和技术的更新,推动和支撑本区域大豆产业的发展。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3-07-28]
述职评议亮成绩 卓力奋发再启程 我院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述职考评会议
7月28日上午,我院召开2023年第二季度述职评议会议,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出席并主持会议,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闫璐,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加坤、李继存,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新建等领导及中层负责人、部分老专家、优秀青年人才参加会议。 会上,院属20个单位或部门的负责同志结合各自第二季度工作实际,以PPT形式对第二季度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步工作计划进行了展示汇报,院领导、部分专家和青年代表结合各单位负责同志的述职情况和现实表现进行了评议,并现场打分、排出位次,共有10个单位获得“流动红旗”。考评结果将与年度考核挂钩。 任艳云书记对20个单位或部门负责人在第二季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各单位在第二季度凝心聚力、卓力奋发,履职尽责,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与大家共同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强调,要对照目标责任,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工作的每个环节,不断提升科研创新和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组织人事处、办公室 供稿)
[2023-07-28]
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领导专家一行 到我院考察交流
7月25日下午,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组书记、理事长刘瑞峰一行到我院考察交流,我院热烈欢迎并召开座谈会,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党委副书记、院长闫璐出席座谈会。 会上,双方分别就组织机构、科研情况进行简要介绍,任艳云书记根据聊城市农科院相关人员的提问,详细回答了我院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开展情况、科研成果及转化应用、人事管理等方面情况,双方就科研项目平台管理、职称评聘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通过这次座谈会,两院间增加了解,双方相互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将在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完善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会后,一行人参观了我院试验田。 (办公室 供稿)
[2023-07-28]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李良俊教授一行到济宁调研指导
为更好发挥农业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助力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和农业强市建设。7月21-23日,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联合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扬州大学李良俊教授、武汉市农科院刘正位研究员,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张家宏研究员,到我市微山县、鱼台县就莲藕产业发展、稻虾共养、藕虾共养开展调研指导、授课。 在微山、鱼台生产一线,专家们详细了解了当地水生蔬菜及稻虾共养、藕虾共养的种养、管理模式,并通过现场解答和座谈会的形式就种养殖户关心的品种选择、病虫害综合防治、高效种养式等技术问题给出了指导建议。李良俊教授和张家宏研究员还分别做了“水生蔬菜及其产业概况”和“小龙虾错时繁养模式创建与关键技术”的培训讲座,取得种养殖户的热烈反响。 张家宏研究员的小龙虾错时繁养,一稻三虾、一藕三虾高效绿色繁养技术,对传统的稻虾、藕虾共作进行创新,有望解决我市当前稻虾、藕虾种养模式中小龙虾集中5、6月份集中上市,价格低、效益差的问题。达到周年一季水稻/莲藕和三茬错峰龙虾(3、4月份稻前虾一茬、7、8月份稻中虾一茬、11月份稻后繁苗种虾一茬),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目标,综合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表示,下一步将和济宁市渔业中心等单位合作,积极引进岗位专家最新科研成果,开展“一稻三虾”、“一藕三虾”等高效种养模式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以科技创新推动我市相关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3-07-26]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种薯繁育与质量控制岗位专家王庆美研究员一行到我市调研
7月18-19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种薯繁育与质量控制岗位专家王庆美研究员及团队成员一行5人到我市甘薯主产区调研病毒病发生情况,副院长翟红梅、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成星、段成鼎研究员及泗水县、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人员陪同调研。 调研专家组在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原料生产基地、泗水县圣水峪镇及邹城市张庄镇、香城镇、城前镇甘薯大田生产现场进行了调研,对有关种薯种苗生产企业、种植户在甘薯种薯种苗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技术指导,并在邹城市城前镇进行了专题座谈。 调研情况表明,我市甘薯主产区推广种植脱毒甘薯后,甘薯SPVD等病毒病发生率比前几年明显降低,增产效果明显、种植效益高,深受种植户欢迎。今后几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对脱毒甘薯种薯及薯苗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王庆美研究员针对今后脱毒甘薯种薯繁育及脱毒薯苗培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出了详细的技术指导方案。 此次调研活动为我市甘薯产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甘薯产业在全国甘薯产业的影响力。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3-07-20]
院食用菌团队到曲阜孔林调查野生菌资源
为保护和合理利用食用菌种质资源,开展鲁西南地区食用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藏工作。2023年7月14日,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刘前进及团队成员王玉国、王付彬、冯雯杰等一行4人到曲阜孔林调查野生菌资源调查、采集。孔林占地近200万平方米,已由人工林演替为半自然林,植物资源极其丰富,植物群落构成独特,生态小气候特有典型,蕴藏有丰富多样的食用菌资源。 团队通过对孔林进行调查,共发现并采集野生菌种质资源样品10余份,包括灵芝、云芝、黑木耳、裂褶菌等野生资源6种,样品带回实验室后将对有驯化栽培价值的野生菌进行组织分离。通过此次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为我院鲁西南地区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增加了一批本土野生菌材料,有利于我院食用菌种质资源的保藏创新!下一步,随着气温升高和雨季来临,高温高湿的气候将为孔林野生食用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我们将持续调查孔林野生菌资源,继续丰富鲁西南地区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为食用菌品种选育提供支撑。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3-07-17]
