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深入金乡调研赋能辣椒产业
6月17日,为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蔬菜创新团队赴金乡县化雨镇、霄云镇等乡镇,开展辣椒种植、加工产业现状调研及技术服务活动。 在山东省金春雨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辣椒育种及栽培试验田,查看了我院辣椒新品种的田间表现,就辣椒植株表型数据采集、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管理等方面,与企业技术人员展开深度研讨。 在霄云、胡集等乡镇,针对目前辣椒田间生长情况,与农户面对面进行交流,在了解农户田间管理的情况后,就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开展技术指导。 下一步,蔬菜创新团队将依托山东省蔬菜产业体系的科研优势,通过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等举措,为金乡辣椒产业实现“品种优、品质高、效益好”的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助力当地农户在产业链增值中获得更多收益。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5-06-20]
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周波教授一行调研指导济宁薯类产业发展
2025年6月4日,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周波、栽培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柳洪娟副教授、机械岗位专家山东农业大学张万枝副教授及团队成员一行9人到济宁就薯类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薯类产业发展座谈会。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于安玲、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黄成星研究员、省薯类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徐宝连研究员及团队成员参加活动。 于安玲院长介绍了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人员机构、科研平台、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服务等工作情况。济宁综合试验站汇报了试验示范、品种选育、脱毒繁育及产业服务等工作情况。徐宝连研究员介绍了济宁市及周边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在生产中缺少具有区域优势的专用品种、适用于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的小型设备和马铃薯设施栽培技术不足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黄成星研究员就济宁区域甘薯品种开发、加工利用及区域品牌建设等方面分享了经验和建议。周波教授一行实地查看了济宁试验站马铃薯脱毒实验室、实生苗栽培棚、脱毒种薯繁育棚、杂交育种圃和杂交后代选择圃,详细了解了济宁试验站新品种选育和科技创新应用情况。在泗水县杨柳镇万亩甘薯产业示范园,参观了利丰集团甘薯全粉生产车间、粉条加工车间、产品展厅和甘薯高产示范基地。 周波教授对济宁试验站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济宁试验站作为省薯类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科研基础扎实、团队建设完善,在开展试验示范、技术服务、科研创新等服务地方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体系沟通,聚焦区域优势、提升技术集成、强化产业融合,持续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下一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将继续依托省体系技术力量,深化产学研融合,围绕区域特色主导品种、关键核心技术及全产业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推动济宁及周边区域薯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5-06-07]
加强科企合作,破解生产难题
为贯彻落实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学研合作,6月3日,院食用菌创新团队深入梁山县食用菌企业开展科技活动周专项服务,针对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供精准解决方案,为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在山东众成菌业有限公司,团队查看了竹荪菌种制作和猪肚菌菌包发菌情况,针对竹荪菌丝生长慢、活性弱等问题,联合开展培养基配方改良试验,并就猪肚菌发菌阶段的管理难点,从环境调控与杂菌防治两方面给出建议:发菌温度设定为23~28℃,空气相对湿度55%~65%,二氧化碳质量浓度0.05%以下;同时推荐使用生物源杀菌剂进行菌包表面喷施,预防杂菌污染。 在山东远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团队针对黑皮鸡枞菌覆土污染问题,提出“物理杀虫+生物杀菌联合土壤处理”解决方案,在有效防控土传病害的同时降低了农药残留,提升了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次科技活动周以“技术下沉·精准助农”为主题,除为两家企业提供定制化方案外,还向周边种植户发放了《食用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手册》等资料500余份。团队将持续跟踪,优化土壤处理与菌包管理方案,推动梁山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撑。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5-06-04]
济宁市农科院携手临沂农科院,共推大豆产业技术创新
为进一步强化区域间的农业科技协作,全力推动大豆产业技术创新升级,2025年5月28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继存研究员一行3人,前往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开展山东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站站互助”对接交流活动。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学兵主持了此次座谈会。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海燕、副院长张永涛、经作所负责人孙伟,以及山东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临沂试验站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了本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李继存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济宁市综合试验站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基地建设、成果转化、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做法。期望后续能与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在大豆优良品系异地鉴定评价、行业标准联合制订、高产高效示范田共建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携手提升试验站各项任务的完成质量,共同为大豆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张学兵院长随后对临沂市农业科学院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涵盖基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以及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多个方面。他着重指示临沂市综合试验站大豆团队,要与济宁试验站积极主动对接,精心细化合作方案,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各项联合试验工作能够高效、高质量推进。 此次“站站互助”交流活动成效显著,为济宁市与临沂市两地大豆产业技术交流构建起稳固的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深化体系岗站合作交流,为山东省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山东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 供稿)
