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小麦新品种济儒麦24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2024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学项目采购试验服务采购项目合同
2024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部门预算公开
关于转发山东省财政厅 《关于做好2024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有关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科技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院食用菌团队到邹城市石墙镇开展科技服务
2024 年 10 月 16 日,院食用菌团队联合邹城市农技推广中心、石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到邹城市石墙镇食用菌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加强技术交流指导,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助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山东恒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现场参观了杏鲍菇从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采收、包装等全部生产流程,并就食用菌有关项目实施、种植管理、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市场销售与企业有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一次性出菇基质利用不充分,产品保鲜保质期短等问题,企业负责人表示要继续依靠食用菌产业体系科研力量,在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上加强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山东世纪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现场查看了秀珍菇的出菇情况以及菌渣制作有机肥的生产过程,并对秀珍菇的采摘时机和产品分级提出意见和建议,以确保品质和产量。另外,建议企业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发酵剂,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高温发酵处理,使菌渣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双方对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达成合作意向。 近年来,院食用菌团队积极构建“科研院所+产业体系试验站+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企业(基地)”技术服务模式,开展食用菌品种创新研发与技术推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院企推交流合作,充分发挥食用菌产业体系的科研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帮助农业经营主体解决生产难题,为济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支撑。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4-10-18]
现代农业产业绿色增效栽培技术及 攻关高级研修班在济宁举办
2024年9月3日上午,由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联合承办的“现代农业产业绿色增效栽培技术及攻关高级研修班”开班。来自淄博市、德州市、临沂市、济宁市等全省农业系统中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共90余人参加了研修班。 此次研修班历时3天,邀请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贾广东研究员,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韩伟研究员,山东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省农科院万鲁长研究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农科院李升东研究员,国家辛辣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站长、济宁市农科院任艳云研究员为大家授课。课程既注重解读三农政策,又强调安全生产及绿色增效技术;内容既详实、丰富、新颖又切合实际;采取集中授课与实地考察结合,专家与学员互动,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际分析和经验交流。参加培训的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针对性强,信息量大,自己受益良多,解决了过去很多的技术难题和困惑。 此次省级高级研修班是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连续第五次承办。近年来,济宁市农科院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在突破重大技术、强化技术集成、品种选育、推进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走在了地市农科院的前列,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更好地服务于济宁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组织人事处 科研管理处 办公室 供稿)
[2024-09-04]
棉花创新团队赴嘉祥县进行强降雨后棉花生产技术指导
2024年7月6日-9日,济宁市及周边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96mm。7月10日,棉花创新团队联合嘉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赶赴嘉祥县棉花主产区满硐镇、金屯镇及仲山镇查看棉田涝情,并向部分植棉大户发放甲哌鎓化控剂和技术资料,专家组一行结合各乡镇受灾程度及棉田长势,详细讲解了涝后棉田管理措施并提出技术指导意见。 对受淹涝严重的棉田,一是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避免长时间淹涝,二是要做好排涝后田间管理。 针对满硐镇的嘉祥县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徐村、李花园村、东刘村长势较弱的短季棉棉田,提出了亩追施尿素6-8公斤+硫酸钾5-8公斤、亩喷施98%甲哌鎓1.5-2克+5%吡虫啉50-60毫升的管理意见;针对金屯镇的王屯村、贾楼村及燕屯村施过肥的蒜套棉地块,提出了亩用98%甲哌鎓2.5-3克+5%吡虫啉50-60毫升液午后喷施的管理意见;针对仲山镇的顾庄、仲山北村、王庄村及李庄村偏碱性沙壤土春棉地块,提出了亩追施尿素8-10公斤+硫酸钾5-8公斤、亩用98%甲哌鎓2-2.5克+5%吡虫啉50-60毫升液午后喷施的管理意见。 此次活动,棉花创新团队实地掌握了嘉祥县棉花主产区受本次强降雨影响情况,并针对不同受灾程度及棉花生长状况提出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棉田受涝灾影响,确保济宁市棉花生产达到高质高效。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4-07-15]
