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本站访问人数:
网站首页
全院概况
农科动态
通知公告
机构设置
专家队伍
平台建设
成果展示
科技服务
党建文化
精神文明创建
农科要闻
更多>>
1
2
3
4
5
6
通知公告
更多>>
市委第五巡察组巡察公告
大豆新品种生产经营许可权转让公告
2025年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预算
关于办理2024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通知
关于参加山东省第五届财会知识大赛的通知
2023年度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决算
科技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 科技服务
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岗站联合科技赋能济宁市牛产业发展
2025年3月20日,山东省牛产业技术体系济宁试验站邀请体系设施与环境岗位专家曹荣峰教授、营养与饲料岗位专家赵红波研究员、育种与繁育岗位专家李荣岭研究员、疫病防控岗位专家朱伟教授及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苏波经理等一行专家,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试验站宫本芝站长的陪同下,共赴三强农牧科技园与山东万祥牧业有限公司,进行产业调研与技术指导。 山东万祥牧业位于嘉祥县仲山镇,目前奶牛存栏1000多头。牛场前期采用以稻壳为主的发酵床养牛,每年发酵床成本约30多万元。为应对当前奶业低迷形式,目前采用干湿分离后的粪便经发酵后回填牛舍,既最大程度的解决了养殖粪污处理的难题,又有效的降低了养殖成本。专家们对牛场的节本增效理念大为赞同,认为此种粪污处理模式值得推广。在参观牧场过程中,专家们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也及时与牛场负责人朱军利进行了交流,建议牛场将养殖技术与管理做到进一步精细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降本增效。 三强农牧业科技园位于任城区石桥镇,占地930亩,目前奶牛存栏约2000头,是集奶牛养殖、鲜奶加工销售、种养结合与生态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大型观光牧场。牛场负责人韩经理介绍了牧场当前运营情况,专家们就奶牛育种、疫病防控及种养循环等方面问题与韩经理进行了交流,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韩经理表示以后将继续加强与体系专家们的协作交流,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理念谋划乡村振兴、以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以探索创新推动乡村振兴、以群众有感衡量乡村振兴的经营理念,继续引领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本次牛产业技术体系岗站联合开展的深入牛场走访调研活动,体系专家们更加细致的了解到当前奶牛养殖企业所处的困境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林首席表示今后在体系工作中,将会以生产中发现的问题为重点开展攻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切实做好科技与产业的紧密融合。相信在政府部门、养殖企业、各位同行及省牛体系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济宁市的牛产业一定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5-03-24]
走进济宁市农科院花生南繁基地
阳春三月,农事正忙,在济宁市农科院海南南繁基地里,480余份各世代花生种质材料长势喜人,研究人员正在对每份材料做好收获前的观察记载,拍照留存工作。 据了解,今年1、2月份海南省月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1℃至0.3℃,平均月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济宁市农科院花生团队严格把好中控关,做好花生中后期田间管理,仍望4月初获得丰收。 为加强院院交流与合作,3月12日,海南省种子管理总站张艳艳主任、海南省农科院三亚研究院侯本军博士,到济宁市农科院海南南繁基地同我院正高级农艺师、山东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马登超就特色花生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挖掘与利用,花生育种技术改进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交流。今后双方将依托南繁基地联合开展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新材料创制、科技攻关等项目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同向发力,建设科研成果“新高地”。 下步,花生团队将按照山东省花生产业体系和济宁农科院年度重点工作部署,抢抓有利时机完成收获任务,确保重点育种材料颗粒归仓,为推动完成本年度花生资源保护利用、优良品种培育、良种转化与推广等重点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 供稿)
[2025-03-18]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助力羊产业提质增效
3月11日,省羊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联合泰安试验站共赴嘉祥种羊场开展站站联合技术服务。本次活动旨在提升种羊场科学化管理水平,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省羊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站长楚惠民正高级畜牧师和泰安试验站站长山东农业大学纪志宾教授与羊场技术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围绕羊场健康养殖全链条技术要点展开系统讲解,内容涵盖现代化羊场环境控制、精准营养与饲料高效利用、常见疫病诊断与综合防控、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核心议题。为了准确掌握羊的健康状况,对80只种羊采血取样,将血样带回山东农业大学化验检测,给疾病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这次技术服务通过精准营养调控及疫病防控等技术集成,推动技术升级,降低养殖成本,助力羊产业提质增效。 (畜牧兽医研究所 供稿)
