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关于转发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转发济宁市财政局《转发<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2026年版)的通知>的通知》
2024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小麦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小麦新品系济农17213(审定后)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科技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科技“凉”策送菇棚,食用菌创新团队护航夏季食用菌生产
时值盛夏,高温高湿天气持续,正是食用菌生产面临严峻挑战的关键时期。为确保菇农稳定生产、减少损失、提升效益,7月17-18日,院食用菌创新团队深入曲阜、梁山等食用菌生产一线,集中开展夏季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导服务,为菇农送去科技“及时雨”和“清凉方”。 团队一行顶烈日、冒酷暑,钻入闷热的菇棚,实地查看菌袋长势、环境温度湿度、通风状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发现的诸如遮荫不足、通风不畅、水分管理不当、菌袋堆积过密易烧菌等问题,团队“一对一”精准开出“药方”,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在济宁高新区茸丽菌业合作社,针对夏季平菇菌棒摆放问题,目前主要采用地面摆放(立摆或井字形两层摆放)和棚内层架摆放两种方式,团队特别强调“菌棒距离地面越低,降温效果越明显”,同时要求减少摆放密度,层架摆放不超过4层,相邻菌棒保持5厘米以上间距以利通风散热。在山东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团队指导种植户在菌棒越夏阶段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配合喷淋降温,将菌棒中心温度严格控制在28℃安全线以下。高温期尤其要避免刺孔、搬动菌棒等操作,以防刺激菌丝呼吸代谢产热。在山东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济宁远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传授了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包括安装防虫网、诱虫板、诱虫灯等物理防控措施,强调环境清洁消毒的重要性,指导科学安全使用低毒低残留药剂,并普及提前预防的理念。 此次全覆盖、精准化的技术指导服务,有效提升了菇农应对夏季高温高湿环境的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为保障区域夏季食用菌市场供应和菇农持续增收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力。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5-07-22]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开展夏播玉米苗情考察调研与技术服务
2025年7月6日-8日,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济宁市农科院玉米所所长、正高级农艺师蒋飞带领团队成员到兖州区、郓城县、汶上县等县区进行夏玉米苗情考察调研与技术指导服务活动。 在兖州区大安镇白家店村玉米高产种植示范基地,考察组实地查看了玉米新品种鲁宁868播种和长势表现情况。该地块采用了玉米密植精播技术模式,玉米种植密度达到每亩6000株,比周边地块增加5%至10%,并就玉米增密高产增效种植模式的种植密度、精量播种机选择及使用情况与农户进行深入交流,对生产中遇到的药剂选择、化控技术等作出详细解答,在加强玉米穗期水肥高效管理、病虫害预防、穗期高温、降雨集中可能导致的倒伏、渍涝等逆境灾害预防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指导建议。在汶上、郓城高产示范基地,针对个别地块出现出苗不匀、一穴多株、大小苗等情况,建议要重视后期管理,在拔节期要及时追肥,促进高产群体优化。 下一步,济宁综合试验站将进一步集成熟化区域夏玉米密植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开展玉米密植绿色增产技术培训宣传,发挥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区域玉米大面积单产水平。 (玉米研究所 供稿)
[2025-07-17]
农科院花生团队赴金乡县鸡黍镇试验示范基地调研
金乡县鸡黍镇是济宁市农科院花生团队主要试验示范基地之一,根据2025年度省体系试验示范任务安排,该基地主要进行蒜茬花生新技术示范试验和花生与棉花间作套种试验。 7月11日,市农科院副院长翟红梅率花生团队一行4人实地查看花生间作棉花试验田间长势情况。田间整体长势良好,团队一行就花生养分管理、栽培技术与种植户进行了深度交流,对下阶段花生与棉花化控、叶面肥喷施、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收获等技术等进行了指导。 花生间作套种技术是缓解粮棉油争地矛盾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生态经济效益俱佳的技术途径。花生与棉花间作套种还可促进氮磷循环和有机质降解,增加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和pH值等,降低花生青枯病危害等,对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花生团队将依托山东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优势,通过建立优质花生套作棉花种植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等举措,为金乡县创建花生与棉花间作套种高产新模式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协作单位金乡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此次调研活动。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 供稿)
[2025-07-14]
纸坊镇农业科技课堂开讲 温室蔬菜管理技术干货满满
