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合作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三所院校专家齐聚 助力我院大豆研发创新发展
8月19日,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分子遗传与进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刘宝辉,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向凤宁,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农学院副院长、山东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大健一行来我院调研指导。我院院长于安玲、副院长李继存及大豆课题组的成员陪同了调研。 首先,于安玲院长向刘宝辉教授一行表示热烈欢迎,继而详细介绍了我院的发展历程、研发现状、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探讨了如何深化与高校、科研单位、种子企业的合作,推进我院的科技创新发展与科研成果高效转化落地。三位专家对我院在大豆新品种选育和成果转化推广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随后三位专家到大豆试验田详细考察了我院的大豆品种资源和试验的规范开展情况,特别是对特殊育种材料的挖掘和开发及先进的育种技术与应用给与了充分指导,并强调田间试验其标准化、规范化的关键性和重要性。专家们指出,当前是大豆试验管理的关键时期,在目前天气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应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确保试验高质量开展。 此次交流,三位专家教授一致认为济宁市农科院大豆研发基础雄厚、试验标准规范、队伍团结有力,彰显出了地市级农科院在研发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希望后续在大豆研发方面加强合作交流,相互促进发展。大豆课题组将认真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大豆研发工作。同时希望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拓展合作领域,促进我院的大豆研发创新快速发展。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5-08-21]
深化交流促合作 共绘科技兴农新蓝图——泗水县科技局一行到我院交流座谈
8月15日,泗水县科技局副局长赵永强一行到我院就深化科技合作进行座谈交流。我院党委副书记张连秋,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加坤及科研、人事处科室负责人参加座谈,双方围绕农业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合作等关键议题深入探讨,为后续精准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泗水县科技局一行参观了院种质资源库、小麦生理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并详细听取了我院近年来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特色农业技术研发、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等方面的成果。赵永强副局长介绍了泗水县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及科技需求,他表示,济宁农科院在农业科技领域实力雄厚,希望能以此次座谈为契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技术引进、示范基地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获得支持,助力泗水县打造特色农业强县。 此次交流座谈搭建了院地科技合作的桥梁,为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下一步,双方将以实际行动推动合作落地见效,让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真正扎根泗水大地,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共同书写科技兴农的新篇章。 (组织人事处 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5-08-19]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吴承来教授一行来我院调研交流指导
2025年7月14日,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吴承来、赵林茂一行到我院调研指导并就深化科研合作进行座谈交流。 吴教授一行考察了黄淮海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基地玉米育种材料出苗和长势等在田表现情况,详细听取了我院玉米科研创新工作情况,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院在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成果转化推广方面取得的成绩。了解了我院玉米育种方面的优势条件、生物育种技术利用方面不足和与高水平科研团队加强合作交流的意愿。吴教授介绍了课题组科研情况,重点讲解了分子标记等生物育种技术在种质资源和优良基因聚合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双方就玉米育种中DH技术应用、知识产权保护、育种群体构建和南繁加代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就开展常规育种试验、生物育种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交流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院玉米科研团队有关人员参加活动。 (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5-07-17]
济宁市农科院携手临沂农科院,共推大豆产业技术创新
为进一步强化区域间的农业科技协作,全力推动大豆产业技术创新升级,2025年5月28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山东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继存研究员一行3人,前往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开展山东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站站互助”对接交流活动。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学兵主持了此次座谈会。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张海燕、副院长张永涛、经作所负责人孙伟,以及山东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临沂试验站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了本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李继存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济宁市综合试验站的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基地建设、成果转化、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做法。