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合作交流
您的位置:
首页
> 合作交流
省种子管理总站专家组来我院开展小麦苗情考察
因今年小麦播种后温度较往年偏高,12月27日上午,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王桂娥站长、山东农业大学孔令让教授等一行6人来我院开展国家及省小麦品种试验苗情考察,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蔡文良主任陪同,我院翟红梅院长、王霖所长带领小麦所成员进行试验情况介绍。 小麦所王霖所长向来访专家简要介绍了我院科研试验基地内的国家黄淮北片水浇地及山东省小麦区域试验的基本情况,试验负责人黄玲、王福玉、邵敏敏详细介绍了试验的播种及管理情况。今年冬季气温偏高,小麦进入越冬期偏晚,冬前生长时间偏长,生产中部分地块因为播种量过大出现旺长情况,我院试验地由于采取了精量播种、播后镇压,有效遏制了旺长趋势,试验田苗齐、苗匀、苗全、苗壮,达到试验要求。王站长及孔教授对我院小麦试验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双方就小麦区域试验播种及管理机械化、小麦育种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4-12-30]
共架合作之桥 合铺发展之路——武汉大学储昭辉教授来我院合作对接
12月13日上午,济宁市产业技术研究院邀请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储昭辉教授来我院对接水稻产业合作事宜。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院科研处负责同志和院水稻团队成员参加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任艳云书记对储教授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回顾了我院和储教授多年合作的友谊,对储教授长期以来对我院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重点介绍了我院产学研合作情况。任艳云说,市产研院作为市委、市政府主导打造的高层次创新平台,在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我院与武汉大学的全方位开展合作,要着眼水稻全产业链发展,从种植、栽培、加工到品牌建设推动我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储昭辉教授说济宁处于国际公认的水稻生长黄金维度线,具有发展优质水稻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武汉大学的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可以承接水稻全产业链的合作点。从项目实施到人才培养、产业延伸等诸多环节调动多方资源助力合作。 产业研究院在会同志表示,市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合作,济宁农科院代表济宁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又具有和武汉大学良好的合作基础,深入合作可期。 我院水稻团队黄信诚研究员介绍了我院水稻创新成果,并初步提出了水稻品种在抗除草剂基因、耐盐碱基因方面定向改良的合作意向。 (科研基地管理服务中心 供稿)
[2024-12-13]
临沂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来我院开展调研交流
11月26日,临沂市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冷鹏等一行4人来我院考察并座谈交流。市农科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韩加坤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韩加坤首先对临沂市农科院考察团一行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院总体学科布局及近年在科研管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及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科研处副处长刘国伟对近年我院科研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冷鹏副院长对我院的整体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尤其是在科研管理、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非常值得学习与借鉴。 座谈人员就地市级农科院的科研体制改革与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转化推广、示范基地建设与培训服务等内容充分交换了意见,双方表示通过此次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兄弟院所之间相互了解,并希望双方能加强交流合作,互通有无,促进地区间良种良法推广普及。 调研期间,冷鹏一行参观了我院成果展示厅、科研试验基地、种质资源库、实验室等。。市农科院办公室、机关党建处(组织人事处)、科研管理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实验测试中心等相关院属单位参加活动。 (办公室 供稿)
[2024-11-27]
院校共建促发展 携手共谱新篇章 -济宁市农科院赴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对接交流合作事宜
11月22日,院党委书记、理事长任艳云带队赴山东农业大学调研,就进一步加深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生产进行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任艳云书记对山东农业大学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向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介绍了市农科院科研创新、协同发展、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科研基础建设等方面情况,并表示山东农业大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底蕴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济宁市农科院与山东农业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方面有很好的合作基础,下一步,希望双方在农作物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研究生联合培养、科研团队联合建设、产业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为支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王群充分肯定了济宁市农科院在科研基地建设、科研成果产出、支撑地方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就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有关情况进行了具体介绍,并表示在当前学校凝心聚力“冲一流”的重大历史机遇下,充分发挥两单位科研创新优势、人才优势、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优势及当地产业发展优势,深化战略合作十分必要。 山东农业大学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王永军就下一步开展战略合作具体目标、节点、建设场景、人员及后勤保障提出了要求,双方就联合共建科研平台、合作育种研发、合作基地建设、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就下一步深化合作事宜形成了初步方案。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王小东副院长,玉米育种专家吴承来教授、大豆育种专家李晓明教授以及我院翟红梅副院长、李继存副院长,经作所、玉米所、科研处等科室同志参加了本次座谈。 (科研管理处、经济作物研究所、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4-11-25]
中国农业大学赵启然教授带队到济宁调研大豆单产提升关键因素