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农技服务,7月4日,由济宁市科协组织嘉祥县纸坊镇“农业科技课堂”在镇党群服务中心开讲。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徐宝连所长以《温室大棚蔬菜管理技术》为主题,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技术盛宴。 讲座中,徐宝连所长首先介绍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北方地区气候特点与生产实践案例,深入浅出的解析冬春季生产中保温技术、温光气水肥综合调控、机械化作业推广等核心问题,他特别强调:“科学调控棚内小气候,是应对极端天气、提升蔬菜品质的关键。” 针对纸坊镇番茄、黄瓜等主导种植品种,徐所长立足当地种植习惯,从种苗优选、适时定植、田间管理三个维度展开精细化讲解。建议采用“深沟高畦+滴灌+地膜覆盖”模式,通过优化土壤环境与水肥管理,既能增强作物营养合成能力、降低病害发生风险,又能显著提升果菜品质与产量。 本次活动是市农科院“破解特色产业瓶颈、回应农民急难愁盼”系列服务的缩影。下一步农科院将持续创新服务模式,依托“田间课堂”“技术结对”等特色举措,让专家与农户“零距离”交流,把温室大棚种植实用技术落户到农民的田间地头。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5-07-08]
深入金乡调研赋能辣椒产业
6月17日,为推动辣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蔬菜创新团队赴金乡县化雨镇、霄云镇等乡镇,开展辣椒种植、加工产业现状调研及技术服务活动。 在山东省金春雨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辣椒育种及栽培试验田,查看了我院辣椒新品种的田间表现,就辣椒植株表型数据采集、病虫害绿色防控、肥水管理等方面,与企业技术人员展开深度研讨。 在霄云、胡集等乡镇,针对目前辣椒田间生长情况,与农户面对面进行交流,在了解农户田间管理的情况后,就肥水管理及病虫害绿色防控开展技术指导。 下一步,蔬菜创新团队将依托山东省蔬菜产业体系的科研优势,通过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等举措,为金乡辣椒产业实现“品种优、品质高、效益好”的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科技支撑,助力当地农户在产业链增值中获得更多收益。 (蔬菜花卉研究所 供稿)
[2025-06-20]
短季棉蒜后一播全苗关键技术暨省棉花体系创新成果观摩会在嘉祥县召开
2024年5月24日,短季棉蒜后一播全苗关键技术暨省棉花体系创新成果观摩会,成功在嘉祥县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召开。 会议由山东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办。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魏学文研究员、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任艳云研究员、国家和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部分专家和成员、省农业专家顾问团棉花分团部分专家、嘉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鱼台、金乡示范县相关技术人员及植棉大户代表1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现场会由省棉花产业体系首席专家代建龙研究员主持。 本次现场会重点讲解、演示了短季棉蒜后一播全苗关键技术,展示了省棉花体系研发的鲁棉532、鲁棉551、鲁棉2387、鲁棉241等优良短季棉品种, 展示了体系研发的“棉花种药肥播种一体机”、“棉花旋耙镇压播种一体机” 等创新成果。针对鲁西南气候特征及土壤特性,该技术创新整合短季棉蒜后一播全苗技术的“浅旋耙镇压整地-机械高密度浅播-防控苗期病虫害”三工序一体化作业模式,破解了蒜茬棉花播种机械化操作的难题,成功解决了短季棉蒜后一播全苗的关键问题,打通了鲁西南蒜茬棉机械化播种轻简植棉的“最后一公里”,对加速推进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全程轻简化机械化生产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通过技术演示与现场答疑,成功搭建起“专家-企业-农户”的技术转化桥梁。 近十年来,依托于济宁市农科院的山东省棉花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在首席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开展棉花种质创新、蒜茬棉轻简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工作。选育的济5104、济棉6号、济棉7号等系列品种(系),多抗、优质、高产、稳产及适宜轻简操作栽培。研究集成了两大标志性棉花栽培技术:“蒜套棉防烂铃提质增效栽培技术”被遴选为济宁市2024年主推技术;“短季棉蒜后贴茬直播高效栽培技术”成功在鲁西南蒜茬棉生产区推广应用,并制定了济宁市地方标准。团队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4项,获省农牧渔丰收二等奖、三等奖3项,获齐鲁科技创新二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山东省棉花生产先进个人、济宁市突贡专家、济宁市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系列创新成果为蒜棉生产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持续引领鲁西南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5-05-28]
院食用菌创新团队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22日院食用菌创新团队赴曲阜、邹城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实地调研等方式,助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在曲阜市石门山镇会议室,团队成员王南南以“羊肚菌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题开展技术培训,围绕羊肚菌菌种制作、出菇管理、采收烘干等环节进行系统讲解,提升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增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训结束后,团队一行深入种植基地,查看平菇、银耳、香菇等主栽品种的种植情况,对农户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在山东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针对银耳菌袋污染率偏高的情况,专家团队系统排查了灭菌、接种等环节,提出了“灭菌时间灭菌温度双控制”的改进方案。在邹旺食用菌有限公司,针对夏季平菇烂菇问题,现场开出“药方”:建议调整喷淋时段、增加通风频次等。 下一步创新团队将持续深化科技服务,重点解决越夏生产和产后加工等技术瓶颈,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食用菌产业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农业资源环境与植保研究所 供稿)
[2025-05-23]
