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翟红教授等有关岗站专家到我院考察交流
近期,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翟红教授,产后加工岗位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孙健研究员,漯河综合试验站站长、漯河市农科院张勇跃研究员及团队成员到我院考察交流。 8月23日上午,孙健研究员、张勇跃研究员等一行5人到国家甘薯高科技产业园、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进行了考察调研,并参观了泗水杨柳镇正在建设中“薯乐恬园”甘薯科技小镇;下午专家一行到我院考察交流,副院长翟红梅、生物技术研究所黄成星及甘薯创新团队成员段成鼎、井水华、范建芝出席交流会。 8月25日上午,翟红教授及团队高少培博士,张欢博士一行3人到我院考察交流。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主持了交流会,并对我院科研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甘薯创新团队汇报了我院甘薯科研进展情况,随后专家一行实地考察了我院甘薯育种试验田、生物技术实验室、济宁市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等;下午,翟红教授为我院科技人员作了“甘薯重要基因性状挖掘与种质创新”的学术报告,并到曲阜市防山镇考察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安排的优质专用甘薯新品种筛选试验等。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3-09-01]
科企+院所交流合作,助力鲜食玉米产业升级发展
8月26日,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玉米育种专家周广飞,嘉祥九州耕耘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等种企来我院实地考察,观摩交流鲜食玉米品种济儒糯16、济儒糯36的选育及田间表现情况。济儒糯16、济儒糯36是我院最新选育的鲜食玉米新品种。品种株型上冲,果穗均匀,根系发达,优质多抗,结实性好,比对照苏玉糯2号早熟1-2天,籽粒白色,皮薄,蒸煮后口感软糯香甜。两个品种均适宜春播或夏直播,夏播种植密度4000株/亩左右较为适宜。 玉米研究所所长蒋飞对我院鲜食玉米育种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详细描述了济儒糯16、济儒糯36的特性及优势,就长三角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及市场需求形势进行广泛交流。通过本次交流双方初步达成了品种引种试验及市场开拓等合作意向。 当前,鲜食玉米消费需求升级快,下一步将增强与企业对接,培育出更多适应不同地区种植的符合消费者消费方向的优良广适高产新品种。 (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3-08-30]
“济儒麦20”、“济儒麦22”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权成功转让
2023年8月25日,我院举办济儒麦20、济儒麦22小麦新品种经营权转让会。经过多轮竞拍,济宁市求实种业有限公司以99万元的价格获得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0”的生产经营权;济宁红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8.5万元的价格获得特殊用途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2”的生产经营权。院纪委、监督审计处对拍卖过程给予全程监督,院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主持了此次拍卖活动,院办公室、财务处、小麦所等有关同志及8家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拍卖活动。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闫璐、副院长翟红梅、李继存、纪委书记杨新建出席了此次拍卖会。 济儒麦20(审定编号:鲁审麦20220005),原代号济农17287,2019-2020年度参加山东省冬小麦第一年高肥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6.9Kg,比对照增产4.7%。2020-2021年度参加第二年高肥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8.3Kg,比对照增产6.6%。2021-2022年度参加山东省冬小麦高肥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9.7Kg,比对照增产5.3%。同年推荐参加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黄淮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今年顺利升入黄淮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 济儒麦22(审定编号:鲁审麦20226032),原代号济农紫麦1号,长芒、白壳、紫粒,为高产抗逆紫色小麦新品种。2020-2021年度参加山东省特殊用途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5Kg,比对照品种山农紫麦1号增产5.9%。2021-2022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82.4Kg,比对照品种增产6.0%。在2021-2022年度参加山东省特殊用途小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77.6Kg,比对照品种山农紫麦1号增产5.0%。 “济儒麦20”粒大饱满,高产稳产;株型紧凑,通风透光好,茎秆充实度高,抗倒性好;2022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该品种高抗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熟期适中,落黄好,深受种植户的青睐。“济儒麦22”丰产性、稳产性好,抗倒性强,熟相好;高抗条锈病,中抗赤霉病、纹枯病,越冬抗寒性好;富含大量花色苷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营养和保健功能,经青岛科创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测定,其籽粒花色苷含量为16.9mg/kg。 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0” 、“济儒麦22”的成功转让,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进程,通过以科研单位主导、企业承接、市场化运作的成果拍卖活动,更快、更直接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实现科企合作共赢,有效提升科研单位服务农业产业的发展能力,为我省小麦产业提质增效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麦研究所 供稿 撰稿人:张玉丹)
