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农科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科动态
蔬菜花卉研究所科技活动周对泗水县和邹城市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5月26日,我院蔬菜花卉所全体成员联合泗水县、邹城县蔬菜技术骨干,到泗水县杨柳镇、邹城县张庄镇开展院“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工作日”活动,为种植户、家庭农场等提供蔬菜栽培与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服务。 在杨柳镇仓山村西瓜种植基地采用拱棚“马铃薯-西瓜-玉米-叶菜”一年四茬种植模式,目前四膜马铃薯已销售,二膜西瓜已经陆续采收上市。团队针对西瓜后期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合理安全用药和茬口优化等问题进行了技术指导服务。 在善缘家庭农场,查看了大棚甜瓜、西瓜、黄瓜、豆角等蔬菜的生长情况,指出了农场存在的栽培技术问题和改进措施,对场主存在的技术疑问进行了专业细致的讲解。 老泉村蔬菜基地以种植大棚茄子、小型南瓜为主,团队就栽培过程中的“整枝打岔、化控促花”等问题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指导服务。 佳和庄园农场正在收获马铃薯,团队仔细查看了马铃薯的生长、采收情况,针对提高商品薯质量、减少干旱天气对马铃薯的影响、改良土壤板等问题进行了技术指导服务,得到了农场及周边马铃薯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2-05-30]
金乡县蒜茬花生高产攻关试验播种工作全面完成
市花生创新团队与山东省农科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开展技术协作,连续两年在金乡县鸡黍镇开展蒜茬夏直播花生高产攻关试验。 5月22日,蒜茬花生夏直播高产攻关试验播种工作全面完成。该示范方广泛应用成熟的单粒精播高产攻关技术模式,集成推广花生抢墒早播、机械覆膜、膜下滴灌、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绿色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 蒜茬花生播种期较麦茬花生能提前两星期左右,生育期前移可满足需水量最大的开花下针期集中在水分相对充足的7月,饱果期集中在雨量较少、光照充足的9月。通过蒜茬夏直播花生种植模式研究可有效缓解大蒜-辣椒,大蒜-玉米的连作障碍,有利于提高当地轮作换茬效率,保护耕地质量,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 供稿
[2022-05-30]
花生创新团队赴泗水县开展苗期技术服务活动
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关于积极对接全市第一书记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服务农业产业技术服务需求的紧急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院近期开展的“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相关要求,5月26日,市花生创新团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赴泗水县金庄镇、华村镇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市花生创新团队技术人员与市派金庄镇第一书记服务队队长张连秋同志一同察看了花生种植情况。技术人员详细询问了该地区花生的播种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并针对种植户提出的花生苗期茎腐病、根腐病和肥水管理等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在华村镇石坌村察看了鲜食花生试验示范现场,该基地以我团队育成的新品种济花501和济花1607、ON512等新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期适应性生长情况,目前第一播种期3个品种(品系)正值苗期,幼苗强壮,分枝多,节间短。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活动,及时解决种植户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群众对花生栽培管理的认识,为当地花生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 供稿
[2022-05-30]
林果与中药材所 开展中草药调研、技术服务活动
5月25日,市农科院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到邹城、泗水开展中草药种植调研、技术服务活动。 团队成员先后到邹城市张庄镇吉玉庄村、张庄镇西柳峪村、峄山镇荣辉农业中药材种植基地、泗水县杨柳镇、柘沟镇金银花种植基地,现场调研、查看了金丝皇菊、陶菊、皂角、丹参、金银花等中草药的长势情况。金丝皇菊、陶菊当前正处于幼苗移栽期,技术人员对移栽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跟种植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于旱情造成的丹参苗少、苗弱状况,提出补苗、间作其它品种和滴灌浇水等措施,尽可能减少旱情带来的损失。 本次活动以宣传农业科技、推广中草药种植技术为主题,发放丹参、金银花等种植技术明白纸等材料150余份,积极推动当地中草药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提高种植效益。 林果与中药材所 供稿
[2022-05-27]
任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民一行到市农科院调研指导工作
5月25日,任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民一行到市农科院调研工作。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陪同查看了市农科院科研试验田、种质资源库、生物组培室、实验室。在调研过程中,任艳云书记向李民主任介绍了我院基本情况、种质资源保存、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产业发展前景以及市农科院服务于任城区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李民主任听取情况介绍后,对市农科院所取得的科研成绩以及服务于产业发展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双方能够就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合作。任书记表态,市农科院将充分发挥科研、人才、项目优势,围绕水稻、苗木、设施蔬菜、水生蔬菜等任城区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持。 陪同调研和座谈的同志还有:任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晓华、任城区人大办公室主任张建辉、任城区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室主任程相林等同志。 办公室 供稿
[2022-05-27]
开展田间培训大课堂加快短季棉蒜后直播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推广
为促进蒜棉两熟制更新,加快短季棉蒜后机械直播简化高效栽培技术应用,5月12日,山东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和市棉花创新团队专家,组织棉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棉花生产经营主体及县乡农技人员70余人,在嘉祥县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棉花示范基地,开展了短季棉蒜后直播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田间培训,并发放技术培训手册70余份。 短季棉蒜后直播简化高效栽培技术,采用鲁棉532、鲁棉551、鲁棉2387、鲁棉243等短季棉新品种,在大蒜收获后,抢时免覆膜6000株/亩高密度机械播种,免间定苗,结合化控简化整枝处理,结合落叶催熟集中收花。短季棉蒜后直播技术较蒜套棉育苗移栽传统栽培简化高效,不仅解决了棉花机械播种问题,加大了棉花生产机械化操作程度,也促进大蒜机械化收获的应用。市棉花创新团队首席谢志华研究员,将该技术模式的创新优势、品种选择、播种、除草、植保、化控、收获等关键种植技术,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技术培训。培训期间,大家积极提问、充分讨论和认真分析,新技术尤其得到土地流转经营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公司新型经营主体人员的认可。该次田间课堂活动,为更大规模推广短季棉蒜后直播技术积累和探索了新经验路径。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2-05-27]
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推动玉米大豆兼容协调发展