我院大豆课题组开展防汛技术指导
近日,济宁及周边区域大豆播种后,旱涝急转,持续出现大范围降雨,致使部分农田出现涝渍现象,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为全力保障服务区域大豆生产稳定,7月9日,我院大豆课题组到任城、汶上、梁山等地开展大豆出苗情况调研及防汛减灾技术指导。 服务团一行先后深入到任城区振东家庭农场、汶上县棉花原种繁育场、汶上县郭仓镇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梁山县佳和家庭农场、梁山县馆驿镇西红庙村千亩方等大豆示范基地,对大豆出苗及生长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和综合评估,全面了解大豆播种时间、品种、施肥量、密度行距、田间长势情况、天气对大豆生长影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情况,为下步大豆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科学种植,提高单产、提升品质的种植目标,确保服务区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 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大豆生长期间汛期早、降雨量大,部分低洼地块由于短时集中强降雨,田间积水严重。为指导各地落实好大豆灾后田间管理措施,减灾保产,济宁市农科院副院长李素真研究员建议把农田排涝工作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因地制宜确定应急措施。全面排查沟渠容易淤堵点,迅速组织人力、机械,清理沟渠内散落的秸秆、垃圾、淤泥等,发现受灾地块,督促种植户快速排除农田积水,切实把强降雨对大豆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排水后及时中耕散墒、防治病害草害、适时化控防徒长、追肥补营养等。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4-07-12]
甘薯创新团队赴泗水县进行强降雨后甘薯生产技术指导
2024年7月6日-9日,我市及周边地区普降大到暴雨。7月9日,甘薯创新团队到泗水县甘薯主产区调研本次强降雨影响情况,并针对性提出了下一步田间管理措施,进行技术指导。 在泗水县泉林镇,创新团队实地查看了泉林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驸马井村种植户甘薯田受强降雨影响情况,发现部分坡度较大的甘薯田被洪水冲刷严重,大多数坡度低的甘薯田受洪水冲刷较轻,但部分低洼地块仍有积水,创新团队对甘薯田下一步田间管理提出针对性建议。随后,创新团队赴泗水县苗馆镇山东金诺种业有限公司甘薯试验示范基地调查,看到该甘薯试验示范基地田间长势较好,田间已没有积水,但受本次强降雨影响,已有旺长趋势,提出尽早采用化控剂+磷酸二氢钾进行化控1-2次。最后,团队到本次强降雨最大降雨点(321.2mm)——泗水县杨柳镇泗水薯乡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泗水利丰食品有限公司万亩甘薯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调查,得益于其提前在甘薯田周围挖了排水沟,因此受此次降雨影响较小,甘薯田没有积水,由于前期进行了一次化控,甘薯田生长正常,但本次强降雨造成田间湿度较大,可能造成薯苗旺长,考虑后期仍会出现较大降雨,提出了尽早采用烯效唑+磷酸二氢钾进行调控的建议。 此次活动,甘薯创新团队实地掌握了泗水县甘薯产区受本次强降雨影响情况,并针对不同受灾程度及甘薯生长状况提出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泗水甘薯产区受涝灾影响,确保泗水甘薯生产今年实现高质高效。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4-07-10]
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科技周开展“科普服务活动进基层”活动
值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之际,为更好防控人兽共患病—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生,降低人兽共患病感染风险,净化养殖环境保护人兽健康,5月31日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联合济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赴三强农牧科技生态园,开展奶牛布鲁氏杆菌病检测与防控知识宣传活动。 三强农牧科技生态园位于石桥镇,目前存栏1100头进口荷斯坦奶牛,采用自繁自养模式。专家们首先对采集的467份牛奶样品,用牛布鲁氏杆菌病抗体快速检测试纸现场逐一进行了检测。检测完成后对牛场养殖人员分别讲解了布病的传播途径、感染主要症状、对人产生的危害及如何做好防护措施,特别是接生和流产处理时,要全程佩戴手套、口罩,及时消毒,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性传播;如出现发热、多汗、瘦弱、乏力、全身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查治疗。 此次科普服务进基层活动的开展,使牛场从业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布病预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效提高了布病风险防范意识。济宁综合试验站也会将人兽共患病与防控宣传作为重点工作持续进行下去,为济宁市牛产业养殖环境净化与健康持续发展尽一份科技力量。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4-06-11]
甘薯创新团队到汶上、泗水、费县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目前,正是春甘薯生长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我院甘薯创新团队先后到汶上、泗水、费县开展甘薯产业调研和甘薯生产技术服务活动。 5月23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黄成星及其团队成员到市派第一书记汶上县次丘镇、南站镇工作队开展科技培训活动,黄成星研究员对市派第一书记、种植大户及新型农业生产组织作了“甘薯健康薯苗培育技术”专题培训。随后到汶上泽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济宁华农薯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服务,向市派第一书记、企业技术人员详细讲解了甘薯健康薯苗培育技术,并对甘薯病毒病防控技术给出了具体指导。 5月30日,团队成员到泗水县庞海波种植专业合作社,实地调研了合作社甘薯水肥一体化种植田薯苗生长及用药情况,对甘薯大田生产下一步肥水调控管理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在费县金满田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调研甘薯苗床期及大田种植期病害发生情况时,给予了防控技术指导,并对今年薯苗价格及销售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随后又到我院与临沂市农科院联合安排的甘薯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田进行了实地考察,针对示范田甘薯生长情况,提出了具体的田间管理建议。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4-06-05]