期望后续能与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在大豆优良品系异地鉴定评价、行业标准联合制订、高产高效示范田共建等关键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通过优势互补,携手提升试验站各项任务的完成质量,共同为大豆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张学兵院长随后对临沂市农业科学院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涵盖基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以及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多个方面。他着重指示临沂市综合试验站大豆团队,要与济宁试验站积极主动对接,精心细化合作方案,形成强大合力,确保各项联合试验工作能够高效、高质量推进。 此次“站站互助”交流活动成效显著,为济宁市与临沂市两地大豆产业技术交流构建起稳固的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持续深化体系岗站合作交流,为山东省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山东省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 供稿)
[2025-06-03]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甘薯健康薯苗培育技术培训暨现场观摩会在济宁召开
5月21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甘薯健康薯苗培育技术培训及现场观摩会在济宁召开。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马代夫研究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徐州市农科院副院长曹清河研究员,甘薯体系栽培研究室主任唐忠厚研究员,岗位科学家刘庆教授、赵付枚副研究员、张海燕研究员、侯夫云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高少培教授,甘薯体系南京、石家庄、烟台、郑州、漯河、宝鸡、运城、商丘试验站长,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等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办,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承办,甘薯体系种薯繁育与质量控制岗协办。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岗站专家及团队成员,济宁综合试验站所属山亭、费县、泗水、邹城、曲阜示范县技术骨干,鲁南地区甘薯种薯种苗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代表共9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我院副院长翟红梅主持,任艳云书记致欢迎辞,马代夫研究员和曹清河副首席分别讲话。马代夫、曹清河、赵付枚、侯夫云等专家分别以 “我国甘薯产业和种薯种苗产业的发展与思考”、“我国甘薯健康种薯种苗产业现状与思考”、“甘薯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控技术”、“甘薯健康种薯种苗繁育技术”为主题开展了技术培训讲座。 培训结束后,与会人员赴汶上县次邱镇甘薯产业园现场观摩,参观了甘薯组培室、试管苗扩繁棚、大田苗扩繁冷棚及种薯贮藏窖等设施,提高了参会人员对建立脱毒甘薯良繁体系重要性的认识。 下午召开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北方薯区岗站交流会,任艳云书记带领甘薯创新团队与专家一行进行了交流,向专家们介绍了我院近年来平台创建、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服务等工作情况。与会专家表示,本次观摩会对加强岗站合作,进一步扩大健康薯苗培育体系示范推广,提高鲁南地区甘薯种薯种苗企业的繁育水平和薯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甘薯产业提质增效贡献了力量。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5-05-23]
小土豆大产业 科技赋能“一带一路”——山东省薯类产业体系岗站专家与援非企业交流座谈会
为了缓解博茨瓦纳共和国马铃薯长期依赖进口的困境,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继4月9日首次对接后,4月19日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就该国2万亩马铃薯种植项目再次进行专题座谈会,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杨元军研究员团队、济宁综合试验站徐宝连研究员团队与济宁齐发生态农业发展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驻博经理王宁及其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座谈。 针对博茨瓦纳昼夜温差大、旱雨季分明等特殊气候条件,岗站专家团队提出“三步走”策略,前期引进国内抗旱淀粉类型的品种进行小范围适应性试验,中期在当地建立微型种薯脱毒实验室,逐步实现脱毒种薯本土化,后期联合培育非洲本土化品种。引进山东省轻简化、机械化高产高效模式,在适合秋冬季种植马铃薯。基于当地生态环境敏感性,施用符合安全生产规范的化肥及农药,兼顾生态保护、经济和社会效益。 利用当地畜牧业发达、牛粪资源丰富这一有利条件,提出“牛粪-蚯蚓-有机肥”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蚯蚓分解牛粪产生有机肥,同步产出冻干蚯蚓药材。预测每万吨牛粪通过蚯蚓可转化生产约3000吨优质有机肥,同时产出50吨冻干蚯蚓药材,实现节本增效。 从黄河之滨到非洲草原,这场跨越万里的“薯光行动”,山东省薯类科研团队以严谨的科研技术和务实的服务精神,践行着“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打造可复制的“中国技术+非洲资源”产业模式,形成中非友好合作新支点。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5-04-27]
省薯类产业体系岗位专家来我院考察交流
4月14日,山东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专家、青岛农业大学迟胜起教授一行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考察交流。在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和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成员陪同下,迟胜起教授参观了马铃薯脱毒实验室、杂交育种圃及选种试验基地,全面了解了济宁综合试验站的科技创新与马铃薯新品种选育情况。 在脱毒实验室观摩了马铃薯茎尖脱毒、病毒检测及组培快繁工作。试验站站长徐宝连研究员介绍,目前课题组已完成近100份马铃薯原始材料的脱毒与保存工作,解决了品种退化问题。针对马铃薯课题组成员提出的马铃薯病毒检测试纸灵敏度略低的问题,迟教授结合自身植物病理学领域的研究经验,建议引入分子标记技术优化检测流程,提高病毒检测准确率。 在马铃薯选种基地考察了“济儒薯”系列等自主选育材料,J13、J10、J18等品系在生长势、抗病性上表现优良。针对部分品种遭遇冷害,迟教授提出“浅中耕提温+喷施叶面肥”的复合方案,促进根系和叶面恢复生长。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强化了科研院所间的协同创新纽带,更为区域薯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c)版权所有: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电话:0537-2033758 地址:济宁市北郊济岱路9号(c)备案/许可证编号:鲁ICP备16006611号-1
[2025-04-24]
省体系副首席韩金龙一行到济宁调研指导示范基地建设