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举办“泗水县肉牛高质高效发展培训会”
当前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开始复苏向好,国内活牛和牛肉价格反弹上行,牛肉产能企稳增长,为充分利用好这一重要机遇期,进一步助推泗水县肉牛产业振兴,科学解决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难题,助力养牛者养出好牛、产出好肉、卖出好价,全面提升肉牛养殖经济效益,2025年5月16日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在泗水县举办“肉牛高质高效发展培训会”。养殖场技术人员、乡镇兽医站负责人、村级防疫人员与市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及市农科院相关人员,共计104人参加培训。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李素真副院长、泗水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孔红蕾副主任出席开班仪式。 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赵红波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刘思当教授分别就“肉牛产业挑战与高效养殖技术”、“肉牛养殖流行疾病及诊断防治”进行专题授课。赵红波研究员从肉牛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和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详细讲解了肉牛高效育肥养殖新技术;刘思当教授针对当前肉牛养殖业现状、肉牛场流行疾病及牛病诊断防治原则进行了深入讲解。专家们的授课内容紧密结合当前肉牛产业现状,以解决肉牛养殖场户的技术需求为导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大家听的认真记得仔细,受到了广大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 此次泗水县肉牛高质高效发展培训会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肉牛养殖技术人员在高效精细化养殖技术及疫病诊断防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泗水县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高质高效发展注入了科技新动能。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5-05-19]
院中药材团队开展调研服务活动
当前,正处中药材种植春夏田间管理关键时期,5月8日,院中药材团队到邹城、泗水、曲阜等地开展调研服务活动。 邹城市城前镇青龙山村历来有种植中药材的习惯,皂角、金银花、丹参等在地面积500余亩。但近年来皂角市场行情低迷,群众精心管理意愿不高,为充分利用皂角林下空间资源,提高种植综合效益,济宁综合试验站在青龙山村开展了皂角林下种植菊花进行试验示范。团队成员与青龙山村村集体负责人就皂角树种植、田间操作等进行了探讨交流,并就菊花种植地块立地条件选择、种苗处理、栽后管理等种植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进行了现场演示。泗水县高峪镇尧山村多丘陵山地,非常适宜种植金银花,但存在种植技术不高,青壮劳力不足等问题,种植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济宁综合试验站联合市派第一书记积极申请乡村振兴科技帮扶项目,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最大化发挥集体资源集约化生产优势,发展金银花种植40余亩。目前,金银花长势旺盛,即将进入丰产期。团队成员就金银花的采摘、烘干、储存及采后金银花修剪树形塑造提出管理建议。 曲阜市时庄街道小安村成立聚合源农民专业种植养殖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带动和农户参与的方式,建立丹参、白芷等中药材集中种植基地,将中药材种植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鉴于近年中药材品种市场行情和中药材倒茬种植需要,今年以甜叶菊为主要种植品种,采用甜叶菊、菠菜、小麦套作间作种植模式,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材种植效益。 下一步,济宁综合试验站将持续跟踪中药材种植管理,推动中药材种植向规范化、绿色化转变,为区域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林果与中药材研究所 供稿)
[2025-05-11]
我院在汶上县举办芦花鸡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技术培训会
2025年4月26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科技特派员济宁市芦花鸡产业服务团)联合汶上县科技局在汶上县举办了“芦花鸡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技术培训会”。汶上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及芦花鸡养殖场户负责人等116人参加本次培训。 会议邀请了山东省家禽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山东农科院家禽研究所秦卓明研究员;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试验站站长、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李福伟研究员分别作了“蛋鸡主要疫病的流行和防控对策”“我国蛋鸡养殖现状及健康养殖技术”的专题报告,重点讲解近期家禽的重要疫病,特别强调了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的要点,为养殖户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会后芦花鸡产业服务团专家实地走访养殖场户,与养殖户们进行现场指导和深入交流,现场解答他们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本次培训,推动了芦花鸡养殖行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了芦花鸡产业服务团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渠道作用,为汶上县芦花鸡养殖业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技术支持,助力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5-05-05]
页次:2/12页 共 11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