蔬菜花卉所到汶上、嘉祥开展“科技活动周”技术指导活动
“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2024年5月29日,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展之际,蔬菜花卉研究所到汶上、嘉祥县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汶上县次丘镇高里村瑞焕家庭农场,该农场的马铃薯已进入块茎膨大后期。据种植户反应,个别马铃薯植株出现叶片黄褐干枯,严重时整株植株枯死的现象。徐宝连所长经过仔细观察,判断是马铃薯常见病害——黄萎病,又称早死病,是一种真菌性土传病害。种植过密、排水较差,连年重茬的地块易发生,植株发病初期由叶尖沿叶缘出现褪绿黄斑,随病情加重,整片叶片由黄变褐干枯,但不卷曲,最后全部复叶枯死但不脱落,根茎处维管束褐变,块茎染病始于脐部,纵切病薯可见“八”字半圆形变色环。黄萎病为系统性侵染病害,一旦侵染,全株发病难以防治,因此该病的控制应以预防为主,严格控制种薯质量,播种前种薯用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同时避免重茬生产。 次丘镇孟庄村百亩春白菜长势喜人,已经进入成熟期。团队成员查看了白菜生长情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建议种植户及时收获销售,警惕降雨后白菜软腐病大面积发生。 次丘镇田庄村常年种植韭菜、芹菜、香菜、茴香等绿叶菜供应济宁市周边市场,团队成员详细了解了当地种植习惯和管理经验。徐宝连所长建议种植户改进做畦和灌溉方式,增加防雨遮阳措施,减少夏季热雨造成烫根、沤根、日灼等生理性伤害的发生,提高植株抗性,减轻病害发生,增加产量和效益。 嘉祥县疃里镇山药种植历史悠久,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种植品种为地方品种细毛长山药,其外形表面有细长毛根,有排列不规则的淡红色的斑点,与其他山药品种相比,干物质含量高,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肉质洁白如玉,质面香甜,适口性佳。团队成员查看了疃里镇三刘村山药种植基地,就水肥管理、搭架方式、管道种植、紫山药引种等问题与种植户进行了交流探讨。 此次科技服务活动围绕蔬菜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面对面向种植户宣传讲授农业科技知识、传播各地好的经验做法,有效推动蔬菜生产的规范化,促进我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4-05-31]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岗位专家刘站东研究员到济宁试验站开展轻简化水肥一体化技术调研与指导
5月20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水分生理与节水栽培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研究员刘战东和团队成员李迎受邀到济宁综合试验站兖州区百亩高产示范方进行玉米轻简化水肥一体化技术调研指导,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团队陪同考察调研。 刘战东研究员对增密高产增效示范方灌溉井、轻简化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使用情况等进行了实地调研与技术指导,就当前大田水肥需求及施用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对高产示范方水肥管理提供简易操作且可实现的技术方案。此次调研与技术交流,确定了夏玉米高产示范方轻简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实际生产实施操作细节,对不同土壤地块提出了相配套的技术指导方案。 我院将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为技术依托平台,积极示范应用玉米绿色增产技术和产品,为进一步提升玉米单产水平,推进农业全链条绿色发展集成熟化本区域夏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建设高标准耐密抗逆高产节本增效百亩示范方,促进我市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4-05-30]
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 开展中草药调研、技术服务活动
5月25日,值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之际,省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联合嘉祥县农业农村局到嘉祥县、任城区开展济菊、金银花等中草药种植调研服务活动。 济菊又称嘉菊,具有花大色白、香气浓烈、药效极佳的鲜明优点,曾是我国八大主要药茶两用菊花之一。在嘉祥县朵云清济菊生态有机种植基地,团队成员详细查看了解了济菊生长、有机种植和管理、菊花采摘加工等情况;在加工车间就菊花筛选、微波杀青、烘干温湿度控制、包装销售等事项进行了调研交流。在嘉祥县马集镇上华林村查看了紫锥菊、祥菊、芍药的在田生长情况,与种植户就中药材种植管理、病虫草害防控、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了交流。 任城区安居街道汪西村村集体通过流转土地种植金银花100余亩,带动群众自主种植50余亩,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去年,该村大力发展金银花深加工特色产业,建立了小型加工车间,购置萎凋、烘干、揉捻等加工设备,研发生产了金银花绿茶、黄茶、红茶、花蕊茶等产品,走出了一条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新路子。今年部分金银花因蛴螬危害而出现枯萎死亡现象,受害严重的地块,建议秋季深翻整地,使用白僵菌等生物安全药剂处理土壤,选取健壮种苗种植,注意地块过旱、防涝,加强剪枝整形,通风透光,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 青钱柳性味苦、辛、平、归肺、肝经。青钱柳茶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功能。青钱柳喜光,喜深厚、肥沃湿润土壤,是深根性树种,主产于我国南方地区。任城区安居街道青钱柳种植基地多年前引进江西、贵州等地种质资源进行驯化繁育试验种植。在种植基地,实地查看了育苗生产状况,就青钱柳的育苗管理、推广种植、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 此次技术服务活动,以宣传农业科技、推广中草药种植技术为主题,围绕种植户所求、所需、所想,认真解答种植户在生产中遇到的病虫草害、良种选用、科学管理等问题。通过与农户多方面的交流与沟通,有效推动中草药的生态化、规范化种植,促进中药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4-05-29]
页次:2/7页 共 69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