[2023-08-28]
济宁市农科院聚焦乡村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帮扶—塌陷地变“聚宝盆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近日,走进山东省嘉祥县梁宝寺镇三合村,块块稻田蓄水充盈、波光粼粼,田中稻秧苍翠,绿意盎然。看着眼前美丽的夏日田园,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块荒芜多年的塌陷地。“过去这里由于采煤,土地塌陷、常年积水杂草丛生,令人心痛惋惜。经过咱们市农科院专家指导,看着如今成片的水稻,我们充满希望。”三合村村民王利华说。 煤矿塌陷区综合治理,是国内外面临的大难题,济宁市农科院和嘉祥县政府就如何有效改良利用嘉祥县采煤塌陷地开展了多层次合作和调研。今年2月,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带领小麦、水稻、玉米、蔬菜等专家到嘉祥县开展“科技助农,振兴乡村”党建联建活动,并与嘉祥县政府签署农业科技合作协议,就采煤塌陷地治理问题确定了发展稻米产业的方向。3月1日,受济宁农科院院党委委托和省派嘉祥县工作队邀请,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继存、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黄信诚等一行,赴嘉祥县就采煤塌陷地水稻种植项目开展深入调研,经过实地勘察和技术论证,最终确定采取“企业+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水稻种植。院水稻创新团队积极制定了土地翻耕、肥水管理、水田建设等田间作业标准,并积极联系稻种、肥料、水稻插秧等相关工作,经过多方努力,顺利完成优质水稻新品种的种植工作,目前长势良好,成效初显。院水稻团队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稻田+养鱼+养鸭+养蟹”综合种养模式,一水两用、一田两收,实现经济生态双丰收。 科技引领,院地合作,是对‘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最直接的践行。近年来济宁市农科院探索了“创新团队+”的科技服务、技术推广、成果转化模式,将科研工作前置于生产一线,在实践中蹚出了一条科技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办公室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供稿)
[2023-08-25]
岗站合作助力水稻产业绿色发展
8月21日,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刘双喜教授一行和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在济宁任城区绿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稻种植基地顺利开展田间病虫害考察调研活动。目前水稻生殖生长进入抽穗初期,也就是水稻破口期,这个时期是水稻成长的关键期。黄信诚研究员进一步表明,水稻破口时对养分钾的需求量较大,建议进行叶面补钾,可提升茎秆养分运输功能、延缓叶片衰老、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调研活动中,山东农业大学机电学院刘双喜教授结合基地水稻病虫害调查情况,强调在做好水、肥管理的同时,也要加强病虫害管理。刘教授分别介绍了山东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如稻瘟病、稻曲病、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危害症状、发生趋势和防治措施。围绕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岗站合作进行深入交流研讨,并详细介绍了省水稻产业体系岗站合作引进的虫情监测防控智能一体机(XC-CP006)设备工作原理。虫情监测防控智能一体机可操作十台杀虫灯,采用宽光谱、多光源、多波段形式专用诱虫光源及智能高温灭活装置,可通过触摸屏查看该设备引诱害虫的识别情况显示,常见虫种的识别率可达到90%以上,为水稻病虫害的科学绿色防治提供有效依据。 通过此次深入调研交流,专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岗站合作,扩大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面积,不断改进探索新的技术加以应用,强化济宁地区水稻产业绿色防控技术支撑,打造智慧农业大舞台,促进济宁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助力济宁乡村振兴。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供稿)
[2023-08-24]
济宁市农科院举办高素质农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暨单产提升技术现场教学观摩会
2023年8月16日,济宁市农科院在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举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暨单产提升技术现场教学观摩会。来自邹城市、兖州区、泗水县、梁山县、鱼台县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400余名学员实地观摩了中心基地种植情况。市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李继存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油单产提升等技术进行了讲解授课。 市农科院历来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题培训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粮油生产“推技术、提单产”方针政策的具体举措。在玉米种植主产区,全面推行大豆和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既能稳定玉米总产,又能提高大豆种植产量,有效提高种植效益。 本次培训班,为广大经营主体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提高了科学种植技术水平,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3-08-17]
省政协“医者同心”“聚智慧农”界别同心汇跨界聚识活动在我院举办