为深入了解制约黄淮区域大豆单产的关键因素,探索有效的提升路径与政策建议,2024年11月18日-19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启然教授一行4人就大豆单产提升关键因素来济宁调研,我院大豆创新团队成员参与此次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市农科院、振东家庭农场、嘉祥种业与我院大豆创新团队成员、农业管理部门、种业企业及种植大户进行座谈交流。大家围绕良种培育、水肥调控、创新技术在大豆种植中的推广和使用、大豆种植的政策环境及可能制约大豆单产提升的因素谈了自己的意见建议。我院大豆创新团队成员分享了最新的大豆种植技术研究成果,包括良种培育、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及创新方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代种业发展部薛瑞长部长介绍了我市种业情况、种子质量监管、新品种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任城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李红丽站长介绍了任城区大豆生产基本情况及大豆单产提升技术推广的方式与成效,以及在大豆种植技术推广中面临的困难。种植大户结合实际生产经验,提出了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如灌溉设施的完善、大豆补贴、保险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期望。华亚、圣祥、腾飞等7家大豆种子企业负责人结合市场对种子需求谈了优质大豆(特别是高蛋白大豆)种子研发和推广情况,强调了突破性大豆品种、种子质量对大豆单产提升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探讨,大家一致认为加强科技研发、提高种植管理水平、优化种子品质以及完善政策支持,尤其是合理的大豆补贴政策,是实现大豆单产、提产能的有效途径。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4-11-22]
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联合遗传育种岗位召开秋季白菜、萝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
2024年11月1日,山东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联合遗传育种岗位在济宁召开秋季白菜、萝卜新品种现场观摩会。省农科院蔬菜所王俊峰副所长,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岗位专家高建伟博士及其团队,济宁农科院党委书记、理事长、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任艳云,省蔬菜体系济宁试验站团队,种植大户和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为加快蔬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助推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济宁试验站今年引进体系育成的多个白菜、萝卜新品种,应用种绳直播、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高春黄2号、高秋白1号、桔红65等8个大白菜新品种,圣萝红玉、圣萝白玉等6个萝卜品种长势喜人,已进入收获期。高春黄1号耐抽薹性强,适合本地早春和秋季播种,生长期55-60天,中小棵型,抗病能力强,口感好;高秋白1号是秋白菜中熟品种,生长期65-70天,抗病高产;桔红65为春、秋兼用品种,生长期55-60天,桔红色深,β-胡萝卜素含量是普通大白菜的11倍,口感品质极佳;圣萝白玉植株生长势强,肉质根长圆柱形,根长30cm左右,根粗7cm左右,尾根细小,亩产量5 000kg左右;圣萝红玉红皮白肉,生长期75天左右,肉质根卵圆形,是优良的熟食和加工腌渍萝卜品种。 任艳云书记表示,济宁市蔬菜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济宁院多年来与体系岗位专家密切合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研与服务水平,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王俊峰副所长介绍了省农科院蔬菜所的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情况。高建伟博士介绍了大白菜育种的科研成就与乡村振兴成果。双方就加强科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达成多项共识。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4-11-04]
农业农村部监督检查组一行到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考察调研
10月30日,农业农村部原科技司副司长、体系监督检查组组长王衍亮、徐州农科院研究员、原甘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原食用菌体系岗位科学家张俊飚、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张萌、安徽科技学院教授李杰勤、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专员谢虎一行到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进行现场考察和座谈交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副院长韩加坤、院科研处主要负责人刘国伟、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团队成员、示范县代表专家等参与活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出席并讲话,接下来济宁综合试验站蒋飞站长重点围绕区域产业现状、服务区域发展、开展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等进行工作汇报,听完汇报后专家们逐一进行提问,重点围绕如何做好试验站在玉米产业体系全链条运行中的角色定位、发挥好试验站的特色和工作职责,围绕产业体系重大任务目标,发现梳理总结好区域生产问题,及时反馈给岗位和研究室,更好发挥体系的岗-站-示范县-示范基地-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多级联动机制,发挥好产业体系的带动作用,助力玉米单产提升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示范县代表也在会上发言。会后,监督检查组一行到市农科院王因基地实地观摩了玉米试验田情况、参观了院科研成果展厅。专家们对市农科院的试验基地规模、田间管理、农业技术科技推广模式和团队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此次监督检查活动,对促进国家玉米产业技术济宁综合试验站更好服务区域玉米产业发展、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玉米种业振兴和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玉米研究所、科研管理处 供稿)
[2024-11-01]
我院成功承办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年度工作总结 考评暨成果交流观摩会
10月27日至28日,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年度工作总结考评暨成果交流观摩会在济宁市召开。会议由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鲁长研究员、副首席专家高霞正高级农艺师主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出席会议并致辞。 任艳云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济宁市农业基础稳固,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也是落实国家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济宁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体系岗站专家紧密协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科研与服务水平,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万鲁长首席对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2023~2024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主要创新成果、服务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学术科普活动、贯彻重大战略部署、体系运行管理情况和后续主要工作计划等方面进行了工作总结汇报,各岗位专家、站长分别进行年度工作述职交流。