[2025-06-03]
短季棉蒜后一播全苗关键技术暨省棉花体系创新成果观摩会在嘉祥县召开
2024年5月24日,短季棉蒜后一播全苗关键技术暨省棉花体系创新成果观摩会,成功在嘉祥县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召开。 会议由山东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魏学文研究员、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研究员、国家和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部分专家和成员、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棉花分团部分专家、嘉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鱼台、金乡示范县相关技术人员及植棉大户代表1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现场会由省棉花产业体系首席专家代建龙研究员主持。 本次现场会重点讲解、演示了短季棉蒜后一播全苗关键技术,展示了省棉花体系研发的鲁棉532、鲁棉551、鲁棉2387、鲁棉241等优良短季棉品种, 展示了体系研发的“棉花种药肥播种一体机”、“棉花旋耙镇压播种一体机” 等创新成果。针对鲁西南气候特征及土壤特性,该技术创新整合短季棉蒜后一播全苗技术的“浅旋耙镇压整地-机械高密度浅播-防控苗期病虫害”三工序一体化作业模式,破解了蒜茬棉花播种机械化操作的难题,成功解决了短季棉蒜后一播全苗的关键问题,打通了鲁西南蒜茬棉机械化播种轻简植棉的“最后一公里”,对加速推进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全程轻简化机械化生产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技术演示与现场答疑,成功搭建起“专家-企业-农户”的技术转化桥梁。 近十年来,依托于济宁市农科院的山东省棉花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在首席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开展棉花种质创新、蒜茬棉轻简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工作。选育的济5104、济棉6号、济棉7号等系列品种(系),多抗、优质、高产、稳产及适宜轻简操作栽培。研究集成了两大标志性棉花栽培技术:“蒜套棉防烂铃提质增效栽培技术”被遴选为济宁市2024年主推技术;“短季棉蒜后贴茬直播高效栽培技术”成功在鲁西南蒜茬棉生产区推广应用,并制定了济宁市地方标准。团队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4项,获省农牧渔丰收二等奖、三等奖3项,获齐鲁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山东省棉花生产先进个人、济宁市突贡专家、济宁市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系列创新成果为蒜棉生产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持续引领鲁西南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5-05-28]
济宁市农科院召开2025年三夏生产暨安全工作会议
5月23日,济宁市农科院2025年三夏生产暨安全工作会议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全面部署三夏生产、安全生产工作,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主持并讲话,院领导班子、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课题负责人共50余人参会。 会议传达了《济宁市农科院2025年 “三夏”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方案》。方案对三夏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要求各部门提高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加强农机操作、秸秆禁烧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开展全面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三夏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任艳云强调,三夏生产工作责任重大,全体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工作中。在做好生产工作的同时,安全生产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将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三夏生产全过程。 任艳云要求,全院科研人员要凝心聚力,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为推动济宁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为济宁市农科院2025年三夏生产、安全工作及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同时观看了《夯实基础 筑牢防线》——基层工作人员窃密泄密案例警示教育片,传达学习了省市警示教育会议精神。 (办公室 供稿)
[2025-05-23]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甘薯健康薯苗培育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在济宁召开
5月21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甘薯健康薯苗培育技术培训及现场观摩会在济宁召开。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马代夫研究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徐州市农科院副院长曹清河研究员,甘薯体系栽培研究室主任唐忠厚研究员,岗位科学家刘庆教授、赵付枚副研究员、张海燕研究员、侯夫云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高少培教授,甘薯体系南京、石家庄、烟台、郑州、漯河、宝鸡、运城、商丘试验站长,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等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办,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承办,甘薯体系种薯繁育与质量控制岗协办。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及团队成员,济宁综合试验站所属山亭、费县、泗水、邹城、曲阜示范县技术骨干,鲁南地区甘薯种薯种苗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代表共9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我院副院长翟红梅主持,任艳云书记致欢迎辞,马代夫研究员和曹清河副首席分别讲话。马代夫、曹清河、赵付枚、侯夫云等专家分别以 “我国甘薯产业和种薯种苗产业的发展与思考”、“我国甘薯健康种薯种苗产业现状与思考”、“甘薯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控技术”、“甘薯健康种薯种苗繁育技术”为主题开展了技术培训讲座。 培训结束后,与会人员赴汶上县次邱镇甘薯产业园现场观摩,参观了甘薯组培室、试管苗扩繁棚、大田苗扩繁冷棚及种薯贮藏窖等设施,提高了参会人员对建立脱毒甘薯良繁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下午召开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北方薯区岗站交流会,任艳云书记带领甘薯创新团队与专家一行进行了交流,向专家们介绍了我院近年来平台创建、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服务等工作情况。与会专家表示,本次观摩会对加强岗站合作,进一步扩大健康薯苗培育体系示范推广,提高鲁南地区甘薯种薯种苗企业的繁育水平和薯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甘薯产业提质增效贡献了力量。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5-05-23]