为进一步发挥优势特色、开展界别协商、强化联系界别群众、凝聚共识,8月15日下午,市政协“医者同心”“聚智慧农”界别同心汇跨界聚识活动在我院举办。 省政协常委、委员联络委副主任孙山连,市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致公党济宁市委副主委、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孔祥利,市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民进济宁市委秘书长张学鹏,“医者同心”界别济宁市卫生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骆荣晖,市政协常委、山东省戴庄医院院长苏中华,“聚智慧农”界别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工作室主任等人出席活动。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提案委副主任、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主持会议,我院全体职工参加活动。 会上,孙山连主任强调,开展界别工作,一是要把握好功能定位,紧扣“聚识”这一功能定位谋划推动,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和特色特长,努力营造百花齐放,百汇争艳的浓厚氛围;二是要确定好影响对象,立足本“界别同心汇”成员的专业、区域优势,注重团结联系服务身边的群众,把更多的人团结凝聚起来;三是要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完善申报、运行、保障、管理等长效机制,提升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 苏中华院长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就心理健康现状、常见不良情绪、情绪调节与压力释放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讲授,引导大家更好地疏导精神压力、调节自身情绪,帮助职工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科学有效地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会后,参会人员对我院科研工作观摩指导。 (办公室 供稿)
[2023-08-17]
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站合作 中国芯片,智慧农业——智能病虫害监测防控系统济宁行
水稻病虫害具有种类多,为害重,形态变化大等特点,为了科学的监测、预测并进行预防和控制水稻病虫害,日前,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控与质量安全岗位青岛农业大学褚栋教授和济宁市综合试验站开展岗站合作,顺利完成水稻智能病虫害监测防控系统设备的安装工作,该设备由山东祥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智能病虫害监测防控系统设备根据不同的诱剂,可诱集不同的害虫。专业技术人员陈经理表示现在我们安装的是拍照靶标智能监测设备XC-PBB-V4,诱集的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拍照靶标智能监测设备主要以性引诱剂的方式,定向诱捕害虫并拍摄照片,同时采用物联网通信技术上传图片至系统监控平台,运用图像识别技术,实现了害虫的定向诱集、分类统计、实时报传、数据分析、远程监测、虫害预警和防治指导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水稻智能病虫害监测防控系统的建立可以提前获取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抓住有利时机采取防治措施,还可以积累数据,建立模型,为以后水稻病虫害的监测、预测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对农业增收意义重大。(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供稿)
[2023-08-07]
嘉祥县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赴我院开展观摩培训
7月30日和8月1日,市农科院联合嘉祥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00余人赴我院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观摩培训活动。 参训人员现场参观了玉米、大豆、水稻、甘薯、花生、棉花、辣椒、中药材等在田作物种植生长情况。有关课题组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各自在新品种、新技术上的研究成果,引来不少参训农户的浓厚兴趣和引进试种意向。 本次观摩培训活动宣传展示了我院农业科研成果,有效提升了参训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3-08-04]
山东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开展培训观摩会
8月2日,为助力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济宁市水稻产业服务团济宁市农科院科研管理服务中心黄信诚研究员一行到济宁市农科院水稻基地试验田、任城区两河家庭农场开展《富硒香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适于双减栽培的粳稻新品种济儒稻1号示范于推广》项目培训观摩会,数百名高素质农民参加水稻专题培训活动。 在现场教学观摩会中,黄信诚研究员详细讲解了水稻直播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稻田杂草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施、富硒香米标准化生产、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等技术,并详细介绍了省水稻产业体系岗站合作引进的水稻稻纵卷叶螟虫性诱剂装置及水稻智能病虫害监测防控系统设备。病虫害是大田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的监测,预测并进行预防和控制,对农业增收意义重大。水稻病虫智能监控系统设备,具备实时监测并诊断处理、丰富采集信息,使得整体监控信息更全面的有益效果,虫情测报灯可以使技术人员及早发现害虫的发生,进而采取科学的手段有效控制及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避免农药的滥用和误用,实现绿色防治,减轻农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让农业技术人员有更多时间处理其他工作,有效控制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维护稻米质量安全,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充分体现了“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的理念。 参加本次培训观摩会的种植户们反应积极,交流互动频繁,并指出活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济宁市水稻产业服务团将进一步深化科普惠农基层行动,推动水稻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向乡村汇聚,助力齐鲁乡村振兴。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供稿)
[2023-08-04]
页次:27/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