[2025-03-14]
院甘薯创新团队参加“专家服务助力优化脱毒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活动
2025年3月10日,院甘薯创新团队积极参与了在邹城市张庄镇举办的“专家服务助力优化脱毒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济宁市农科院、邹城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专家,包括山东省甘薯创新联盟理事长张立明研究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栽培生理岗位科学家张海燕研究员及团队成员、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尹秀波研究员、济宁市农科院黄成星研究员及团队成员等,共同为邹城市优化脱毒甘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提供支持。 专家团队首先前往邹城矬草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查看了公司育苗大棚建设及脱毒甘薯苗培育情况,并现场解答了企业提出的技术问题。随后,专家团赴张庄镇政府进行座谈,与会专家共同围绕邹城市甘薯脱毒苗培育、产业发展难点堵点、未来发展趋势及全产业链规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会后,专家一行来到邹城灵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薯脱毒苗繁育基地,重点调研了早春四膜育苗技术,并就关键技术要点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详细指导。 专家团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与邹城市有关甘薯种薯种苗企业合作,进一步推广脱毒甘薯及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通过定期举办技术培训、实地指导等方式帮助更多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助力邹城市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济宁综合试验站 供稿】
[2025-03-11]
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开展服务区域大豆生产情况问卷调研
为全面掌握服务区域大豆生产现状,精准破解产业难题,2025年3月4-6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深入任城区、汶上县、梁山县、巨野县、滕州市等5个示范县,开展大豆生产情况专项问卷调研。 本次调研面向农技人员、种植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发放问卷100余份,重点围绕种植模式、技术应用、成本收益、技术需求、种植意愿和政策需求六大板块展开。问卷设计紧扣生产实际,包含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精准化控防倒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等20余项关键指标,力求全方位反映种植户的迫切需求与技术短板,为下步有的放矢开展技术攻关、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调研过程中,试验站团队成员同步开展技术培训指导,针对问卷中高频提及的大豆精播保苗、病虫害防控、水肥管理等问题,现场为农户讲解。 济宁大豆综合试验站站长李素真研究员强调:“大豆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但当前生产仍面临单产不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只有摸清‘田间账本’,才能有的放矢推动良种良法落地。后续将依托试验站技术优势,构建“问题导向-技术集成-示范引领-服务落地-效果追踪”一体化服务体系,为服务区域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大豆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经济作物研究所 供稿)
[2025-03-09]
院甘薯创新团队到泗水县、邹城市开展应对极端寒潮天气应急技术指导服务
3月1-2日,我市迎来一轮大风降温和强降雨天气,为应对此次极端寒潮天气对服务区甘薯大棚育苗及大拱棚大田苗扩繁的影响,3月4日,我院甘薯创新团队到泗水县圣水峪镇、邹城市香城镇开展灾情调研和技术服务。 团队先后实地调研了本次极端寒潮天气对泗水海波种植专业合作社、邹城灵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种薯种苗企业甘薯种苗繁育的影响,并进行了针对性技术指导。调研发现,由于3日凌晨,泗水、邹城丘陵山区最低温度降到-7℃,泗水海波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大拱棚种植的大田苗叶片及茎尖生长点出现了不同程度冻害现象;在邹城灵丰薯业在香城镇种植的400余亩大田苗繁育基地,有30多个大拱棚被强风刮倒,棚内种植的甘薯苗出现了较严重的冻害现象,其余棚内薯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 针对以上不同情况,甘薯创新团队提出了指导建议:对受损严重的大拱棚要尽快修复棚架并坚固棚体,更换或修补棚膜;对薯苗冻害较轻的大拱棚及时补苗,并加强管理促进薯苗生长;对部分薯苗冻害较重的区域应重新补栽;冬暖式大棚脱毒种苗注意通风炼苗,以防薯苗旺长。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5-03-06]
济宁市农科院科技支农助力春耕生产,携手农技协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春耕正当时,科技助农忙。3月4日,小麦研究所充分发挥科研优势,积极响应市农技协号召,联合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组建科技专家服务队,深入汶上县开展3·5学雷锋助春耕志愿服务活动。我院正高级农艺师孙雷明与济宁市高级职业学校正高级讲师高晓蓉、姚凤娟等老师带领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大户送去科技及时雨。 在汶上县邵利宁家庭农场和坷欣家庭农场,专家团深入田间开展把脉问诊。通过实地测量分蘖数等生长指标,结合土壤墒情,针对小麦返青期管理要点开展精准指导。“这块田群体密度适宜,茎蘖粗壮,属于一类麦田,建议采用水肥耦合技术在保证足够亩穗数的前提下夺取大穗。孙雷明副所长俯身查看麦苗长势后提出建议。