院食用菌团队到泗水县开展技术服务
2013年7月12号,应市派“第一书记”泗水县金庄镇工作队产业需求,院食用菌团队到泗水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助力泗水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团队首先在金庄镇南玉沟村泗水嘉源农场进行了现场调研,详细了解了黑皮鸡枞菌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种植效益,并对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与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调研结束后,专家服务团队与泗水县农业农村局、金庄镇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泗水县食用菌种植大户在金庄镇政府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会上泗水县农业农村局蔬菜技术推广科科长亓瑞彤、市派金庄镇第一书记服务队队长张连秋分别对泗水县和金庄镇食用菌种植情况进行了介绍。专家服务团队就全省、全市食用菌发展情况做了介绍,并建议泗水县因地制宜选择林下资源利用量大、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好的食用菌品种,深挖农业产业衔接空间,加大食用菌生产规模,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菌业动力和生机。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3-07-17]
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在我市开展“甘薯科普科技济宁行”活动
2023年7月10日-11日,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会长马代夫研究员、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栽培研究室副主任靳容博士等专家在我院及邹城、泗水、曲阜开展“甘薯科普科技济宁行”科普活动。闫璐院长、翟红梅副院长与专委会专家开展了座谈,就目前济宁市农科院科研进展及甘薯学科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陪同甘薯专委会专家参观了院生物技术实验室、甘薯贮藏窖及甘薯试验田。 生物技术研究所黄成星所长、段成鼎副所长陪同甘薯专委会专家赴邹城市、泗水县、曲阜市开展活动。甘薯专委会专家专家们实地调研了邹城市张庄镇、城前镇,泗水县杨柳镇、星村镇、苗馆镇、圣水峪镇和曲阜市防山镇甘薯生产情况,与当地农技人员和种植户进行了交流和指导,并对我院安排的甘薯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等进行了技术指导,同时向邹城市张庄镇政府及甘薯种植大户赠送了《中国甘薯生产指南系列丛书》。 马代夫会长指出:济宁市在发展甘薯产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的优势,既要依托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淀粉型甘薯生产,也要充分发挥当地鲜食型甘薯产量高、品质优、供应市场时期长的优点,走规模化鲜食型甘薯生产及加工的路子,积极向产业化发展方向迈进。本次“甘薯科普科技济宁行”活动,将进一步促进我市甘薯产业健康发展,推动我市甘薯产业提质增效。 (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
[2023-07-13]
我院选育的齐宁26等3个甘薯新品种 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近年来,我院甘薯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优质、高效、抗病、专用型甘薯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在优质食用、淀粉加工甘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有了较大突破,近期我院自主选育的齐宁26及与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联合选育的齐徐28、齐徐37等3个淀粉型甘薯新品种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齐宁26登记编号为GPD甘薯(2023)370015。淀粉型品种。萌芽性好,蔓长中等,茎粗中等,分枝数中,成年叶及顶叶叶形为心形,叶色、叶脉色及顶叶色均为绿色,茎蔓色紫色;薯块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整齐集中;熟食味香、甜、面、沙、纤维少,食味优;耐贮藏。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检测,齐宁26薯块鲜基中干物率41.092%、淀粉27.114%、粗纤维含量0.947%、可溶性总糖含量2.802%。经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检测,齐宁26抗根腐病,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高感黑斑病,高感茎线虫病。2021年齐宁26参加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的北方薯区淀粉型甘薯优良品种评价筛选试验,6个试验点平均鲜薯亩产2496.9kg,平均干物率33.3%,平均淀粉率22.5%,平均食味77.8分。 齐徐28登记编号为GPD甘薯(2023)370017。淀粉型品种。萌芽性好,蔓长中等,茎粗中等,分枝数中,成年叶及顶叶叶形为心形,叶色、顶叶色及茎色均为绿色,主叶脉及脉基色为浅紫色;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整齐集中;蒸煮熟食口感甜、粘、沙糯、纤维少,食味优;春薯干物率30.5%左右,夏薯干物率27.5%左右。经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检测,齐徐28抗根腐病、感茎线虫病,感黑斑病。2019-2020年齐徐28参加了国家北方春薯区甘薯新品系多点鉴定试验,2年7个试验点鲜薯平均产量2644.7 kg/666.7m2,比对照商薯19增产16.12%;薯干平均产量833.1 kg/666.7m2,比对照商薯19增产25.70%;薯块平均干物率31.5%;商品薯率88.75%;平均食味总评分77.85,比对照商薯19高7.85分。 齐徐28 齐徐37登记编号为GPD甘薯(2023)370016。淀粉型品种。萌芽性好,蔓长短,茎粗中等,分枝数中,成年叶及顶叶叶形为心形,叶色、顶叶色、叶脉色及茎色均为绿色;薯块纺锤形,薯形美观,薯皮浅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整齐集中;蒸煮熟食口感香、甜、粘糯、纤维少,食味优。2019年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对齐徐37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和品质检测,结果如下: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高感茎线虫病;薯块干物率33.20%,淀粉得率20.87%,淀粉含量20.29%,直链淀粉含量17.99%。 2021年齐徐37参加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组织的长江中下游薯区淀粉型甘薯优良品种评价筛选试验,9个试验点平均鲜薯亩产1942.95kg,鲜薯产量在8个参试品种中位居第1位;平均干物率30.11%,平均薯干亩产600.3kg,薯干产量在8个参试品种中位居第2位;平均淀粉率19.84%,平均淀粉亩产385.5kg,淀粉产量在8个参试品种中位居第2位。 齐徐37 齐宁26、齐徐28、齐徐37甘薯新品种均为淀粉型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薯干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我市及周边地区丘陵山区及平原地区推广种植;将丰富我市淀粉加工专用型甘薯品种,满足广大种植户和淀粉加工企业对高产、高淀粉品种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助力我市甘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3-07-03]
页次:28/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