为进一步提升大豆产能,在全市范围内,特别是大豆、玉米重点产区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快速提高本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水平,推动玉米大豆兼容协调发展。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豆创新团队根据年度工作计划与产业需求对我市大豆、玉米重点产区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5月18日,济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大豆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继存研究员与团队成员杨旭研究员到嘉祥县梁宝寺镇,组织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及基层农技人员六十余人,在镇政府二楼会议室开展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工作,并发放技术培训手册60余份。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破解耕地资源制约,推动大豆总产快速提高的主要途径。由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面临着品种选择难、保苗难、除草难、收获难、机械化程度低、种子商品性差及成本高等问题,多数农户种植态度积极性不高。针对以上问题,李继存研究员就国家政策,该模式的创新优势、应用优势,及其模式配比、品种选择、播种、除草、植保、化控、收获等关键种植技术和与会人员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技术培训。培训期间,大家积极提问、充分讨论和认真分析,为更大规模推广复合种植技术积累经验、探索路径。经过培训和充分的讨论分析,大家对大面积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充满了信心。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2-05-25]
市农科院举办2022年科技活动周暨小麦新品种、新技术观摩活动
5月20日,市农科院举办小麦新品种、新技术观摩会,拉开了2022年院科技活动周和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的序幕。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之年,是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实施开局之年。市农科院以“走进科技、你我同行,创新争先、自立自强”为主题,组织开展小麦、玉米、大豆、甘薯等系列农业科技宣传推广服务活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文化氛围,展示市农科院科自主选育的作物新品种、集成创新的栽培技术,促进最新研创新成果尽快转化落地、服务生产,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农科院院长闫璐对开展好今年科技活动周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在市农科院小麦试验示范点,小麦研究所所长王霖带领与会人员走试验田育种圃,实地查看我院自主选育的小麦新品系,详细讲解各个小麦品种、品系的特征、特性。 兖州小孟东方家庭农场是小麦创新团队的技术指导服务基地之一,现种植小麦面积450亩。近几年,在院小麦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植岱麦4366、山农28、济儒麦19等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采用了小麦宽幅播种、适期精播、氮肥后移等高效绿色生产技术,亩增效益达到350元,充分发挥了良种、良法的增产增效作用,带动周边种植15000亩,为小麦丰产丰收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在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基地,与会人员参观了国家黄淮北片、山东省、中作联合体区试、生产试验及小麦新品种济儒麦19展示田。“济儒麦19”为市农科院选育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三因素协调,穗多粒大,高产稳产,株高适宜,长相清秀,抗倒、落黄好,在多个小麦新品种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此次观摩活动,为农技专家、种植大户和示范基地搭建起了交流互动的技术平台,将对促进济宁地区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扩大良种供种覆盖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等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农科院将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技术、人才优势,在科研项目攻关、技术集成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等方面聚力,以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科普宣传等形式,推广、应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为济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新动能。 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县市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领导、专家和市小麦创新团队成员、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新闻媒体参加本次活动。 办公室、小麦研究所 蔬菜研究所 供稿
[2022-05-24]
甘薯创新团队到泗水县圣水峪镇甘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甘薯种植技术指导服务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宣传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落地应用,近日,我院甘薯创新团队与泗水示范县技术骨干一行,到泗水县圣水峪镇甘薯试验示范基地泗水海波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了“科技活动周”暨“科技工作日”活动,为该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甘薯苗床病虫害防控及脱毒甘薯高效栽培技术指导服务。 泗水海波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泗水县圣水峪镇东北野村,现有甘薯苗床面积50余亩,主要培育淀粉型品种济薯25,鲜食型品种济薯26、烟薯25、普薯32、齐宁18、齐宁20等新品种薯苗。创新团队成员在查看甘薯苗床时,发现苗床有零星的基腐病、黑斑病和病毒病发生。针对当前薯苗长势、苗床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专业合作社下一步发展方向,黄成星研究员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在脱毒薯苗田间栽植现场,创新团队从薯苗栽插、田间管理等方面详细讲解了脱毒甘薯高效栽培技术,为该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2-05-24]
三农有我 巾帼力量 ——济宁市妇联来我院考察座谈
2022年5月17日,济宁市妇联主席尹露一行4人来我院考察,与我院部分女职工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并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奖牌和证书授予我院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创新团队。 市妇联主席尹露首先表达了对农科院老一辈女科技工作者的敬意,并对我院女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攻关、服务“三农”等各个领域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院纪委书记翟红梅汇报了我院女职工的工作情况,任艳云书记在座谈会上表示:在市妇联的领导下,我院女职工将结合自身优势,继续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把科技的种子播种在少年儿童心里”、“把回馈社会落到实处”,在农业科研、技术指导、科普教育、爱心奉献等方面充分发挥巾帼力量。 随后,尹露主席一行参观了我院实验室、组培室、甘薯育苗大棚、大蒜试验田和小麦试验田,尹主席对我院女职工潜心科研、不畏辛苦的精神表示赞赏。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由我院特色蔬菜团队获得,该团队11名科研人员中有8名女性,她们坚守科技创新和推广一线,研发多项成果,为我市大蒜、辣椒等特色蔬菜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妇委会、科研处、办公室供稿
[2022-05-24]
页次:40/77页 共 76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