院食用菌创新团队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22日院食用菌创新团队赴曲阜、邹城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实地调研等方式,助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在曲阜市石门山镇会议室,团队成员王南南以“羊肚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题开展技术培训,围绕羊肚菌菌种制作、出菇管理、采收烘干等环节进行系统讲解,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增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训结束后,团队一行深入种植基地,查看平菇、银耳、香菇等主栽品种的种植情况,对农户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在山东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针对银耳菌袋污染率偏高的情况,专家团队系统排查了灭菌、接种等环节,提出了“灭菌时间灭菌温度双控制”的改进方案。在邹旺食用菌有限公司,针对夏季平菇烂菇问题,现场开出“药方”:建议调整喷淋时段、增加通风频次等。 下一步创新团队将持续深化科技服务,重点解决越夏生产和产后加工等技术瓶颈,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食用菌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5-05-23]
济宁市农业科学院第一党支部与济宁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主题党日活动
5月20日,由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第一党支部与济宁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党支部联合在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济宁市农科院高新区试验基地)开展了“支部共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主题党日活动。济宁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强,党委委员、副院长陈建军,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郭召利,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兆柱,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微微,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党委委员、副院长李继存及双方党员代表、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科研专家等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党员实地考察济宁市农科院黄淮现代农业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建设情况,详细讲解了基地布局、设施配备、运行管理等情况。在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种子芯片展览馆,详细介绍了我院近年平台创建、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接下来,双方围绕“党建引领农业科技创新”主题开展了党建与科技融合深入座谈交流。济宁市农业科学院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致欢迎词,强调济宁市农科院农业科研在信息技术、农机装备维修、无人机应用等方面与济宁市技师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培训指导、项目合作等方面具有广阔合作前景和空间,希望双方加强紧密合作交流,为济宁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济宁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张玉强讲话,一是充分肯定农科院科研工作者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二是要充分发挥支部建设战斗堡垒作用,遇到困难多交流多讨论,相信办法永比困难多;三是党员先锋模范同志要勇担历史使命,秉持精益求精的劳模精神,带领广大党员同志爱岗尽责,勇挑重担,不断创新。双方支部书记介绍支部建设情况,进一步明确合作方向与未来共建计划。 交流介绍后,济宁市技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兆柱团队技术人员在田间开展了无人机航拍、植保服务等现场展示,深入探讨数字化农业解决方案。 最后,双方党员走进小麦、大蒜等新品种试验田,深入考察农科院小麦、大蒜新品种、新技术科研成果,在五月的太阳底下,党员同志们体验着收获大蒜的艰辛与汗水,感受不一样的“热辣滚烫”,团队间合作更激发了大家热爱劳动、团结一心、积极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党建与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深度融合的一次重要探索。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以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为平台,不断探索创新院校合作新机制,为更好把科研成果“种”进田间地头,转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驱动力贡献科技力量。 (第一党支部 供稿)
[2025-05-22]
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举办“泗水县肉牛高质高效发展培训会”
当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开始复苏向好,国内活牛和牛肉价格反弹上行,牛肉产能企稳增长,为充分利用好这一重要机遇期,进一步助推泗水县肉牛产业振兴,科学解决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难题,助力养牛者养出好牛、产出好肉、卖出好价,全面提升肉牛养殖经济效益,2025年5月16日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在泗水县举办“肉牛高质高效发展培训会”。养殖场技术人员、乡镇兽医站负责人、村级防疫人员与市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及市农科院相关人员,共计104人参加培训。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李素真副院长、泗水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孔红蕾副主任出席开班仪式。 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赵红波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刘思当教授分别就“肉牛产业挑战与高效养殖技术”、“肉牛养殖流行疾病及诊断防治”进行专题授课。赵红波研究员从肉牛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和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详细讲解了肉牛高效育肥养殖新技术;刘思当教授针对当前肉牛养殖业现状、肉牛场流行疾病及牛病诊断防治原则进行了深入讲解。专家们的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当前肉牛产业现状,以解决肉牛养殖场户的技术需求为导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大家听的认真记得仔细,受到了广大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 此次泗水县肉牛高质高效发展培训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肉牛养殖技术人员在高效精细化养殖技术及疫病诊断防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泗水县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高质高效发展注入了科技新动能。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5-05-19]
页次:4/79页 共 785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