2025年4月16日至17日,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兼栽培岗位专家韩金龙研究员、病虫害防控与质量安全岗位专家李秋教授、济宁综合试验站就推进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联合开展调研指导活动。重点围绕芍药、牡丹、菊花、金银花、皂角等鲁西南优势特色品种资源选育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药材品质控制等方面等与种植基地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种植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调研组一行实地查看了泗水县中册镇西侯夹村基地芍药新品种种植生长状况。韩金龙研究员介绍,此基地种植的芍药品种是体系经过多年选育的芍药新品系,已在多个地点进行了试验示范种植,表现出了优良的农艺性状,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并对下步浇水、除草等田间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要求。邹城市城前镇青龙山村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具有适合种植中药材的禀赋优势,当地群众也有皂角、金银花、菊花等种植传统。但近年来种植效益不高,群众种植意愿下降。针对该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增加群众收入的需求,体系依托该村苗期皂角林地资源,利用林下土地空间资源,结合多年生和一年生药材生长特性,示范推广林下菊花种植模式,推动皂角林地长短期效益有机结合,有效增加药材种植综合效益。 在嘉祥林下牡丹、芍药种植基地和安居街道汪西村金银花种植基地,李秋教授仔细查看了受害病株,初步分析了发生危害原因并对病株进行采样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的病理分析。调研组综合分析并给出指导建议,中药材种植中病虫害防控关键在预先采取措施,种植前施用生物菌剂有机肥优化土壤结构,减少病源基数,在药材生长管理期间,要注重施用生物源药剂提前做好杀菌杀虫措施,预防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危害。 在鄄城县彭楼镇道地中药材资源育种与生态栽培示范基地,韩金龙研究员重点对芍药优良种质的筛选,扩繁,大田区试等全流程进行了介绍,分享了芍药等种质资源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目前,该基地保存近千份芍药资源,是国内芍药种质资源较为丰富的育种基地。同时,该基地还示范种植小麦、玉米/芍药粮药间作套作等种植模式,在不减少粮食作物基础上,明显增加土地产出效益。 在济宁试验站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基地,韩金龙研究员在听取试验站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后指出,优良品种是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聚焦地方特色道地品种,注重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有目的的开展种质创新,破解遗传性状退化、抗逆性不足等瓶颈问题,为产业发展夯实种源基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建设,示范推广体系成熟适用的种植模式和技术,有效提高种植综合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下一步,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将进一步加强岗站协作联合,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需求有机融合,为鲁西南中药材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5-04-18]
省中草药体系济宁试验站赴临沂试验站开展对接交流活动
4月15日,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赴临沂开展对接交流活动。省体系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岗位专家张锋博士、病虫害防控与质量安全岗位专家李秋教授到会指导。 在临沂试验站源通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临沂试验站站长张谦介绍了试验开展情况,实地查看了丹参、金银花种质资源圃,探讨交流了中药材育种中难点问题。基地负责人王晓讲述了丹参段育苗种植的经验和优势,并对比了不同措施品种之间的生长差异。岗位专家、试验站相互交流了在科研项目申请、试验开展、特色中药材资源挖掘、种植技术推广服务、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各团队就进一步加强交流协作达成初步意见。随后一行人到临沂河东试验站南亩春耕中医药文化科技园区进行参观学习,河东试验站站长张英姿现场讲解了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圃—远志馆,相互交流了中医药文化产品开发、科普研学等方面的工作开展和经验方法并就结合文旅开发药膳、康养项目,延伸产业链条进行了探讨。 此次对接交流活动,为推动济宁区域中药材生产提供了思路经验。下一步,济宁试验站将进一步加强与体系专家的联系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发挥体系平台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当地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5-04-18]
专家齐聚济宁,推动大豆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第十五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3月29日,第十五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学术年会在嘉祥召开。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嘉祥县人民政府主办,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承办,来自全国13省的300多名科研专家、企业和种植户代表齐聚济宁,共商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和种业企业的专家分别围绕大豆育种、种植、加工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在第十五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青年科技论坛中,我院青年科研人员王修帅所做的“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基因编辑大豆品种的加工适配性开发”学术报告荣获二等奖。 会议发布的《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2024年度工作报告》显示,2024年黄淮海地区审定大豆新品种94个,我院3个品种山宁33、山宁36、山宁29位列其中,我院参与完成的“黄淮海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机械化生产技术”入选国家农业主推技术,为黄淮海地区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了品种及技术支撑。依托我院建立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连续15年获评优秀试验站。 会议首次开设圆桌论坛,大豆种业企业、加工企业、收储企业、种植大户和育种家代表面对面交流,从大豆产业链的不同角度阐述看法,发表建议,推动了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5-04-01]
页次:1/4页 共 31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