专家团还围绕种植户关切的因苗分类水肥管理、茎基腐病防治、倒春寒防御等关键技术,采取现场诊断与技术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剖析理论依据和技术难点,确保种植户能够真正掌握。 专家不仅教我们看苗情定措施,还根据农场机械配置情况优化作业方案。邵利宁家庭农场负责人表示,这种面对面量身定制的指导让技术落地更高效,解决了在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了我们科学种田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全市农业科技主力军,我院小麦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服务小麦生产管理,加强技术指导活动,以防灾减灾、高产稳产为指导思想,在不同时期根据苗情提出技术管理意见,开展精准科技服务,确保我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夏粮丰收筑牢科技支撑。 【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5-03-06]
院食用菌创新团队开展开展防寒潮应急技术服务
近期,山东气温起伏较大,在经过前段时间20℃左右的高温天气后,又迎来一波寒潮天气。目前正值羊肚菌出菇的关键时期,低温天气可能对羊肚菌种植带来较大影响。3月1-2日,院食用菌创新团队开展羊肚菌种植防寒潮应急技术服务工作。 团队一行先后赴任城区二十里铺、远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兖州区恒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汶上郭楼镇等多个羊肚菌种植基地,实地查看了羊肚菌保温设施及出菇情况,并与当地种植户深入交流。由于不同的播种期和栽培模式差异,目前济宁市大部分羊肚菌正处于原基形成和幼菇分化阶段,如管理不善则严重影响产量。 为了有效避免寒潮带来的不良影响,针对目前生产现状,团队建议种植户:一是加固大棚设施,以免大风降雪天气将大棚吹翻压塌,对生产造成毁灭性伤害;二是闭棚覆膜保温,在关闭菇棚门窗的基础上,可在棚内搭建塑料薄膜小拱棚,也可在菌床上覆盖一层地膜,以保证土壤表面温度,减小原基和子实体受到低温危害;三是科学水分管理,寒潮来临,针对个别出菇区畦面缺水情况,可在温度相对较高时用微喷带适当补水,保持棚内空气湿度。低温期间严禁喷重水,避免造成菇体感病和幼菇死亡;四是减少通风换气,宜选择白天温度高的时段进行棚内短时通风换气,以防止因通风换气而造成棚内环境条件波动过大。 通过现场指导确保了羊肚菌棚内最低温度保持6℃以上,有效避免了此次寒潮对羊肚菌生长的影响,后续将根据天气变化持续为基地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资源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供稿】
[2025-03-05]
市农科院专家赴经开区调研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2月26日,市农科院副院长李继存率小麦研究所、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等一行赴经开区济宁市长城挂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禾念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积极与企业对接交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济宁经开区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座谈会上,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挂面和面包生产原材料供应、产品开发类型、市场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情况。同时,着重就原材料选择、新产品研发、线上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李继存表示,市农科院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农业科技研发、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与企业建立紧密的技术服务机制,针对企业在产品加工工艺优化、新产品研发、线上销售、质量检验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将组织院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团队,通过联合研发、项目合作、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进产学研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随后,参观了禾念面包加工、包装车间。 双方负责人希望以此次座谈交流为契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探索和实践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在联合开展农产品加工方面推动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 【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小麦研究所 供稿】
[2025-02-27]
院甘薯创新团队到邹城 开展甘薯健康薯苗培育技术指导
一年之计在于春,当下正是甘薯育苗的最佳时节。在甘薯种苗生产关键时期,院甘薯创新团队于2025年2月24日,到邹城市开展甘薯健康薯苗培育技术指导工作。 甘薯创新团队与邹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专家一行先后到邹城灵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邹城矬草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关甘薯育苗企业和育苗大户的种苗繁育基地进行调研,实地了解当前甘薯育苗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甘薯品种选择、脱毒种薯优点与种薯的杀菌消毒、种薯排种方法、种薯覆土厚度、苗床管理技术要点、壮苗培育技术、采苗方法(高剪苗)等问题,对有关种薯种苗公司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与现场指导。 下一步,济宁市农科院甘薯创新团队计划与邹城市甘薯育苗企业和育苗大户之间建立常态化技术服务合作机制,提供技术指导,为我市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生物技术研究所 供稿】
[2025-02-27]
页次:2/10页 共 9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