会议全面总结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过去一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进展和取得业绩成效,并就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技术瓶颈问题,以及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任务目标进行了交流研讨。 在听取各岗位专家、站长的汇报和发言后,首席专家万鲁长主持进行体系内互评打分议程,并对考评会进行了点评。他指出,各岗站要认真总结经验与不足,注重协同创新,进一步聚焦产业新问题、新需求,紧紧围绕“周年智能,绿色增效”研发主线,强化全产业链技术集成,提高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在服务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与引领能力,不断提升和完善食用菌体系建设,圆满完成体系“十四五”建设规划任务。 会上,体系副首席专家高霞发布了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以来取得的“五新”成果,包括6个新品种、22项新技术、5项新模式、8个新产品、12项新成果。她传达了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十四五“三新”成果交流会议和李玉院士讲话精神,并针对盐碱地资源菌业利用、菌菜/菌粮轮作生态循环模式及食药用菌新品种审定等今后体系工作的推进作了具体部署。 会议期间,全体参会人员前往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黑皮鸡枞菌生产车间和出菇示范基地进行了观摩。专家们对本次现场观摩会展示的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给予高度评价。通过会议交流及现场观摩,展示体系最新的食用菌科研成果,借鉴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山东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4-10-29]
我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甘薯大会在山东泗水县成功召开
2024年10月18-19日,第二届中国甘薯大会在山东省泗水县召开,会议主题为“构建甘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优势‘土特产’提档升级”。本次会议由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泗水县地瓜产业协会共同主办,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中国作物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徐琴,国家甘薯体系首席科学家、甘薯专委会会长李强,甘薯专委会名誉会长马代夫,甘薯专委会副会长、山东省甘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张立明,甘薯专委会副会长、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翟红,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赵海、甘薯专委会副会长何素兰、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等出席会议。国家甘薯体系有关岗站专家、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委会部分委员、国内外甘薯企业代表、甘薯新型经营主体代表等15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举办了以“甘薯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为主旨的学术论坛,马代夫、姜奎书、陈书龙、王公仆、赵海、崔丙群等专家围绕“强优势,补短板,推动甘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化支撑泗水地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甘薯病虫害防控标准化体系建设”、“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建设思考”、“甘薯质量安全与挑战”、“全产业链标准化与地理标志品牌升级”等方面做了精彩的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会议期间还组织了现场观摩,与会人员参观了万亩甘薯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甘薯新品种展示田、体系百亩高产示范方,观摩了甘薯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生产技术;随后到甘薯深加工生产基地,观摩了甘薯破碎分离、淀粉净化车间和粉条生产车间;最后参观了中国甘薯博物馆(泗水),与会者对甘薯生产、加工及文化休闲等深入融合表现出浓厚兴趣。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我国甘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有力基础,同时为今后甘薯产业的进一步提档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建议,将助力我国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4-10-24]
国家甘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强一行到泗水考察甘薯产业并到我院指导交流
8月2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徐州市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强研究员、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甘薯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张立明研究员、国家甘薯体系种薯繁育与质量控制岗位科学家侯夫云研究员、济宁综合试验站黄成星站长及团队成员到泗水县开展科技帮扶活动,济宁市农科院党委书记任艳云、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吕彩英及相关人员参加活动。 专家团队先后到泗水县圣水峪镇海波薯业、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圣地甘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生产、加工企业调研,了解泗水甘薯发展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提出要强化“泗水地瓜”品牌建设,优化甘薯品种,做强做优“泗水甘薯”产业。在泗水县杨柳镇百亩鲜食型甘薯高产示范方、全国优质甘薯品种展示田进行了考察,对目前和今后的大田管理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随后,专家一行到建设中的中国甘薯博物馆(泗水)进行了参观指导,对目前博物馆建设进度及开展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通过对泗水的甘薯产业特色优势和制约瓶颈进行梳理剖析,理清了甘薯产业发展思路,对泗水县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午,李强首席一行到我院考察指导,参观了院生物技术实验室及甘薯育种试验基地。李强首席分享了地方院在科研、人才、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对甘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交流,为我院甘薯科研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助力甘薯科研及成果转化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党委副书记张连秋、副院长韩家坤、李继存、纪委书记杨新建及相关行政处室负责人参加了交流活动。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 备16006611
[2024-08-06]
页次:2/3页 共 2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